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李靜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靜傑(1963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美術與宗教美術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靜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北京大學、名古屋大學
  • 性別:男
  • 研究方向:佛教美術史、漢唐宋元美術史
個人經歷,學術主張,學術成果,代表論文,

個人經歷

1983年9月—1987年7月,於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9年9月—1992年7月,於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8年6月—2002年3月,於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美學美術史研究室獲文學博士學位,師從宮治昭教授;
1987年8月—1989年8月,就職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1992年8月—1998年5月,就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002年5月—2007年11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2007年12月至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學術主張

以中國中古、近古美術遺存為對象,尤其側重於佛教美術以及中外文化交流關聯美術,注重實地調查獲取資料,採用考古學與美術史學結合的方法,進行實質性問題研究。在微觀分析與巨觀考察基礎上,努力構建中國佛教圖像學體系,揭示佛教圖像的發展脈絡及其指導思想;完善中國佛教造像譜系研究,闡明佛教造像的階段性和地域性發展情況;以佛教美術為基點,挖掘中古美術史上中外文化交流新內涵。

學術成果

以往學術成果體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建立起南北朝、隋代佛教圖像學框架;唐宋時期與明代佛教圖像學框架尚在搭建之中,目前完成大半;
其二,本研究者與所指導學生基本構建起南北朝、唐宋時期佛像譜系;
其三,完成轉輪聖王、佛足跡、佛缽信仰與圖像三個子課題,推進中古中外文化交流研究進程;
其四,指導學生在佛教紋樣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代表論文

1、“中原北朝期のサッタ太子とスダーナ太子本生図”(《中原北朝時期的薩埵太子與須達拏太子本生圖像》),《MUSEUM》(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志)第580號,2002年。
2、“中國北朝期における定光佛授記本生図の二種造形について”,《美學美術史研究論集》第18號,名古屋大學,2000年。又,“北朝時期定光佛授記本生圖像的兩種造型”,《藝術與科學》第5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3、“雲岡第9·10窟の図像構成について”,《佛教藝術》第267號,東京,每日新聞社,2003年;“關於雲岡第九、十窟的圖像構成”,《藝術史研究》第10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4、“北朝後期法華經圖像的演變”,《藝術學》第21期,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
5、“北斉~隋の盧舍那法界佛像の図像解釈”,《佛教藝術》第251號,東京,每日新聞社,2000年;“北齊至隋代三尊盧舍那法界佛像的圖像解釋”,《藝術學》第22期,台北,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2006年。
6、“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洞窟圖像構成試論”,《藝術與科學》第3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7、“安陽修定寺塔唐代浮雕圖像分析”,《故宮學刊》第5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8、“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煉圖像解析”,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編《2005年重慶大足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9、“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3期。
10、“南北朝隋代佛教造像系譜與樣式的整體觀察”,《藝術與科學》第9輯,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9年。
11、“四川南朝浮雕佛傳圖像考察”,《石窟寺研究》2010年。
12、“佛足跡圖像的傳播與信仰(上)——以印度與中國為中心”,《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4期。
13、“佛足跡圖像的傳播與信仰(下)——以印度與中國為中心”,《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1年第5期。
14、“樂至與富縣石窟浮雕唐宋時期觀音救難圖像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4期。
15、“佛缽信仰與傳法思想及其圖像”,《敦煌研究》2011年第2期。
16、“仁壽能仁寺摩崖浮雕五代前後降魔圖像分析”,《石窟寺研究》2012年。
17、“陝北宋金石窟大日如來圖像類型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3年第3期。
18、“陝北宋金石窟題記內容分析”,《敦煌研究》2013年第3期。
19、“陝北宋金石窟佛教圖像的類型與組合分析”,《故宮學刊》2014年第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