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織錦技藝

杭州織錦技藝

杭州織錦技藝是浙江杭州的傳統技藝。杭州素有絲綢之府之稱。杭州織錦歷史可追溯至五代十國,吳越國王錢繆在杭州設立了官營絲綢作坊“織室”。明清“杭州織造局”是三大官辦織造機構之一,產品專供宮廷使用。優質的蠶絲,精湛的技藝,使杭州織錦成為中國著名的絲織品種,在中國織錦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織錦技藝
  • 所屬地區浙江·杭州
  • 遺產編號:Ⅷ-99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基本信息,工藝特點,傳承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蠶絲織造技藝(杭州織錦技藝)
申報日期:2008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浙江省杭州市
遺產級別國家

工藝特點

杭州織錦有58道傳統手工織錦工序,五彩錦繡織錦的織紋穿吊裝造法、以及盤梭(緯)法、換道(緯)法、拋梭(緯)法、通經回緯挖花法等織錦工藝技法均為杭州織錦特色。杭州織錦工藝分為裝飾織錦和日用織錦兩類,主要包括絲織風景、人物和台毯、窗簾、床罩、坐墊等。杭州織錦將寫生畫和裝飾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使織錦藝術更為精美。杭州織錦以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生產的產品最具盛名,在繼承傳統絲織技藝的基礎上,為表現寫實風格,在工藝上採用八枚緞子陰陽變化所產生出來的影光組織技法,將人物風景等表現對象的層次、遠近、明暗逼真地表現出來。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彩色古畫織錦《宮妃夜遊圖》獲得金質獎章。

傳承意義

1957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杭州都錦生絲織廠時曾指出:“都錦生織錦是中國工藝品中一朵奇葩,是國寶,要保留下去,要後繼有人”。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都錦生織錦得到了保護和發展。唯一保存杭州織錦傳統織造技藝的杭州都錦生絲織廠,廠里技術人員都已進入老年,亟待後繼有人,繼承發展這項寶貴的傳統技藝。
杭州織錦2005年被浙江省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織錦技藝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

省文化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核查組一行四人赴下城區,就下城區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杭州織錦技藝”的存續狀況、保護單位履責情況、自檢報告等方面進行核查。核查組專家實地考察了都錦生博物館、生產性保護基地和織錦展示廳等,聽取了都錦生髮展史、技藝流程、織錦產品等方面的介紹,並體驗傳統織絲機技藝。核查組專家在聽取匯報後,對 “杭州織錦技藝”的科學保護、有機開發、主動接軌市場、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並就進一步做好生產性保護基地建設、迎接國家文化部核查提出意見建議。
都錦生“杭州織錦技藝”2011年7月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四川蜀錦、南京雲錦、蘇州宋錦同稱“中國四大名錦”。“杭州織錦技藝”採用兩種以上彩色絲線,在專用提花機上制織成多重組織的織物,織錦早期為手拉機或人工織機制織,後來發展成半機械化,多梭箱織造。因織錦在制織過程中既利用經、緯組織的變化,又利用經緯色彩的變化來顯現花紋圖案,故質地厚重,織紋精細,色彩瑰麗,代表了我國絲綢織錦的最高水平,適合製作高檔服裝及裝飾品,古有“貢品”美譽。至20世紀20年代中期,著名愛國實業家都錦生先生汲取杭州織錦的材質和技藝精華,利用經緯絲線的不同織里和色彩層次變化,巧妙地用來織制風景畫稿和人物肖像,後來又把這一構思運用到靠墊、台毯、床罩等實用織物上,形成獨特的風景織錦和裝飾織錦。經過80多年的持續創新和發展,都錦生織錦已形成服用織錦、風景織錦、裝飾織錦等三大系列,計一千六百餘個花色品種,成為我國生產規模最大、花色品種最多、設計工藝最複雜的名錦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