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

杜洛克豬,產於美國,於19世紀60年代在美國東北部由美國紐約紅毛杜洛克豬、新澤西州的澤西紅毛豬以及康乃狄格州的紅毛巴克夏豬育成的。原來是脂肪型豬,後來為適應市場需求,改良為瘦肉型豬。

這個豬種於1880 年建立了品種標準,是當代世界著名瘦肉型豬種之一。 杜洛克豬 引入我國經過多年馴化飼養,該豬體質結實,生活力強,放牧性好,生長快,瘦肉多,飼料利用率高,通過各地利用效果為我國商品瘦肉豬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今後應繼續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杜洛克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野豬科
  • :豬屬
  • :杜洛克豬
引進歷史,體型外貌,生產性能,雜交利用,評價,種豬的選擇,公豬的選擇,淘汰標準,

引進歷史

杜洛克豬原產於美國。我國最早於1936年由許振英教授曾引入進行雜交觀察。新中國成立後,於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首次送給我國純種杜洛克豬一對(屬瘦肉型)飼養在河南息縣外貿飼養場。1978年廣東從英國引入,1981年日本友人送給我國10頭,以後又從國外陸續引入, 目前我國不少省市飼養該豬種。

體型外貌

杜洛克豬適應性強,對飼料要求低,喜食青綠飼料,能耐低溫,但對高溫的耐力較差。
1、杜洛克豬頭較小而清秀,臉部微凹,耳中等大小,略上前傾。腰身長,腿臀、卜滿、被毛暗紅色。
2、頭部特徵:頭大小適中,顏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傾,耳尖稍彎曲,胸寬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線平直,四肢強健。
3、第二性徵:公豬:包皮較小,睪丸勻稱突出、附睪較明顯。母豬:外陰部大小適中、乳頭一般為六對,母性一般。

生產性能

繁殖性能:母豬初情期170~200日齡,適宜配種日齡220~240天,體重120千克以上。母豬總產仔數,初產8頭以上,經產9頭以上;21日齡窩重,初產35千克以上,經產40千克以上。
生長發育:達100千克體重的日齡180天以下,飼料轉化率1:2.8以下,100千克體重時,活體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0平方厘米以上。
胴體品質:100千克體重屠宰時,屠宰率70%以上,背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3平方厘米以上,後腿比例32%,瘦肉率62%以上。肉質優良,無灰白、柔軟、滲水、暗黑、乾硬等劣質肉。
項目
杜洛克豬
特點
窩均產仔總數(頭)
10.2
適應性強
日增重快
飼料轉化率高
IMF較高(2-5%)
後軀豐滿、體長
窩均產活仔數(頭)
9
平均初出生重/頭(千克)
1.8
21日齡斷奶重/頭(千克)
7.84
30-100kg日增重(克)
925
達100kg時日齡(天)
148
100kg屠宰瘦肉率(%)
65.2
30-100kg飼料效率
2.4

雜交利用

杜洛克豬引入我國各地用該豬為父本與地方豬種進行經濟雜交。據浙江試驗以杜洛克豬為父本與金華豬和龍尤烏豬雜交,雜交一代日增重分別為558和566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分別為48.02和39.77兆焦,90公斤體重時屠宰瘦肉率分別為49.02%和48%。據廣東試驗, 以杜洛克為第二父本與(長X藍)雜交,雜交後代日增重622克,瘦肉率50.35%。

評價

杜洛克豬屬瘦肉型豬種, 引入我國經過多年馴化飼養,該豬體質結實,生活力強,放牧性好,生長快,瘦肉多,飼料利用率高,通過各地利用效果為我國商品瘦肉豬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今後應繼續利用。

種豬的選擇

優良品種是高效養豬的前提條件,其優良特性的保持和提高,需要通過選種純種繁育來實現。種豬的質量直接影響整個豬群的生產水平,所以必須重視種豬的選擇。作為種豬,要求體質強健,性別特徵明顯,具有種用價值;不胖不瘦,八成膘情;無任何遺傳疾患;公、母豬的條件要求略有不同。同時,還要不斷淘汰不符合種用要求的種豬。

公豬的選擇

1.公豬的選擇 包括後備公豬和種公豬兩個階段的選擇。後備公豬指的是從仔豬育成結束至初次配種前階段的公豬。種公豬是已開始與母豬配種繁殖使用的公豬。公豬的好壞對豬群的影響很大。在本交的情況下,1頭公豬1年可繁殖500~600頭後代,如果採用人工授精,則1頭公豬1年可繁殖仔豬可達3 000頭以上。可見公豬在繁殖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特別重視種公豬的選擇。
(1)外形鑑定要求種公豬的頭和頸較輕細,占身體的比例小,胸寬深,背寬平或稍弓起,腹部緊縮,不鬆弛下垂,體軀要長,腹部平直,後軀和臀部發達,肌肉豐滿,骨骼粗壯,四肢右力。體格強健。符合本品種的基本特徵
(2)繁殖功能 要求生殖器官的發育正常,睪丸發育良好,輪廓明顯,左右大小一致,不允許有單睪、隱睪或陰囊疝,乳頭不少於12個或各品種規定的最少乳頭數,排列整齊均勻。對公豬精液的品質進行檢查,精液質量優良,性慾良好,配種能力強。
(3)生長肥育與胴體性能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和背膘厚三個主要性狀的選擇標準因品種不同而異,但至少應達到本品種的標準。也可用這三個性狀構成一個選擇指數,根據指數值的高低進行選擇。背膘厚度、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是中等或高遺傳力。後備階段公豬應檢測這些性狀,並與標準體重(90千克或100千克)進行比較,來選擇那些具有最高性能指數且身體結實的公豬。通常要求公豬生長快,一般瘦肉型公豬在20~90千克階段的平均日增重要求700克以上,耗料省,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在3千克以下,背膘薄,90千克體重測量時,肩部、胸腰結合處及腰薦結合處三點平均膘厚20毫米以下。

淘汰標準

一般豬場種公豬的利用年限多在2----3年,種公豬的年淘汰率為33%~50%。具有以下缺陷的種公豬應予淘汰。
其一,性慾低、精液品質差、配種能力差的公豬。
其二,與配母豬分娩率低、產仔數少的公豬。
其三,患有肢蹄病或其他疾病長期不能配種的公豬,或體型太大的公豬。
其四,攻擊工作人員的公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