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黃豬籠草

杏黃豬籠草

杏黃豬籠草蘇門答臘北部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海拔分別範圍為1800~2200m。在拉丁語中“flava”表示黃色,是指此種豬籠草的上位籠和其他營養器官的顏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杏黃豬籠草
  • 拉丁學名:Nepenthes flav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瓶子草目
  • :豬籠草科
  • :豬籠草屬
  • :杏黃豬籠草
  • 分布區域:蘇門答臘北部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主要構成,葉,捕蟲籠,花序,毛被,生態學,食蟲性,相關物種,豬籠草,自然雜交種,

植物學史

杏黃豬籠草在近幾年才開始被人工種植和描述的,而且在2004年的時候它還只具有一個非正式的名字“Nepenthes spec. nov. Sumatra”。
杏黃豬籠草的下位籠杏黃豬籠草的下位籠
2007年7月4日,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Andreas Wistuba)、約阿希姆·那茲(Joachim Nerz)和安德烈亞斯· 弗萊施曼(Andreas Fleischmann)在《艾納香植物分類學與植物地理學雜誌(Blumea - Journal of Plant Taxonomy and Plant Geography)》上發表了對杏黃豬籠草的正式描述。這個描述是建立在種植植株的基礎上,這個植株收集於海拔1800m的地區,而這個植株也被指定為杏黃豬籠草的模式標本,編號為Wistuba cult. Wistuba 100201。現存放於荷蘭國家植物標本館(National Herbarium of the Netherlands)中。他們對杏黃豬籠草的描述如下:
“對於‘flava’這個詞是在形容其亮黃色的捕蟲籠。這種黃色的植物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種藤本植物。”
2009年,斯圖爾特·麥克弗森(Stewart McPherson)在《東半球的豬籠草(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上發表了一個更詳細的並略加修改的描述。

形態特徵

杏黃豬籠草是一種藤本植物。莖可長達6m,寬至3mm,呈圓柱形。節間距可長達14cm。植株以蓮座狀生長的時間相當短,之後莖立刻發展成攀援莖生長。莖的顏色為綠色至暗紅色。
杏黃豬籠草的上位籠杏黃豬籠草的上位籠

主要構成

葉片呈橢圓形或窄倒卵形,可長達9cm,寬至2.5cm。葉片末端通常尖細,基部縮小並包住莖周長的四分之三。在中脈的兩側有3條明顯的縱脈。網狀脈明顯。葉片為黃綠色,中脈可能為紅色。籠蔓可長達24cm,為綠色至紅色。

捕蟲籠

地面籠和下位籠呈漏斗形或卵形。它們的體積較小,通常高僅為7cm,寬至4cm。在每一個捕蟲籠的前部都有一對寬度不寬於3mm的翼,翼須通常長5mm。翼偶爾缺失。唇為圓柱形,邊緣呈波浪狀。唇可寬達12mm,唇肋高0.6mm,間距為1mm。內緣有小型的唇齒,最長可有1.5mm。籠口為圓形,略向後拉長,但很少會形成唇頸。籠蓋為窄卵形或橢圓形,長約3.5cm,寬約2cm。蓋子的下表面沒有附屬物,但其中線處有許多圓形的蜜腺,直徑約0.3mm。在籠蓋基部的後方有一條不分叉的籠蔓尾,不長於4mm。與其上位籠不同,它的下位籠的顏色千差萬別。下位籠的外表面可能為黃色、橙色、紅色甚至是紫色,而內表面可能是淺黃色、淺橙色或白色。下位籠的唇通常較深,通常為深橙色或紫色,偶爾其唇會為奶白色並且上面有紅色的條紋。籠蓋的顏色接近籠身,上表面通常會有一些暗紅色的斑點。
杏黃豬籠草的籠蓋下的蜜腺大部分集中於中線杏黃豬籠草的籠蓋下的蜜腺大部分集中於中線
上位籠的下三分之二為管狀至窄漏斗形,上部為廣口漏斗形。上位籠較其下位籠要小,通常高可達6cm,寬至3.5cm。捕蟲籠與籠蔓的銜接處是中空的。唇平展,寬15mm,外緣也像下位籠一樣成波浪形。唇肋高0.2mm,間距為0.5mm。內緣有小型的唇齒。在每一個捕蟲籠的前部都有一對寬度可達4mm的翼。籠蓋為卵形至橢圓形,可長達4cm,寬至2.5cm。籠蓋下表面偶爾有一個蓋龍骨。上位籠的其他方面類似於下位籠。上位籠通常為黃色,偶爾有些個體的唇為紅色或有紅色的條紋。籠蓋的上表面為橙色或紅色。

花序

杏黃豬籠草的中位籠杏黃豬籠草的中位籠
杏黃豬籠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可長達15cm。雄性的花序花朵的數目較多,約有15~40朵,而雌性只有15~25朵。雄性植株的花梗長4cm,雌性植株的花梗長8cm。每個小花梗只帶一朵花,雄性的長6mm,雌性的長11mm。通常都有苞片,不長於4mm。被片為卵形,長度約3mm,寬約1mm。雄蕊柄長約3mm,直徑約1~1.5mm。雌蕊長3~4mm。花序為黃色。

毛被

所以成熟的營養器官都無毛被,在一些發育中的部分會有易脫落的毛被。發芽中的莖帶有紅褐色的毛被,長約0.2~0.5mm。發育中的捕蟲籠和籠蔓末端上有茂密的紅棕色毛被,長約0.5~1mm。花序上有淡黃色至棕色的毛被,長度約0.5~1mm。在被片上有茂密的彎曲的紅棕色毛被,長約0.2m。雌蕊上有紅褐色的茂密毛被,長約0.5~1mm。

生態學

杏黃豬籠草僅存在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北部的巴里桑山區(Barisan Mountains)的一座山上。因為保護的原因,具體的位置尚未公布。它分布於海拔1800~2200m的地區。
杏黃豬籠草與邁克豬籠草生存於同一地區杏黃豬籠草與邁克豬籠草生存於同一地區
杏黃豬籠草的原生地為由杜鵑屬(Rhododendron)和薄子屬(Leptospermum)植物為主構成的高地山林。那裡的樹木高度很少超過4~5m。它通常紮根於森林開闊地的地面上。杏黃豬籠草與邁克豬籠草N. mikei)、卵形豬籠草N. ovata)、菱莖豬籠草N. rhombicaulis)和顯目豬籠草N. spectabilis)生存於同一個地區。現已發現了杏黃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N. ovata)和菱莖豬籠草(N. rhombicaulis)之間的自然雜交種。
現唯一所知的杏黃豬籠草的原生地並不在國家公園的範圍內。儘管它在當地的數量並不少,但斯圖爾特·麥克弗森(Stewart McPherson)仍認為杏黃豬籠草可能會受到盜採導致的過度採集的威脅。正如廣受收藏家歡迎的馬兜鈴豬籠草N. aristolochioides)就因為過度的採集導致其在野外的數量大大的減少。

食蟲性

杏黃豬籠草捕蟲籠產生的消化液黏度極高。由於上位籠常因風而搖晃,所以其捕蟲籠的內表面也沾滿了黏稠的消化液。已觀察到會有一些飛蟲被黏在捕蟲籠內壁上,之後再落入消化液中被消化掉。這使得杏黃豬籠草的捕蟲籠既可以以籠狀的陷阱捕捉獵物,又可以以粘性極大的捕蟲籠內壁黏住過往的飛蟲。但實際上並不只有杏黃豬籠草具有這樣的特徵,與杏黃豬籠草之間存在著近緣關係的無刺豬籠草N. inermis)也能產生這樣高粘度的消化液。
杏黃豬籠草黏度極高的消化液杏黃豬籠草黏度極高的消化液

相關物種

杏黃豬籠草被認為與無刺豬籠草N. inermis)和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間存在著近緣關係。但因為它們不存在於一個地區但,所以杏黃豬籠草不能與之形成自然雜交種。
杏黃豬籠草的下位籠杏黃豬籠草的下位籠
杏黃豬籠草的捕蟲籠的形態與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很相似。它們的區別在於,杏黃豬籠草的上位籠較小,並且唇很窄,表現出明顯的唇肋,外緣呈波浪狀。此外,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的上位籠並不像杏黃豬籠草那樣通體全黃。
與無刺豬籠草(N. inermis)相比,它會快速的從蓮座狀植株過度到攀援性植株(節間距突然增大)。此外,它們的幼苗上的捕蟲籠看起來很相似。而無刺豬籠草(N. inermis)的上位籠的唇缺失,同時其籠蓋的下表面也沒有明顯的蜜腺。
一些學者認為其在進化樹上的位置位於無刺豬籠草(N. inermis)和賈桂琳豬籠草(N. jacquelineae)之間。
有一些豬籠草也會產生與杏黃豬籠草類似的上位籠,如艾瑪豬籠草N. eymae)、馬桶豬籠草jamban)、彼得潘豬籠草N. pitopangii)、塔藍山豬籠草N. talangensis)和細豬籠草N. tenuis)。而杏黃豬籠草與這些豬籠草的區別在於:杏黃豬籠草的上位籠完全為黃色,它的唇較寬,且外緣為波浪狀,內緣有細小的唇齒。籠蓋為窄圓形或橢圓形,無附屬物(可能存在一個小凸起)。此外,相對於艾瑪豬籠草N. eymae)這類大型的豬籠草來說,杏黃豬籠草體型較小。

豬籠草

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或半木質,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於樹木或者沿地面而生。葉一般為長橢圓形,末端有籠蔓,以便於攀援。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並帶有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後才會開花,花一般為總狀花序,少數為圓錐花序[20] ,雌雄異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臭。其觀賞性無法與捕蟲籠相比。果為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屬植物在自然界常常平臥生長。葉的構造複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鬚。卷鬚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豬籠草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秘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豬籠草,為豬籠草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能夠捕食昆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豬籠草為地生植物,是攀援狀的亞灌木。豬籠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的植物被稱為食蟲植物

自然雜交種

現已發現了杏黃豬籠草與卵形豬籠草N. ovata)和菱莖豬籠草N. rhombicaulis)之間的自然雜交種。而大部分發現的自然都是幼年的蓮座狀植株。雖然邁克豬籠草N. mikei)與杏黃豬籠草生長於同一區域,但尚未發現它們之間的自然雜交種。
杏黃豬籠草生長於長滿水苔的山林中杏黃豬籠草生長於長滿水苔的山林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