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白

李風白

李風白,湖南省芷江縣人,1900年生於芷江縣城傘巷一普通官僚家庭。5歲隨父親到長沙,上國小後師從名師何叔衡就讀,成績優秀。五四運動時,他從何老師那看到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因而結識毛澤東,並成為上街叫賣《湘江評論》的“義務報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風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芷江縣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84年4月8日
  • 職業:翻譯家 畫家
履歷,成就,

履歷

毛澤東組織赴法勤工儉學時,他踴躍回響,1920年到法國巴黎勤工儉學。在法國又結識了一批有志中國青年,深受教益。蕭三主張他去學習美術,他確實對美術感興趣,便選聽法國雕塑家布爾代萊的繪畫課,1924年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以半工半讀的形式堅持攻讀畫藝。他和同學組織的霍普斯會,標榜以藝術為藝術,不參加政治活動。周恩來得知後,勸導他們要懂得遠離祖國來到法國,不是單純為了學習藝術和學習知識,真正的目的是要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且離開政治搞藝術只是空談。周恩來的教誨使他們十分敬佩和信賴。
李風白與法國夫人戴妮絲李風白與法國夫人戴妮絲
1929年他應聘回國,擔任杭州藝術學院(今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油畫系主任。在杭州美院執教三年,培養了一批繪畫人才。但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國民黨對外妥協、對內屠殺,使他不能夠專心教學,不得以1933年夏再次來到巴黎。1935年組織了團結華僑抗日的大道社,編輯出版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刊物。1936年與法國妻子戴妮絲結婚。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組織中國藝術研究協會,發表呼喚和平、反對侵略的文章。日本投降後,他擁護毛澤東在重慶談判中提出的和平建國主張,創作發表了大量以主張和平、反對內戰為主題的繪畫和文章。1946年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作為中國工會的翻譯出訪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受到狄托、季米特洛夫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的接見。他翻譯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並奉命到世界工聯亞洲部工作。

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他被黨組織留在巴黎工作,向法國人民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1951年到世界和平理事會任中國部秘書,參加了1952年世界和平大會的會務和接待工作。1953年他攜妻子回國,在外文出版社工作,並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法文翻譯工作。1954年周恩來率團參加日內瓦會議,點名說李風白是一個法文通,"我們非常需要這位法文通!"他按照總理的要求,不但做好翻譯工作,還負責接待法國朋友。作為一個精通法文的專家,他為中國對法國經濟文化交流盡了自己的一份心力。同時,在外文出版社工作幾十年,曾任翻譯室主任,翻譯了《毛澤東選集》法文版,參與黨、國家許多重要檔案的法文翻譯,晚年為《周恩來選集》、《鄧小平文選》的法文翻譯作出了貢獻。60年代,周恩來、毛澤東等黨的領袖接見過他,毛澤東還記得他是自己的“義務報童”。1984年4月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無後嗣。按照他的遺願,夫人戴妮絲修訂完成了他的重要譯稿,出版了李風白畫集和詩集,撰成他們倆的回憶錄,最後把李風白珍藏的古畫和畫具分別捐贈給國家和芷江縣博物館,以表達他們對國家對故鄉的赤子之心和眷念之情。
李風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