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韻濤

李松(1898~1963年),字韻濤,後以字代名,改叫李韻濤,雲南澂江縣鳳麓鎮東門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多年在國民黨滇軍中任職,為人正直。李韻濤是雲南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常委,雲南省政協一、二、三屆常委。1963年在昆明病逝,享年6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韻濤
  • 別名:李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雲南澂江縣鳳麓鎮東門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63
  • 職業:官員
  • 畢業院校: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
履歷,胸懷報國志,反對打內戰,善良的軍人,支持合作社,遲來的起義,

履歷

1938年10月,滇軍奉命開往華北抗日,李韻濤任六十軍司令部參謀處三科上校科長,在保衛台兒莊48晝夜的阻擊戰中,緊跟軍長盧漢左右,重創日軍,戰果輝煌,名震中外。1946年4月,滇軍被調往東北與人民解放軍打內戰,李韻濤任九十三軍暫編二十師少將師長,堅決反對內戰,準備起義歸順人民解放軍。但起義失敗,他毅然離開東北戰場回到雲南,又被盧漢任命為滇軍暫編七十四軍副軍長。1949年12月9日擁護盧漢起義,七十四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暫編十二軍,李韻濤任副軍長。

胸懷報國志

李韻濤出身城鎮貧民家庭,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想著長大後為國做一番事業,但讀完國小後就失學了,他很傷心,又很無奈。那時,中華民族推翻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勞苦大眾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生存和養家餬口,李韻濤只好去滇越鐵路當勞工。
滇越鐵路北起雲南昆明,南至越南海防,中國境內有468公里。這條鐵路是法國人組織修建的,線路從宜良開始沿南盤江而下,江邊山高谷深,陡峭不平,地質複雜,工程量大,法國人下決心修建這條鐵路,目的並不是幫助落後的中國人民改善交通條件發展經濟,而是要掠奪雲南的資源。修鐵路的勞工全部是當地的中國人,法國監工把中國人當成牛馬使喚,任意奴役打罵,年輕的李韻濤痛心疾首,憤怒無比。但是,中國窮,無力反抗帝國主義的壓迫。不久,他離開了殘酷的工地,去尋找一條救國救民的光明大道。
李韻濤四處奔走。由於年輕,涉世不深,加上文化水平低,知識欠缺,他到處碰壁,連自身的生存都難得維持,何況救國救民了。後來,李韻濤找到了在朱培德部隊中當兵的三哥李越。三哥又求人資助,湊足了去廣州的路費,讓他去報考老三軍幹部學校肄業班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考上了,畢業後以成績的優異,被保送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三期高教班深造。
在黃埔軍官學校,李韻濤結識了雲南籍同學盧浚泉、曾澤生、潘朔端、黃愚生、郭睽等人,並經常受到學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教官惲代英、肖楚女、鄧演達等人的革命教育。他開了眼界,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明確了目標,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他人生的精彩和輝煌。
創辦軍訓班
李韻濤在黃埔軍校高教班學習期滿後留在學校,在第四、五、六期學員教學中任上尉連長。第六期學員畢業後,黃埔軍校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址由廣州遷往南京。
校方決定,李韻濤仍然留在學校,一同去南京。此時,龍雲掌握了雲南政權,授權盧漢組建新滇軍。盧漢委託盧浚泉邀約黃埔軍校雲南學員回滇,作為建軍骨幹。曾澤生、潘朔端、黃愚生、郭睽等人都回到雲南,大家一致認為李韻濤是個人才,一定把他要回雲南來。
經過龍雲出面,反覆與軍校磋商,軍校才放李韻濤回雲南。李韻濤一回到雲南,盧漢就授權讓他招收240餘名初、高中畢業生入伍,成立“雲南軍官候補生隊”,並任命他為副大隊長,負責訓練這些有文化的軍人,準備隨時補充到滇軍中當下級軍官。“雲南軍官候補生隊”以黃埔軍校為楷模,嚴格施教,為滇軍培養高素質的軍事人才。李韻濤同盧浚泉、曾澤生一起抓訓練,除了讓學員學習軍事技術外,還注重思想教育,創辦了《新武力》周刊,讓學員們自由發表思想言論。周刊發表的文章多數是受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思想影響的,也有一些帶有共產主義色彩的言論。學員們不僅學到了軍事技術,思想也很活躍。
後來,國民黨中的極右分子向中央告密,蔣介石派心腹王伯齡來滇,查實後下令解散了“雲南軍官候補生隊”,取締了《新武力》周刊。李韻濤、盧浚泉、曾澤生三人被捕入獄。盧漢沒有責怪李韻濤他們三人,便採取了權宜之計,將他們三人轉到自己控制的昆明警備司令部關押。等王伯齡一離開昆明,就將李韻濤他們三人釋放。
當時,龍雲組建新滇軍勢在必行,在他的授意下,盧漢又把解散了的“雲南軍官候補生隊”原班人馬召集起來,改名為“九十八師軍事隊”,李韻濤仍任副大隊長,學員按原來的科目計畫訓練。
“九十八師軍事隊”訓練科目基本完成後,正值桂系軍隊張發奎、黃紹宏、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聯合出兵反蔣。蔣介石為了拉攏雲南的龍雲,組織滇軍“討逆軍第十路軍”,任命盧漢為總司令,出師廣西,迫使桂系軍隊撤回大本營——南寧。
李韻濤訓練的“九十八師軍事隊”也參加了戰鬥,學員們表現很勇敢,軍事技術得到很好發揮,並受到了實戰鍛鍊,素質有很大的提高。部隊回雲南後,軍事隊的學員又在文山整訓了一段時間,然後全部補充到龍雨蒼任旅長的滇軍第三旅任下級軍官。李韻濤任第三旅上校參謀長。
為抗日奮鬥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加劇了國民黨內部的分化,1936年12月12日,被蔣介石調往陝甘地區進攻紅軍的東北軍愛國將領張學良和十七路軍愛國將領楊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即“西安事變”),提出停止內戰,實行聯共抗日的要求。經過中國共產黨的有力工作,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共產黨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條件,實現了國共合作和團結一致抗日的目的。
李韻濤積極擁護國共合作,與同學潘朔端、曾澤生等愛國人士、聯名上書,慷慨陳辭,要求滇軍開赴前線,抗日殺敵,收復祖國關外丟失的領土。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以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軍民義憤填膺,雲南也組建了滇軍六十軍,任命盧漢為軍長,準備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李韻濤被任命為六十軍司令部參謀處第三科上校科長。
1938年初,日本軍隊占領我國山東、上海、南京後,便立即向北推進,進攻軍事要地徐州,以打通津浦路,沿隴海路向華中推進。
1938年3~6月,中日雙方軍隊在徐州展開會戰。日軍先後投入30萬兵力,國民黨先後投入45萬兵力,其中最著名的是保衛台兒莊戰役。台兒莊位於徐州北部,運河北岸,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對徐州會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滇六十軍也參加了這次戰役。
國民黨27師、30師、31師共三個師進駐台兒莊防守。日軍第十師團三萬餘人進攻。六十軍參加的是阻擊戰,軍指揮所設在運河橋頭,李韻濤時任盧漢軍的隨從參謀,協助指揮作戰。戰鬥從4月23日開始,30日日軍攻進台兒莊,4月2日日軍占領台兒莊五分之四的地盤,並增派了第五師團三個聯隊。國民黨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雖然傷亡過半但仍與日軍血戰,並組織敢死隊突擊,組織了約20萬人對日軍形成合圍之勢。日軍見勢不妙,於4月7日突圍撤出台兒莊。台兒莊戰役是國民政府自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殲滅日軍一萬多人。
六十軍在整個徐州會戰中堅持了48個晝夜,滇軍健兒衝鋒陷陣,英勇拼搏,取得輝煌戰果。戰鬥中,因六十軍傷亡慘重,軍長盧漢任命李韻濤為六十軍後方辦事處主任,率陳亞波、任孝宗、段英等人在漢口、花園、孝感信陽、吉安等地收容傷員送野戰醫院治療,並處理死亡官兵的善後工作。
傷亡官兵的善後工作處理完之後,盧漢軍長任命李韻濤為“六十軍軍官大隊”大隊長,回雲南招收青年學生入伍,培訓後送往六十軍作下級軍官。李韻濤先後在澄江、呈貢、宜良、楊林、曲靖等地招收,最後定在曲靖培訓。此時,盧漢升集團軍司令,“六十軍軍官大隊”升為“第一集團軍軍官總隊”,邱開基任少將總隊長,李韻濤任上校副總隊長,下轄一個學生大隊,一個軍事大隊。整個訓練工作實際是李韻濤主持。1940年學員訓練畢業,經蔣介石認可,發給“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曲靖)的畢業證書,學員送到前線任下級軍官。
由於李韻濤文韜武略,擅長培訓軍官,盧漢又命令他在湖南濟陽開辦第一集團軍軍官訓練班,受訓人員是該集團軍中的排、連長,實施軍事技術補充訓練,提高戰鬥素質,為抗日前線培養人才。
1941年訓練結束後,李韻濤被調回雲南,任第五旅少將副旅長。1943年廢旅編師,李任九十三軍暫編二十二師少將副師長。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任九十三軍暫編二十師少將師長,並奉命率部去越南接受日本軍隊投降。

反對打內戰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建國方針,同時提出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然而國民黨卻倒行逆施,實行一黨專制,悍然發動內戰,妄圖消滅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革命力量。
1945年11月24日,昆明大中學校經中共雲南省工委同意,成立了學生罷課聯合委員會,通過了通電全國的四大文告:《反對內戰告同胞書》、《致美國政府抗議書》、《抗議武裝干涉告全國同胞書》和《告美國人民書》。提出了反內戰、爭民主的四項政治主張和四條當前要求。國民黨反動派對師生實行鎮壓,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昆明慘案。李韻濤對此十分憤怒。
1946年初,潘朔端夫人宋平專程由昆明赴越南海防,將昆明事變和傳聞蔣介石要調滇軍去東北打內戰的情況詳告潘朔端師長,潘與李韻濤是摯友,當即電約李韻濤到海防,密商一旦滇軍調往東北打內戰,就在那兒起義,歸順人民解放軍事宜。
1946年4月中旬,滇軍忽然奉命北上,經廣西進入廣東,在廣州待命時,國民黨廣東省主席還召集了滇軍校級以上軍官訓了一次話,把滇軍調到東北打內戰的任務說得很清楚。5月1日由虎門乘美國軍艦抵遼寧葫蘆島登入。
1946年5月30日,六十軍184師的師長潘朔端在海城率部起義,給蔣介石一個迎頭痛擊。蔣介石本來就對滇軍有戒備心理,184師的起義,老蔣加緊了對滇軍的控制,把李韻濤的二十師撥給“東北剿總”直接指揮,以削弱滇軍實力,並把二十師放在被蔣軍嫡系部隊夾擊的位置上,嚴密監視,切斷二十師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致使李韻濤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儘管這樣,潘朔端還是派人帶著親筆信找到了李韻濤,叫他沉著冷靜,見機行事,爭取起義成功,把二十師拉到解放軍這邊來。然而,事情比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國民黨反動派在李身邊安插了許多眼線,親蔣的副師長王世高架空了李韻濤,上司又命令他率二十師進攻東北人民解放軍。李韻濤被反動派死死鉗住,無法動彈,起義困難重重,但他無論如何不能打內戰的決定未變,進攻解放軍就是歷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
無可奈何,李韻濤只有退卻,離開他苦心經營的二十師。他推病躲進北京的醫院,又托人搞了一張需要動手術換眼球,不能在軍隊繼續乾的“證明”,報“東北剿總”批准退役。
國民黨反動派本來對李韻濤就不放心,千方百計尋找機會解除他的兵權。李韻濤主動提出退役,“東北剿總”馬上就批准了。
離開了打內戰的東北戰場,但是,他沒有把二十師拉過來,心裡很難過,總覺得對不起祖國,對不起人民。

善良的軍人

李韻濤身材魁梧,兩眼凸出,給人一種嚴肅強悍的感覺,不了解他的人一見面就心驚內跳,令人生畏。但是,跟他一接觸,就會立即發現他是個正派軍人,從不打罵下級或士兵,內心也很善良。
1937年末滇軍準備開往華北前線抗日的時候,部隊駐楊林,上尉軍需官郭偉然發現裝鈔票箱子裡一千元現金不見了。軍需官是個管理財務十分小心謹慎的澄江人,每次領來的軍餉都不會出差錯。一千元錢不見了,要是找不回來,部隊即將上前線與日軍拼殺,個人受處罰是小事,影響將士情緒才是大事。郭偉然嚇得魂不附體,一時沒有了主意。
李韻濤知道後,不但沒有責怪郭偉然,反而安慰他,叫他不要著急,也不要聲張,沉著冷靜地分析問題,找來副大隊長李樹勛一同仔細察看失盜現場。經過認真分析,覺得與郭偉然同室的楊參謀疑點最大。楊參謀剛請假去昆明治病,很可能是沒錢治病才把軍餉偷走的。李韻濤當即就派辦事可靠的沐副官趕往昆明,請昆明辦事處的主任楊家裕協助偵破。開始楊參謀不承認偷軍餉,也沒有證據,軍需官急得嗷嗷叫。李韻濤仍然不慌不忙,沉著冷靜,讓郭偉然認真回憶一下,丟失的票子都是些什麼號碼?因為郭偉然辦事小心,每次領來的軍餉都要仔細點數票面,還記下一些錢幣的號碼。
經過郭軍需官的回憶,弄清了部分票子的號碼,跟蹤楊參謀,發現他手裡的錢,號碼跟丟失的一樣。楊參謀無話可說了,只有老實承認自己偷錢來昆明治病,並如數退還。
按照軍紀,盜動軍餉是嚴重的犯罪行為,要被嚴懲的。李韻濤想到這個楊參謀博學年輕,又無錢治病,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叫知情人不要報告上司,把事情瞞下來了,私下嚴肅教育了楊參謀。楊參謀非常感激李韻濤的寬宏大量,決心痛改前非,像李韻濤一樣堂堂正正地做人。
在國民黨軍隊中,像李韻濤這樣體諒下級的軍官並不多,他的做法不是袒護壞人,而是用真情感化行為不軌的人,因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腸。
李韻濤不僅心地善良,而且作風正派,生活中沒有不良的嗜好,工作之餘喜歡讀書看報,愛唱京戲,常與同僚和駐地文藝愛好者聯歡。他當二十二師副師長時,部隊駐建水,他組織成立了“中山室”,專門開展部隊文藝活動。1943年演戲劇募捐慰勞前線抗日將士,他與夫人楊梧君親自登台演出傳統京劇《審頭刺湯》,他飾劇中人陸炳,夫人飾雪艷娘,受到上司和民眾的好評。

支持合作社

李韻濤身在軍營,整天忙于軍務,但他時常關心家鄉澄江發生的一切,當聽到小西城的李樹華先生探索農業生產發展的路子,改變農民生活落後的狀況,組織村民辦起農業合作社的時候,他非常支持李樹華的探索精神。
李樹華在澄江是個傳奇人物,當過兵,闖蕩過社會,1934年回到家鄉小西城,看見農民沒有田地,生活太苦了,決心為村民們找一條自給自足的出路。1936年他先利用手段當上保長,然後把小西城村99戶農民組織起來開荒種田,實行按勞分配,在澄江百姓中傳為佳話。李樹華雖然嚴格教育合作社的社員要誠實勞動,不惹事生非,要安分守已,不激怒官府,使合作社這個特殊的經濟實體能夠生存下去。但是,儘管小西城的社員自己開荒,自己種地,一心一意多打糧食,不得罪任何人,還是有許多的麻煩找上門。
因為地主有田有地,農民要靠租田過日子,地主靠收租發家。小西城地主怕村民不租他們的田,他們不高興了,生方想法要把合作社搞垮。有的惡霸地主公開阻止,有的地痞流氓尋釁滋事,合作社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李韻濤知道後,就給小西城農業生產合作社送來一些槍枝彈藥,把社員武裝起來,公開支持合作社,他向李樹華交待,槍是用來保護生產的,不能為害社會,擾亂治安。李樹華對這些槍枝實行了嚴格有效的管理,沒有出現任何意外。
由於有李韻濤將軍的支持,地方官府,惡霸勢力,地痞流氓不敢輕舉妄動了,小西城合作社成了有武裝的經濟實體,從1936年創辦,到1950年解散,存在了14年。李樹華先生是共產黨的忠實朋友,他暗中資助中共地下黨組織,1946年7月,雲南發生了李(公僕)聞(一多)被害事件後,國民黨反動派在昆明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反蔣愛國進步人士。共產黨員方仲伯、劉寶煊被黨組織送到李樹華合作社來保護起來。後來,方、劉二人都成了新中國的地方領導幹部。
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北方戰場節節敗退,反動勢力妄圖固守南方,阻止全國解放,維護蔣家王朝在中國大陸的統治,他們把雲南作為夢想中的大後方。為加速反動政權的滅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雲南不斷發展,李樹華先生十分擁護共產黨,他毅然將合作社的槍枝全部送給滇南遊擊隊,壯大了人民武裝。李韻濤得知這一訊息,高興得大聲夸李樹華做得對,為祖國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當年,李韻濤冒險將槍枝彈藥送給小西城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有較大的膽略和強烈的正義感的。當然,他並沒有想到這些槍枝又會轉到游擊隊手中,把蔣介石用來殺害革命志士的屠刀變成了埋葬反動政權的工具。客觀上,李韻濤將軍為新中國的建立做了一件有益於人民的好事。

遲來的起義

1947年冬天,李韻濤將軍帶著起義失敗的遺憾回到了雲南。離開了打內戰的東北戰場,脫離了屠殺人民的國民黨軍隊,心靈上的沉重負擔輕鬆了許多,解甲歸田,他準備回老家澄江做一些善事。然而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深知李韻濤的才智和為人,把他留在了昆明。開始盧漢叫他在昆明養病,調理身體。不久,盧漢勸他出山,繼續為國效力,任命李韻濤為雲南省政府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1949年盧漢擴充滇軍實力,以地方保全團為基礎擴編兩個軍,以獲取蔣介石的武器裝備。李韻濤任暫編七十四軍副軍長,駐防楚雄,控制著新編的184師。這個師是潘朔端在東北起義後蔣介石新補充的師。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標誌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中國的歷史結束了。12月9日雲南省的盧漢將軍深明大義,通電全國,宣布起義,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李韻濤積極擁護盧漢起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接受改編。七十四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暫編十二軍,李韻濤任副軍長。五年前,他同潘朔端將軍在越南海防商議見機起義的願望在東北沒有實現,五年後在雲南終於實現了。回到人民的懷抱,從國民黨的將軍變成了人民解放軍的副軍長,李韻濤的人生歷史展現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他青年時救國救民的志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此,李韻濤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參加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列中來。
雲南解放初期成立軍管會,李韻濤調省軍管會任高參。後又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雲南省中蘇友好協會常務幹事,民革雲南省常委等職。又被選為雲南省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常委,雲南省第一、二、三屆政協常委。
1958年全國大煉鋼鐵,幹部參加勞動。李韻濤與省參事室的曾恕懷、龍澤匯、佴曉清等人去昆明西郊勞動,因工棚倒塌壓斷肋骨,療養期間中風癱瘓,醫治無效,於1963年在昆明病逝,享年6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