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聯齊

杜聯齊,男,戲曲研究者。又名杜穎陶,又一名杜璟,字野鶴,筆名綠依。天津楊柳青鎮人。父親杜彤晚清直隸天津楊柳青鎮人,光緒十八年壬辰科2甲14名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官至新疆提學使並署布政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聯齊
  • 別名:杜穎陶,字野鶴,筆名綠依
  • 出生地:新疆迪化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63
  • 職業:戲曲研究者
簡介,活動年表,論述、著作,

簡介

杜聯齊在新疆迪化(即烏魯木齊)出生,七歲回天津,在楊柳青鎮上國小(那時學制是四年初小,三年高小)。中學先在天津南開中學上課,與萬家寶(即曹禺)、劉嘉祥是同班學友,後轉校往北平藝術專門學校,及後在太平湖畔的民國大學畢業。
出生: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逝世:1963年,農曆癸卯年

活動年表

1937年4月21日,農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與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鐘喜久、鐘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鮑吉祥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金仲蓀先生統籌,由於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勢難分身,遂先後延聘杜穎陶陳墨香,特別是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1949年1月,農曆戊子年:秋聲社重組
北平和平解放。程硯秋的秋聲社成員除原有的老夥伴張春彥高維廉、盧邦彥、孫甫亭慈少泉李四廣林秋雯、蘇連漢外,新加入的有杜穎陶李丹林、賈松齡、李盛芳,司鼓白登雲琴師鐘世章,二胡由夏奎連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誠,月琴吳玉文,大小鑼劉奎海、陳文榮,大部為秋聲社老班底。
1950年7月,農曆庚寅年:程硯秋二次赴西北調查戲曲
程硯秋輕裝和杜穎陶、胡天石、李丹林自徐州出發二次赴西北調查戲曲。行程數千里,歷時四個半月。硯秋此次大西北之旅的重要收穫之一,即是在南疆首埠喀什發現一位碩果猶存的維族老音樂家哈西木先生,只有他尚精通穆卡木十二套古曲,硯秋及時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王震將軍和鄧立群同志,後來將哈西木老人接到迪化妥善安置,即時錄音,從而將隋唐時代燕樂中的疏勒之部,北宋以來已漸失傳的維族傳統古典瑰寶搶救下來。
1951年2月,農曆辛卯年:秋聲社赴中南及大西南地區演出及調查
本年2月至9月的8個多月當中,程硯秋的秋聲社赴中南及大西南地區,先後演於武漢大眾劇場、中南劇院,重慶一川戲院和昆明勞動劇場。其中為捐獻抗美援朝飛機演義務戲多場,籌款二億元,為宜昌勝利劇團建設新劇場基金捐款二千九百萬元,回程時在漢口為志願軍榮譽軍人演慰問戲十一場及各地觀摩招待晚會多場,而硯秋和杜穎陶先生的大部時間和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對漢、楚、越、川劇、巫師戲、滇劇及雲南花燈等地方戲曲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上面,收穫頗豐。

論述、著作

曾署名、筆名於1930年代在《劇學月刊》上登載過文章,1940年代也在北平《華北日報》的《俗文學》周刊登載過文章 。 曾編著有《記玉霜簃所藏鈔本戲曲》、《秦腔源流質疑》(與程硯秋合寫)。解放前發表論著有《二黃來源考》、《二黃的起源及其與宜黃、四平的關係》、《北曲音韻考》、《論陰出陽收》、《論務頭》、《南曲的乙凡》、《十三轍》、《尖團字及上口字》等,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解放後出版的著作有1955年的《董永沉香合集》和1957年的《岳飛故事戲曲說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