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寧古道

杭寧古道

杭寧古道歷來是江浙一條著名的軍事要道,“杭”即是杭州,而“寧”指的是南京。自杭州武林門起,沿西塘河向北蜿蜒至勾莊,再到良渚安溪街,渡安溪廣濟大橋往西北經章神廟,翻過九度嶺(亦稱狗頭嶺)一直進入江蘇境內,全長27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寧古道
人文歷史,特色,推薦行程,

人文歷史

杭寧古道杭寧古道
此線路沿途古蹟眾多,既保留了如東明禪寺、群仙道觀等釋道文化遺址,也有被譽為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夢溪筆談》的著作者沈括的墓地,還有傳說中的古戰場。民國以前,無論是鄉人運輸竹木,還是商賈南北往來,乃至兵家行軍作戰,翻九度嶺、越安溪廣濟橋是杭寧古道的必經之路。
在安溪坑門與德清縣上柏炭橋間有九度關隘,關隘用大石塊砌成,建有石牆和關門,稱“安溪關”。九度嶺位於東明山森林公園內,又名九洞嶺、九重嶺,西2公里為梯子嶺。梯子嶺、九洞嶺古道為古代杭州至德清武康的交通要道之一,梯子嶺、九洞嶺系古道關隘、要扼之地。相傳是因為抗金名將岳飛曾率岳家軍在此九戰南下的金兵,因得名“九度嶺”。清鹹豐間,太平軍李秀成率部從梯子嶺、九洞嶺經安溪、良渚、勾莊攻杭州,當地有“長毛翻過九洞嶺、張丞廟裡做戲文”之俗語。今九洞嶺上尚留有兩道塊石壘砌的殘牆。民國以前,無論是鄉人運輸竹木,還是商賈南北往來,乃至兵家行軍作戰,翻九度嶺、越安溪廣濟橋是杭寧古道的必經之路,這片山林,其實不寂寞,她見證了歷史悠悠千年的興衰浮沉。
杭寧古道杭寧古道
位於東明山森林公園內,沿山道拾級而上,至山腰,即是頗負盛名的東明寺。據《杭縣誌稿祠廟》記載:“東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相傳建文帝遁跡至此,時旭日始旦,題曰東明。自歸國後,方知為帝。今范其遺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銀”。傳說當年燕王起兵,建文帝礙於叔侄情分只守不攻,最後淪落到倉惶出逃,隨行有翰林院編修程濟、吳王教授楊應能、監察御史葉稀賢。君臣四人遠走南方,一日,來到安溪古道山,正當紫微高照,一輪旭日噴薄而出,環顧此山坐北朝南,氣勢雄偉,儼然一把金龍座椅,遠處苕溪如帶,波光粼粼,蜿蜒東去,恰似一條巨龍。遜帝嘆“天賜我天然行宮也”,即在山上古道寺落髮出家。古道山則改名東明山,古道寺亦改為東明寺,建文帝在寺內,還手植丹桂一棵,倒插牡丹一株。東明寺大殿內還有一副楹聯:
僧為帝,帝亦為僧,一再傳,衣缽相授,隨偈而化。
叔負侄,侄不負叔,三百載,江山依舊,到老皆空。  據寺中還俗老僧周連慶說,東明寺是迄今約600多年的古寺,曾幾經興衰,清康熙間重建,民國年間香火鼎盛。原東明寺寺屋70餘間,進山門後前殿為天王殿,四大金剛雕像不僅高大,且工藝精湛傳神,出自能工巧匠之手,雖仿效杭州靈隱金剛塑像,但佛像之“活”優於靈隱;中殿為大雄寶殿,供奉三世如來、觀音菩薩、十八羅漢,放置大鐵鐘;後殿為方丈室,又名桂花廳。原有寺譜代代相傳,惜乎抗戰時期毀於兵燹——1941年農曆七月三十日,被日本鬼子付之一炬,三天三夜才燒盡,一座數百年的深山古剎就這樣被燒得只剩下三間偏房,連方丈殿前那株樹齡600多年的丹桂亦不能幸免於難,只剩一截枯焦的樹幹。尚可辨識的是在僅存的偏屋裡砌有一塊石碑,系康熙年間所立,記載著建寺簡況。然而令人稱奇的是,那株被燒死的金銀桂,不知何時又枯木逢春開始抽枝發芽,且金銀雙色各半,雖然僅靠著一方殘皮維生,每年中秋佳節依然芳香四溢。
杭寧竹秋杭寧竹秋

特色

紅燒羊肉
餘杭是全國湖羊主產區之一,臨平紅燒羊肉更是久享盛譽,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它選用稚口雄性湖羊肉為主料,天然植物為調料,以色澤深紅、糯而不散、濃香悅目著稱,具有益氣補血,溫中補虛,防病強身,清熱解毒、滋補壯陽禦寒之功能。
塘棲枇杷
塘棲枇杷是餘杭乃至全國享有盛名的傳統特色果品,其優良品種軟條白沙和大紅袍的品質與風味均為全國第一。塘棲枇杷有1400餘年的栽培歷史,因品種優良,品質上乘,風味獨特,自唐代起被列為貢品,《唐書?地理志》中有“餘杭郡歲貢枇杷”的記載。塘棲枇杷在塘棲鎮形成了獨特的枇杷經濟、枇杷文化和枇杷生態。據史書記載,塘棲枇杷始種於隋,繁盛於唐,極盛於明末清初。塘棲在明清時名列江南十大名鎮之首,有“江南佳麗地”之稱。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塘棲枇杷勝於他鄉,白為上,黃次之。”清光緒《塘棲志》中記載:“四五月時,金彈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遠返蘇滬,嶺南荔枝無以過之。”

推薦行程

難度係數:初級戶外路線
第一天
13:30集合出發
14:30到達安溪路口公交站,參觀良渚博物館
16:00麵包車接到東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第二天
9:00整裝待發 東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10:00遊覽杭寧古道
12:00午餐或者返程回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