東不壓橋胡同

東不壓橋胡同

東不壓橋胡同位於東城區,北起帽兒胡同,南至地安門東大街,東與雨兒胡同福祥胡同相通,西與拐捧胡同相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不壓橋胡同
  • 位於:東城區
  • 明朝屬:昭回靖恭坊
  • 名字由來:胡同以橋得名
  • 北起帽兒胡同
歷史沿革,胡同特色,重要人物,周邊建築,

歷史沿革

東不壓橋胡同,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稱布糧橋,橋在胡同東南端。據傳此地曾為交易布匹、糧食的集市,故胡同以橋得名。舊時,什剎海之水經此橋流入皇城內玉河,泄入護城河。1955年,將河道改為暗溝,東不壓橋亦被拆除,但留下橋拱,埋入地下。1998年修平安大道,重新挖掘出來,不久又回埋。所以叫東不壓橋與皇城及北海後門的西壓橋有關。西壓橋那裡的皇城城牆從橋上而過,故曰“壓”。東不壓橋胡同,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馬尾胡同。所以稱“馬尾”或“馬尾巴”,均是取其形狀彎曲而謂之。民國三十六年(1947)此巷又改稱東不壓橋東胡同。具體的起始是,從今帽兒胡同西口,至今東不壓橋胡同南口。因位於東不壓橋之東,故稱東不壓橋“東”胡同,特加“東”。其西為河道,再西為河道的西側,稱“河沿”。1965年將河沿、口袋胡同併入,稱今名。

胡同特色

重要人物

《兒女英雄傳》的作者文康,青龍橋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都曾在此居住,且舊居存焉。

周邊建築

東不壓橋一帶的皇城與橋留有一段距離,故曰“不壓”。兩橋東西相對,故一曰“東”,一曰“西”。東不壓橋胡同原稱馬尾巴斜街,是一條沿水道而形成的斜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