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悰

杜悰

杜悰(794-873年),字永裕,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唐朝宰相,外戚,司徒杜佑之孫。詩人杜牧從兄。

迎娶唐憲宗之女岐陽公主,授殿中少監,加銀青光祿大夫銜。歷任京兆尹淮南節度使、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劍南東川節度使,累加太子太傅,冊封邠國公。乾符元年卒,年八十,贈太師。

基本介紹

  • 本名:杜悰
  • 字號:字永裕
  • 所處時代:唐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京兆萬年
  • 出生時間:794年
  • 去世時間:873年
  • 官職:司空、太傅等
  • 封爵:邠國公
  • 追贈:太師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史書文載,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杜悰以蔭遷太子司儀郎。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歷官京兆尹淮南節度使、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劍南東川節度使。復鎮淮南,再拜相。以檢校司徒為鳳翔、荊州節度使,加太傅,封邠國公。
杜悰杜悰

歷史評價

孫光憲:悰尚憲宗岐陽公主,累居大鎮,復居廊廟。無他才,未嘗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凡蒞藩鎮,未嘗斷獄,繫囚死而不問,宜其責之。嗚呼!處高位而妨賢,享厚祿以豐已。無功於國,無德於民。富貴而終,斯又何人也!子孫不享,何莫由斯。
資治通鑑》:李宗閔黨也。

家族成員

祖父:杜佑,司徒,封岐國公
父親:杜式方,杜佑次子,御史中丞,贈禮部尚書
兒子:杜裔休,端州司馬
杜孺休,字休之,給事中
堂弟:杜牧,晚唐詩人
表兄弟:李商隱,著名詩人

史書文載

杜悰,字永裕,以門廕三遷太子司議郎權德輿為相,其婿翰林學士獨孤郁以嫌自白。憲宗見郁文雅,嘆曰:“德輿有婿乃爾!”時岐陽公主,帝之愛女。舊制,選女婿多戚里將家,帝始詔宰相李吉甫擇大臣子,皆辭疾,唯悰以選召見麟德殿。禮成,授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太和初,由澧州刺史召為京兆尹,遷鳳翔忠武節度使。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公主薨,悰久不謝,唐文宗怪之。戶部侍郎李珏曰:“比駙馬都尉皆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故悰不得謝。”帝矍然,始詔杖而期,著於令。
會昌初,為淮南節度使。武宗詔揚州監軍取倡家女十七人進禁中,監軍請悰同選,又欲閱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詔而輒與,罪也。”監軍怒,表於帝。帝以悰有大臣體,乃詔罷所進伎,有意倚悰為相矣。逾年,召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劉稹平,進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未幾,以本官罷,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徙西川,復鎮淮南。時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取陂澤茭蒲實皆盡,悰更表以為祥。獄囚積數百千人,而荒湎宴適不能事。罷兼太子太傅,分司東都。逾歲,起為留守,復節度劍南西川。召為右僕射,判度支,進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始,唐宣宗世,夔王(李滋)以下五王處大明宮內院,而鄆王居十六宅。帝大漸,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等以遺詔立夔王,而左軍中尉王宗實等入殿中,以為歸長等矯詔,乃迎鄆王立之,是為懿宗。久之,遣樞密使楊慶中書,獨揖悰,它宰相畢諴杜審權蔣伸不敢進,乃授悰中人請帝監國奏,因諭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復命,謂慶曰:“上踐祚未久,君等秉權,以愛憎殺大臣,公屬禍無日矣。”慶色沮去,帝怒亦釋,大臣遂安。未幾,冊拜司空,封邠國公,以檢校司徒為鳳翔、荊南節度使,加兼太傅。會黔南觀察使秦匡謀討蠻,兵敗,奔於悰,悰囚之,劾不能伏節,有詔斬之。悰不意其死,駭愕得疾卒,年八十,贈太師。葬日,詔宰相百官臨奠。
悰於大議論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雖出入將相,而厚自奉養,未嘗薦進幽隱,佑之素風衰焉,故時號“禿角犀”。

軼事典故

邠公杜悰,小時候,常到昭應觀,和很多兒童在觀外野地里遊戲。忽然有一個道士,只招呼杜悰,用手撫摩他說:“公子應該勤奮讀書,不要和那些小孩子遊戲。”道士又指著那座觀說:“我住在這,你能不能去看望我?”道士說完就離開了。杜悰馬上就到觀內去看望道士。進觀之後,只見一片荒涼,別的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殿宇立在那裡,內有老君的塑像。方才看見那個道士的半邊臉是紫黑色的。到這詳細看那老君塑像,很像方才他看見的那個道士。是塑像的半邊臉被漏雨所淋的緣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