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先

李象先

《李象先》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小說。《聊齋志異》中的人物。是某寺和尚廚師轉世而成。 李象先,是壽光縣的名人。他的前世是一座寺廟的火頭僧,無病而死。靈魂離體後,遊蕩在外,棲息在一個牌坊上。往下看見往來行人,頭頂上都冒出火光,大概是身體內的陽氣。夜晚,想到牌坊上不能久居,但下面房屋一片昏黑,不知應該到哪裡去。只有一家燈火通明,靈魂便飄蕩著趕去,進入家門,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嬰兒。母親餵他,看見乳汁十分恐懼;但肚子飢餓不堪,只得閉住眼睛勉強吮吸起來。過了三個多月,就不再吃奶。再餵他,便驚叫得啼哭不休。母親只得用米汁摻和著棗栗餵養他,才得以長大成人,這就是李象先。李象先兒童時到那座寺廟,看見寺僧,還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只是到老都害怕奶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象先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李象先[1],壽光之聞人也[2]。前世為某寺執爨僧[3],無疾而化。魂出棲坊上[4],下見市上行人,皆有火光出顛上[5],蓋體中陽氣也。夜既昏, 念坊上不可久居,但諸舍暗黑,不知所之。唯一家燈火猶明,飄赴之。及門, 則身已嬰兒,母乳之。見乳恐懼;腹不勝飢,閉目強吮。逾三月余,即不復乳;乳之,則驚懼而啼。母以米瀋間棗粟哺之[6],得長成。是為象先。兒時至某寺,見寺僧,皆能呼其名,至老猶畏乳。
異史氏曰:“象先學問淵博,海岱清士[7]。子早貴,身僅以文學終[8], 此佛家所謂福業未修者耶[9]?弟亦名士,生有隱疾,數月始一動[10];動時急起,不顧賓客,自外呼而入,於是婢媼盡避;使及門復痿[11],入則不入 室而反。兄弟皆奇人也。”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李象先:字煥章,壽光(今山東省壽光縣)人。見民國《壽光縣誌》 卷十二。事跡不詳。
[2]聞人:有聲望的人。
[3]執爨:燒火。
[4]坊:牌坊,一般用石建成。
[5]顛:頭頂。
[6]米瀋,米汁。
[7]海岱:東海至泰山間的地區。清士:高潔的人。
[8]以文學終:以生員而終老。文學,生員(秀才)的美稱。
[9]福業未修:指前生未修福業,終身未能顯貴。業,佛家語,泛指一切 身心活動。業有美有惡,善業則得福報。
[10]動:指情慾衝動。
[11]痿:陽痿。

譯文

李象先,是壽光縣的名人。他的前世是一座寺廟的火頭僧,無病而死。靈魂離體後,遊蕩在外,棲息在一個牌坊上。往下看見往來行人,頭頂上都冒出火光,大概是身體內的陽氣。夜晚,想到牌坊上不能久居,但下面房屋一片昏黑,不知應該到哪裡去。只有一家燈火通明,靈魂便飄蕩著趕去,進入家門,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嬰兒。母親餵他,看見乳汁十分恐懼;但肚子飢餓不堪,只得閉住眼睛勉強吮吸起來。過了三個多月,就不再吃奶。再餵他,便驚叫得啼哭不休。母親只得用米汁摻和著棗栗餵養他,才得以長大成人,這就是李象先。李象先兒童時到那座寺廟,看見寺僧,還能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只是到老都害怕奶水。
異史氏說:“象先學識淵博,是山東一帶高潔的人。兒子早年顯貴,而他自己作了一輩子學者,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前世沒有修成福業的人吧?他的弟弟也是有名的讀書人,患有一種不便開口的疾病,好幾個月才有一次性衝動;衝動的時候急忙站起來,不顧周圍有無賓客,呼叫著從外面往裡跑,於是丫環和老女僕都避開;跑到門口又陽萎了,他就不再進屋又返了回去。這兄弟兩個都是奇人。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