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闖王舉旗造反

李闖王舉旗造反,明崇禎時期,天災人禍橫行,農民暴動大規模爆發,陝西李自成(即李闖王)揭竿造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闖王舉旗造反
  • 人物:李自成
  • 時間:明朝末期
  • 籍貫:陝西米脂縣懷遠堡
崇禎皇帝的時候,明王朝的危機達到了極點,後金的鐵騎已經踐踏到北京城下的大地,陝西又因嚴重災荒,官府壓迫,引發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民眾大規模造反。
陝西米脂縣懷遠堡有個青年農民李自成,身材高大,臂力過人。小時給財主放過羊,長大後,到銀川驛站養過馬。他識幾個字,善於騎馬射箭,講義氣,因此與窮哥們很合得來。在家鄉,他因為打抱不平,向財主借債替人交欠稅,還不出債,被官府抓起來折磨侮辱。窮哥兒們將他搶了出來放了。他在家鄉住不下去,跑到甘肅固原,當了兵。誰知年成不好,餉銀也發不出,還要遭到長官的剋扣打罵,弊了一肚子火。
公元年,軍隊調防,行軍到陝西金縣(今陝西榆林),士兵們要求發餉,帶兵官不加安撫,反要毆打帶頭人。李自成挺身而出,殺了帶兵官和金縣縣令,分了縣府的庫銀,拉起隊伍,舉起了造反的旗幟。
當時,陝西已經有好多股造反的農民軍,李自成的舅舅、在安塞起兵的高迎祥,勢力最強大,自稱闖王。公元年,高迎祥與老回回、曹操、八金剛、八大王等三十六支造反隊伍共二十多萬人聯合起來,打到山西,聲勢浩大。李自成就去投靠他,成了赫赫有名的闖將,轉戰在陝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
朝廷派出名將盧象升、陳奇瑜率大兵來圍剿。公元年,陳奇瑜將高迎祥的軍隊圍困在漢中附近車箱峽中。連續兩個月的大雨,使農民軍缺少糧草馬料,陷入絕境。李自成買通陳奇瑜的部將,假裝說要解散隊伍,回鄉務農,乘陳奇瑜不備,突出了包圍。
崇禎皇帝得到奏報,大發雷霆,撤了陳奇瑜的職,重新調集各省大軍圍剿。公元年,各路農民軍共十三家七十二營,會聚在河南滎陽,商議如何打破官軍的圍剿。各家頭領議論紛紛,拿不定主意。
李自成走到眾人面前,慷慨地說:“危急的時候,剩一個人也要拚命,何況我們還有十萬大軍呢!目前最好的辦法是分頭出擊,目標明確,各自為戰,成敗聽其自然。一定會殺開一條血路。”
話音剛落,響起一片贊成聲。會議於是決定,兵分六路,一路殺向四川、湖廣,一路殺向陝西,一路控制黃河渡口,一路作機動,策應各方,高迎祥、李自成與張獻忠為一路,向東方,殺向皇帝的老家鳳陽。
農民軍攻勢兇猛,官兵難以抵擋,鳳陽城很快被農民軍占領,明太祖父母的皇陵,被農民軍一把火燒光。崇禎皇帝遭到當頭一棒,痛苦得穿起孝衣,跑到祖廟裡大哭一場。
接著,高迎祥回兵陝西。明朝派洪承疇、盧象、孫傳庭等大軍阻截圍剿。公元年,高迎祥在盩厔((zhōu zhì,今陝西周至)中了官軍埋伏,被俘後解到北京處死。從此,李自成被眾人推舉為新的闖王,帶領隊伍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部及甘肅一帶作戰。
洪承疇和孫傳庭都是善於打仗的人,潼關附近,到處是崇山峻岭,巨澗深谷。公元年春天,官軍在這裡埋伏了大批的人馬,專等農民軍闖進伏擊圈。李自成果真中了埋伏,官兵們從四面八方殺出,農民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吃了大虧。雖然英勇拼殺,幾萬大軍終於全軍覆沒,連李自成自己只有十八個人殺出重圍,逃到陝西南部的商洛山中,潛伏下來。
這時,大部分農民軍,都遭到慘重的失敗。連張獻忠也假裝投降,躲避官軍的鋒芒。明朝政府以為農民軍已經平定,就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到抗擊清兵的前線,李自成獲得一個喘息的時間。
公元年後,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李自成從商洛山中殺出,向河南進軍。這時候,河南正發生嚴重的災荒,前來投奔隊伍的人很多。一天,來了支隊伍,為首的年輕人叫李岩(又名李信),一副讀書人模樣。
原來李岩是杞縣一戶有錢人家的公子,但行俠仗義。災荒中,他帶頭捐出糧食,救濟災民。官府不但不動員其他有錢人家也捐糧食救災,反而誣衊李公子唆使災民鬧事造反,將他捉起來。後來,他被災民救出,就投奔了闖王。
李自成的隊伍,原來缺乏比較明確的政治目標,有些將士又有流寇習氣,有時濫燒濫殺。李岩便向李自成建議,要整頓軍隊的紀律,不要隨便殺人燒房,要減免窮人的田賦稅收,以得到各界人士的擁護,才能取得天下。他又編了兒歌“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教孩子們唱,在城鄉流傳,吸引人們參加闖王的隊伍。
李自成聽從了李岩的意見,隊伍的紀律比過去嚴明了,民眾對闖王的期望更強烈了,就像久旱的土地盼望大雨一樣。他的隊伍迅速擴大,不斷打勝仗。洛陽被他攻克,明福王朱常洵被他處死,王府的糧食和金銀財寶,被分給饑寒交迫的民眾。
李自成不再像過去那樣,到處流動作戰,而是派兵守衛打下的城池,設立官職,建設起自己的根據地,並提出“剿兵安民”的口號,開始建設農民軍的政權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