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東嶽校區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東嶽校區位於西溪路大龍駒塢深處,地屬西湖區留下鎮管轄。西溪路自老和山,即秦亭山麓至留下鎮,古為南宋皇帝駕幸餘杭洞霄宮的輦道,沿山長十八里,有塢亦十八。大龍駒塢便是其中較有名氣的一處,其他如老東嶽(廟塢)、花塢(法華塢)、楊家牌樓等也均為杭人所熟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東嶽校區
  • 地理位置:西溪路大龍駒塢
學校簡介
西溪路民國後改建為公路,沿山而行,路彎而多坡,曾是杭州人學習駕駛或路考的首選之地,前不久已改造為雙向四車道的通衢大路了。沿路各塢都有小路可達山頂直至北高峰、韜光、靈峰等諸景。西溪一帶,文化積澱深厚,歷代文人雅士吟詠西溪的詩文辭賦和筆墨丹青,不可計數。這裡的一山一水,一橋一屋,往往都聯繫著令人遐想和回味的故事和傳說。當年的西溪,依山傍水建有眾多的寺廟庵堂、書樓山莊,是人們賞景、修行、唱和、耕讀、棲居、祭祀的勝地。清末民初大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由整修一新的西溪路拐入大龍駒塢,蜿蜒前行一里許,便是我校東嶽校區之所在了。舉目環視,頓有豁然開朗之感,只見一幢幢黃牆紅瓦的樓房矗立在蒼山翠峰的懷抱中,寧靜而俏麗。周圍山坡上遍植松、竹、茶等,把一座座山巒妝扮得鬱鬱蔥蔥,煞是好看。遠處不時傳來一陣陣鶯歌雀鳴,啁啁啾啾,令人陶醉。或晨起日落,或雨過天晴,紅瓦綠樹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恰似一幅百看不厭的風景畫。
校區三面環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孕育著莘莘學子的綠色搖籃。校區南面聳立著海拔354米的美人峰,每逢霧起嵐升時,可依稀看見“美人”綽約多姿的身影。校區北面,越西溪路和天目山路,便是新近開發的西溪城市濕地公園。一條通往山腳的小路把校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邊是行政、教學區,由北而南,拾階而上,依次排列著禮賢樓、博約樓、子衿樓、行健樓。博約樓西邊的兩株並列而栽的桂花樹有來歷,是當年庵廟“廣德堂”的遺存,據說樹齡已有七八十年,至今枝繁葉茂。每逢中秋前後,花香襲人,滿地鋪金。西邊是生活、教輔區,有圖書館、餐廳、禮堂及名為明志樓、致遠樓的學生公寓。
校區內的坡地上建有一小亭,亭名“怡然”,六角飛檐,周列湖石,精巧玲瓏,是師生休憩的好去處。亭柱上有書法家周旭先生手書的楹聯一對,上聯為“朝弄西溪水”,下聯是“暮觀東嶽雲”。亭後幾十米,十九棵高大的香樟樹組成一個“U”字,枝葉錯雜,古樸遒勁,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
至校區西側山麓,拾階可達紫竹樓和瑞雲樓,兩樓均在早先“紫竹庵”和“瑞雲庵”舊址上重建。據原出版學校夏春明教授考據,當年大龍駒塢內曾有九庵一堂,多為大戶人家失意女子而建的“家庵”。紫竹樓位置稍低,是一幢普通建築,曾作學員培訓之用。由紫竹樓而上,有石階通瑞雲樓。瑞雲樓曾為招待所,是一幢“回”字形的兩層小樓,樓門上方懸掛著著名書法家沙孟海老先生親筆題寫的匾額。樓中有一天井,修竹搖曳,花吐芳蕊,別有一番情趣。翠竹青松把整幢小樓都淹沒了,惟有紅紅的屋頂顯露在萬綠叢中,格外眩惹目。遺憾的是,由於年久失修,小樓已呈頹敗之勢。
東嶽校區是原出版學校舊址,後因管理體制的調整,現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基礎部的所在地。1978年浙江省出版局從所屬各單位先後抽調十六位同志,在原杭州市佛教協會所屬北高峰北麓六個破舊庵堂的基礎上籌建學校。二十幾年來,原出版學校的同仁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家產”。東嶽校區小而精,小而雅,實在是修身養性、讀書習文的好環境。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東嶽校區正在為學校的發展和教書育人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