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明作品系列: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

杜維明作品系列: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

《杜維明作品系列: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內容有從帕森斯模式看儒家傳統、帕森斯主義的危機、第五講美國的生命形態、美國社會的基本結構、美國人的價值觀和文化觀、美國當代的危機、文化層和社會層的斷裂、第六講哈貝馬斯:理性的透視、哈貝馬斯思想產生的背景、哈貝馬斯及其思想來源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維明作品系列: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3092
  • 作者:杜維明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538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988年作者杜維明應台灣大學哲學系和歷史系的邀請,以“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為題,開設了13次的公開課,從多層次、多面向、多維度和多因素的視野來考察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和現代精神的儒學詮釋。作者的核心關切是儒家倫理與東亞現代性之間的關係,以回應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興起的著名命題。作者認為,儒家倫理與東亞現代性之間有選擇的親和性,並沒有反證韋伯的命題,但卻迫使韋伯命題只通用於現代西方。也就是說,西方的現代化雖在歷史上引發了東亞的現代化,但沒有在結構上規定東亞現代性的內容。因此,東亞現代性是西化和包括儒家在內的東亞傳統互動的結果。

作者簡介

杜維明,祖籍廣東南海,1940年出生於昆明。196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翌年獲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1968年獲得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和哲學教授,2010年榮休後繼續擔任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在哈佛期間曾擔任該校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東亞語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長,2008、2010年分別當選國際哲學會聯會(FISP)執行委員、國際哲學學院(IIP)院士。現為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圖書目錄

儒家創新的契機(代序)
前言
第一講軸心時代的涵義——引言
儒學傳統在中國文化區的現狀
反思的三個基本前提
軸心文明與儒家傳統
第二講韋伯:資本主義的興起
韋伯和韋伯學
韋伯和比較文化研究
價值取向及其文化意義
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
思維盲點與理論典範
第三講現代西方的動源
韋伯的精神資源
西方文明發展的動源
文化模式間的差異性
對中國文化的照察
第四講帕森斯:現代化的多面性
帕森斯學術研究總體觀
帕森斯思想的三個源頭
帕森斯的社會分析模式
從帕森斯模式看儒家傳統
帕森斯主義的危機
第五講美國的生命形態
美國社會的基本結構
美國人的價值觀和文化觀
美國當代的危機
文化層和社會層的斷裂
第六講哈貝馬斯:理性的透視
哈貝馬斯思想產生的背景
哈貝馬斯及其思想來源
理性思想的線索
第七講現代主義的挑戰
當代世界面臨的現實問題
西方理性主義的限制
儒學的創造性轉化
第八講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列文森的挑戰
傳統的危機和全盤西化思潮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傳統與中國知識分子
第九講工業東亞的興起
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
對儒學傳統的重估
東亞社會的同構現象
儒家文化和工業東亞
第十講傳統的生命力
尋根意願的現代涵義
儒學的內在超越性
知識精英與中國政治
第十一講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
儒家傳統的起源和發展
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可能性
儒家傳統的限制及其創造性基礎
第十二講新軸心時代的必要與可能
軸心時代的價值動態及其文化載體
現代精神再檢討
工業文明中的矛盾現象
第二軸心文明的可能性
後記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