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野

杜子野,江西宜黃中港人,北宋鄉賢隱儒。自幼勤奮,以博學聞名,平生致力辦學,創有鹿崗書院,又曰“拏雲館”,少年王安石受學於此,“荊國自臨川負篋來游,朝夕與子野賞奇析疑”。熙寧六年(1073)年,被朝廷授予“特奏名”進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子野
  • 出生地:江西宜黃中港人
  • 出生日期:1010?
  • 逝世日期:1079?
  • 主要成就:熙寧六年(1073)年,被朝廷授予“特奏名”進士
  • 朝代:北宋
人物生平,王安石戲牒土地神,杜子野硯打頑童,尋求生花筆,夜讀與罰賦,欲教方仲永,杜子野衣錦榮歸,

人物生平

天聖七年(1029),杜子野寄於鹿崗香林寺內(現為江西省宜黃縣中港鄉境內)讀書,並著手興辦鹿崗書院,名曰“拏雲館”,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一生中,杜子野最為出息的學生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王安石之父王益,曾為臨江軍判官,安石少時一直隨父生活。明道二年(1033),王安石祖父王用之在臨川去世,王安石隨父至老家奔喪,守喪三年。其間,王安石少年好學,聞知宜黃有一書院,便挑著書箱行李,從家鄉臨川,來到宜黃鹿崗香林書院求學

王安石戲牒土地神

仁宗年間,王安石從宜城北讀書堂拜別夢周先生,轉崇賢鄉鹿岡“拏雲書院”讀書。第二年,正逢大旱,鹿岡也受嚴重旱災,正在抽穗的早禾已枯黃得彎下了腰。農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把一切辦法都寄托在燒香拜佛求神上。
拏雲書院始設在香林名寺內,另一邊有間土地、社令神像專設的廟宇。相傳當時這裡的土地、社令很靈,有求必應,在這個節骨眼上特別熱鬧,天天香菸繚繞,爆竹震耳欲聾。可憐農民跪爛膝頭,流乾眼淚卻求不到半片烏雲。打攪書院讀書學童不能安心讀書。這下可苦惱了小安石,他心想,一定拿個什麼方法整治這對只受人間香火不管禾的歪神。
一天中午,王安石趁杜先生有事離開書院時,夥同幾個學童到寺廟後的大松樹林中,拾了很多松針,做成一串串鎖鏈狀的松針圈,拿著做好的松針鎖鏈一圈一圈地套在土地神的頸上,邊套口中邊念“鎖你這個只騙人香火,不管禾的騙子神……”
當天晚上,杜先生在睡夢中,土地神顯靈送夢訴說自己被其學童王安石用鎖鏈鎖得透不過氣來,指責杜先生對學生管教不嚴……
第二天清早,杜先生急急忙忙走進土地神廟一看,果然土地神像頸上套了一圈又一圈的松針做成的鏈子,先生看在眼裡,總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謎?回來只責備了王安石几句,王安石迫於師命雖然把松針鎖鏈拿下來,可心中更恨這土地神,心想:你會向先生告我狀,我一不做,二不休,畫張紙牒牒倒你這樽瘟神。小安石說到做到,拿紙寫上:
土地公公土地神,受民香火不管民
鎖鏈扣你不解恨,畫張法牒牒到你
王安石拿著紙牒偷偷地放在土地神的座下。當晚,杜先生在睡夢中又夢見土地神,全身發抖,額頭汗大如豆,狼狽不堪地站在床前,好言求情地說:“杜先生,今後再不能責罵王安石,只要先生把我座下的法牒拿去就無事”。杜先生問:“你是一方神仙,為何甘願遭受黃毛學單的侮辱?”土地神說道:“先生你有所不知,王安石將後是宋朝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才,國家柱石,你我都惹不起。”說完土地神飄然而去。
杜先生驚醒後再也不能入睡,腦海中糊裡糊塗,千思萬想,萬般不解其意,心想著趁著天未亮趕緊去土地廟看一看。因此就拿了個點著火的草紙煤向土地廟走去,把廟中的油燈點著後,果然發現神像下有一張寫有字的紙。
杜先生拿出來看了一下,不覺啞然一笑,自言道:這是什麼法牒,這是一張控訴土地神貪受民間香火不保佑民眾的訴狀罷了。看後,就把法牒燒了。杜先生還未來得及出門,只聽卟通一聲,這樽土地神從神座上倒了下來。這下杜先生嚇得全身發抖,跌跌撞撞地逃回房中,躲進被窩中閉目裝睡,此時只見土地神怒氣沖沖直撞自己面前,指責杜子野:今天你把我全身燒毀,日後我定要報復!
據說,此後杜子野先生在當朝皇帝面前出現了說不出話的事情,正是土地神扼其喉嚨報復杜先生令其說不出話來。

杜子野硯打頑童

王安石初進拏雲書院讀書,非常頑皮,杜先生說他頑而不化,經常用戒尺體罰他。
一天杜先生指定王安石背書,可安石沒有背出來,這時杜先生想起王安石平時玩的“鎖土地,牒土地”的頑跡,怒從心中起,隨手拿起一個硯台向王安石打去。可憐這硯台正好打在王安石的腦上,頓時鮮血直流。這下可把杜先生也嚇了一跳,心想這書是無法教下去了,還是走人吧!於是回房鄭起被褥出了書院。
話說王安石之父王益,從臨川來看兒子,走到中何坊路亭前,正想進亭歇息片刻。此時迎面正好碰見杜先生背著被褥急急走來。王益看在眼裡,不知發生什麼事,於是迎上前去,問道:“杜先生,你這是何意?”杜先生看見王益,頓覺慚愧,嘆了一口氣,對王益說:“唉!王先生,我對不起你呀,實情告訴你吧,你兒子不好好讀書,頑皮貪玩,今天我一怒之下,用硯台打破了你兒子的頭,鮮血直流啦!”
王益聽後,不但沒有怪罪,反而感激杜先生對小兒的嚴肅管教,拉著杜先生的雙手,笑著說:“杜先生,你嚴加管教學童沒有錯!我不會怪先生。你不能走,再說還有其他的學童需要你教呀。”王益說後,就拉著杜先生一同走回書院。王安石一眼看見父親拉著先生回來了,卟通一聲跪在杜先生腳下,向杜先生認錯。
自王安石被硯台打破腦袋以後,一改貪玩的壞習慣,讀書非常用功,人也天天變得聰明起來,漸漸練就了讀書過目不忘的本領,終成大器。

尋求生花筆

王安石來到宜黃縣鹿岡“拏雲書院”求學。在名師杜子野先生教導下他勤奮苦讀,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閱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得知李白夢見自己所用的筆頭上長了一朵美麗的花,因此,才思橫溢,後來名聞天下。於是他拿著書問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間難道真會有生花筆嗎?”
杜子野正色道:“當然有啊!事實上有的筆頭會長花,有的筆頭不會長,只是我們的肉眼難以分辨罷了。”
王安石見杜子野先生如此認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給我一支生花筆嗎?”
於是,杜子野拿來一大捆毛筆,對王安石說:“這裡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筆,究竟是哪一枝,連我也辨不清楚,還是你自己尋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學生眼淺,請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著鬍鬚,沉思片刻,嚴肅地說:“你只有用每枝筆去寫文章,寫禿一支再換一支,如此一直寫下去,定能從中尋得生花筆。除此,沒有別的辦法了。”
從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導,每日苦讀詩書,勤練文章,足足寫禿了五百枝毛筆。可是這些筆寫出來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說還沒有從中找到“生花筆”。他有些泄氣,於是又去問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么還沒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筆呢?”
杜子野沒有說什麼,飽蘸墨汁,揮筆寫了“鍥而不捨”四個大字送給他。
又過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給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筆都寫禿了,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筆寫了一篇《策論》,突然,他覺得文思潮湧,行筆如雲,一篇頗有見地的《策論》一揮而就。他高興得直跳了起來,大聲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筆了!”
從此,王安石鄉試、會試連連及第,寫文章總能“妙筆生花”。

夜讀與罰賦

王安石讀書經常到深夜,一天晚上一直讀到紅日爬上山尖,一輪紅光照到了窗前,幾隻喜鵲和往常一樣在安石的窗前吱吱喳喳地叫著,好象在叫安石起床似的。
杜先生以為安石還在甜睡呢:安石起床了,今天你值日做飯呀,王安石從書中醒悟過來,開門說:“先生你早,學生就去廚房。”王安石拿了個草紙折,急急往寺院走去。這下杜先生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早飯需吃了,可就晚了一個時辰,杜先生為了考驗安石近日的學業如何,借這個機會試一試說:安石呀,你早上從哪兒點的火!安石道:“到寺廟呀。”杜先生反問道:“燈是不是火呀?”這下可把王安石問住了。杜先生又說:“你捨近求遠,先生罰你做賦一首如何?”王安石想了一下,點點頭說:
紅日窗前照,夜讀競忘飢;
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
安石寫完,杜先生笑了笑,覺得很滿意,說:“好!好!好一首五絕呀,不過我給你改一個字如何?”安石說:“請先生指教。”杜先生把“照”字圈出,寫上一個“叫”字。安石誦道:
紅日窗前叫,夜讀競忘飢;
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
誦罷,王安石謙虛地說:多謝先生指點。
這以後,王安石勤奮夜讀和罰賦的故事在民間久久流傳。

欲教方仲永

王安石在書院求學期間,曾去過金溪舅家,在這裡,王安石見到了神童方仲永,便叫其作詩,方仲永隨口便答:“潮平撫河闊,風香藕花開。”王安石聽罷,讚嘆不已。
王安石隨後把金溪遇方仲永一事告訴了老師杜子野。杜子野惜才,也到金溪找方仲永,見面後令作詩,方仲永也是隨口而出:“一溪裙帶出江湖,兩山排闥納春秋。”
杜子野聽後十分驚奇,心想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氣度,真是神童。但轉而一想,或許他從哪裡聽得這兩句詩,再念出來也有可能。為了驗證,杜子野隨口念道:“葉落飄秋意。”方仲永答:“花開貯春景。”杜子野十分驚訝,跟方仲永父母說:“可否讓仲永跟我到書院讀書?”
方父說:“你是?”
杜子野說:“鹿崗書院杜子野。”
方父聽後說:“吾兒乃神童,不必求學。”
杜子野說:“我一定把仲永栽培成材。”
方父說:“吾兒現已成材,我還要每天帶他輪流拜訪縣裡的那些名流呢!”
杜子野長嘆一聲,走了。
後來,方仲永漸漸才思不濟,久而久之,由於只一味憑著一點“天才”而沒有後天的再學習,方仲永終至每況愈下。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前來與他談詩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歲時,他的才華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並無什麼不同,人們都遺憾地搖著頭,可惜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終於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測倭瓜,取象膽

杜子野衣錦榮歸

熙寧年間,一天,倭使進貢巨型倭瓜(南瓜)來京,當朝右諫議大夫司馬光得報,便計上心來,伺機報復王安石的良機終於來到了。第二天,倭使趕上早朝,把巨型倭瓜向宋神宗獻上,口稱:“宋皇萬歲,萬萬歲!我國進貢巨瓜,每聞宋室大國,人才濟濟,請貴國異人測知瓜中幾多子,子在那個位?”倭使話音剛落,司馬光向神宗皇帝奏曰:“吾皇萬歲,我朝王安石天資聰慧,學問博贍,準能預測倭瓜!”神宗不知司馬光之計,傳旨王愛卿猜瓜。這下可苦了王安石,明知司馬光又在報復,但皇上下旨,君命難違,表面不急,內心急得不得了。心想:如果拒絕、抗旨有罪助傷國體事大;如果亂猜,當眾出醜又失我朝體面。正在左右為難之時,突然內宮太監奏明:“啟奏萬歲:娘娘得急病,請萬歲回宮。”神宗下旨:“猜瓜之事明天繼續,退朝吧。”
話說王安石教師杜了野,執教於臨川郡鹿岡“拏雲書院”,熙寧元年,神宗把王安石詔進京師,委任翰林學士和參知政事。高官不忘先師的王安石,把博學多識的杜先生從遠離京師的江西省臨川郡崇鄉鹿岡,接入京師,一是報師恩,二是如有機會出任朝許,為國為民效力。
杜子野先生聽完王安石“金殿猜瓜”的原委後,笑道:“安石呀,你初進拏雲書院時就學過[農桑經諺]曰:‘千斤重的瓜,只有一個子,個子落蒂下,此子可種可藥。’這么多年了,可是忘記了呀?”安石聽後,立即高興地拉著先生雙手說:“多謝先生啟示,先生又救了學生一次,學生明天可以向皇上復旨啦。”
第二天,眾臣和倭使早已上得朝來,此時宋朝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幸災樂禍,竊竊私語。支持王安石的革新派為王安石擔心憂慮,深思默默。神宗皇帝金殿坐下說:“王愛卿,猜瓜子吧。”只見王安石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說:“啟奏萬歲,瓜重千斤,只有個子,個子落蒂下”。神宗一聲旨下:“剖瓜驗子!”倭使親自把瓜剖開一看,果然瓜獨子一個,金光閃閃,坐落在蒂下。此時滿朝文武和倭使直驚得目瞪口呆,個個伸出大拇指稱王安石真是我朝奇才異人。王安石又奏道:“我皇洪福齊天,倭貢瓜王,象徵大宋江山強盛而統一我主。”接著滿朝文武眾臣高呼“我皇萬歲、萬萬歲!!”
神宗大喜,命倭使退去,稱讚王安石的雄才大略,問:“王愛卿,你昨天為何有為難情緒?”王安石只有以實情奏上說:“我皇萬歲,不是臣有奇才,而是臣少年時深得老師杜子野先生傾力相授,所獲其學。”神宗問:“愛卿老師今何在?”王安石回答道:“臣師今在府上。”神宗於是傳杜子野進見。神宗又說:“眾受卿,昨天娘娘患一奇病,經太醫院診後,奇病要奇方,奇引非象膽不可,有哪位愛卿能知象膽在何部位?”此時滿朝文武鴉雀無聲,只是搖頭擺手,在一片沉思之中,傳旨太監報:“杜子野先生進見。”只見一個身著布衣彬彬有禮地跪在金殿不聲,神宗問曰:“先生何不言語?”杜先生只是搖頭,王安石看在眼裡。急奏:“吾皇萬歲,我師是個鄉下賢人,初登金殿可能是激動得說不出話。請萬歲體諒。”神宗曰:“啊,原來是賢鄉人也,賜坐吧。象膽之事有哪位愛卿知曉?”只見杜子野先生,知知嘟嘟,指手畫腳,向王安石要了紙筆,寫了二句話:若要取象膽,午時腳跟尋。
神宗皇帝將信將疑,命後宮在午時再殺象取膽。午時過後,後宮傳來,已按杜子野先生指點殺象取到了象膽。這下,神宗皇帝大喜,宣旨稱:杜子野先生果然博學多才,只不過……朕封你“特奏名”進士。退朝吧。
王安石挽著杜先生出了金殿,杜先生突然喚出聲,說:“安石呀,學生穿龍袍,先生尚布衣。人拗不過神,時也運也,皆是命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