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青(郴州市蘇仙區人民檢察院紀檢組長)

李蘭青(郴州市蘇仙區人民檢察院紀檢組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蘭青,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人民檢察院紀檢組長。2015CCTV中國(湖南)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獲獎個人,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中國法治人物最終評選湖南省推薦候選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蘭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公務員
頒獎詞,人物經歷,主要事跡,獲得榮譽,

頒獎詞

很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顧湖南司法改革的歷程時,會想起郴州檢察院,會記住李蘭青。頂著壓力前行,是所有改革者都無法迴避的一個沉重包袱,李蘭青用一個弱女子的肩膀扛了起來。大道縱橫,雖千萬人吾往矣。她用這段奮不顧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司法改革責任制的另一種擔當。

人物經歷

李蘭青,1986年到蘇仙區檢察院工作,一乾就是29年。從事檢察工作29年來,她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感染著身邊人。

主要事跡

在郴州市蘇仙區人民檢察院,人們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她在檢察戰線上奮鬥了29年,秉持“什麼事都要當行家裡手”的座右銘,年近50歲卻充滿激情活力,被同事們稱為“永遠18歲”。
她刻苦鑽研,甘於奉獻,被譽為全省檢察改革試點工作的“鋪路石”。
同時,她又是一位富有慈愛之心的“愛心天使”,連續18年為多名貧困小學生送去關懷與溫暖,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檢察官媽媽”。
主動請纓、甘當改革“鋪路石”
“我負責內設機構整合工作,‘硬骨頭’我來啃!”
2013年3月26日,湖南省人民檢察院確定蘇仙區檢察院為全省檢察改革唯一試點單位。
這個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全省檢察系統傳開。在別人眼裡是一份莫大的榮耀,而在蘇仙區檢察院,這是一副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千斤重擔。
蘇仙區檢察院改革分為內設機構整合和人員分類管理兩部分,其中難點是內設機構整合,將17個內設部門整合為7個。這絕非簡單的物理性的“拆解重組”,而是鳳凰涅槃式的“全盤洗牌”,真正實現機構科學設定、科學管理的全面提升。而這千頭萬緒的工作中,內設機構整合成為蘇仙區檢察院改革試點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
“我負責內設機構整合工作,‘硬骨頭’我來啃!”李蘭青主動請纓。
取經學習、構架理論支撐
取“他山之石”攻蘇仙檢察改革之“玉”
接受任務後,李蘭青購買《檢察改革措施研究》、《檢察改革的新探索》等有關檢察改革書籍,學習消化法學理論界關於檢察機關機構職能和設定的學術觀點。但僅有理論知識還不夠,還需要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取“他山之石”攻蘇仙檢察改革之“玉”。
2014年3月3日晚,已休息的李蘭青接到通知:第二天去長沙向省檢察院領導匯報改革工作。情況突然,要臨時撰寫匯報材料,還要將所有改革資料校稿並彙編成冊。於是,李蘭青獨自開車出門,連夜趕往辦公室,打開電腦,一直加班至第二天早晨,硬是將匯報材料和彙編成冊好的十六本改革資料準備完成。
13個月的日日夜夜,經過認真籌備、多方調研、全面論證,李蘭青制定了《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整合方案》、《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整合實證分析報告》、《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崗位職責及素能表》,編制了《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整合及人員分類管理改革試點工作資料彙編》,準備好了內設機構整合所需要的理論支撐、方案設計和制度體系。她制定的《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整合方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改辦評價為全國各地檢察改革方案中最科學、最可行的方案之一。
親力親為、化解改革阻力
“檢察院是我們的家,我們相互之間都是家人,家人就要相互理解和支持。”
2014年4月26日,蘇仙區檢察院根據《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內設機構整合方案》進行了公開競爭上崗,選出了7個部門負責人,另有10個部門負責人卸下原有職位。部分人員存有牴觸情緒,有人把怨氣直接撒在李蘭青身上。“都怪李蘭青搞整合,憑什麼把我退下來?”也有人開始唱改革“衰調”:“改革不但沒好處,反而把位置改沒了”。 “人心一定要穩,否則會影響改革的推進。”李蘭青看到了改革潛伏的“危機點”。
“檢察院是我們的家,我們相互之間都是家人,家人就要相互理解和支持。”“您這次退下來有委屈,但這是黨組研究並公開競爭上崗的結果,希望您以改革大局為重。”李蘭青開始一個個找幹警談心談話,談一次不行就談第二次,直到幹警理解支持,就這樣逐步穩定人心。
有一位參加工作多年的老科長,因為競爭上崗沒選上,存有心結,多位領導找他談話都沒效果,始終對機構整合耿耿於懷:“我進檢察院幾十年了,資格最老,憑什麼讓年輕人代替我的位置?”在一個星期六,李蘭青買了水果,敲開了這位老科長的門。“星期六了,特意來看看您,這次主動讓賢為改革作出犧牲,人民會記住您的貢獻。”李蘭青首先就說明來意,並肯定了老科長為改革作出的讓步,之後又講解了改革試點工作對檢察院的重大意義。老科長看到李蘭青如此誠懇,也敞開心扉,還留李蘭青在家吃晚飯,兩個人聊了3個多小時,所有心結和不愉快就這樣煙消雲散。
成效斐然、 改革獲省市肯定
“蘇仙區檢察院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李蘭青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應有貢獻,是改革試點工作的‘鋪路石’。”
至今,蘇仙區人民檢察院按照內設機構整合後,全新模式運行了18個多月,取得了“兩精簡、兩理順、三加強”的效果:精簡了內設機構和部門負責人;理順了辦案關係,理順了內部管理機制;加強了辦案一線力量,加強了檢察機關內部監督,加強了執法服務的延伸。2014年5月20日,郴州市市委書記向力力,市委副書記、市長瞿海在《關於蘇仙區檢察院內設機構整合與人員分類改革試點工作情況的報告》上作出批示,肯定了郴州市蘇仙區檢察院改革試點工作的做法和成效。6月5日,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以專報件形式全文刊發蘇仙區人民檢察院改革工作,向全省檢察系統推介蘇仙改革試點工作經驗。6月5日,省委辦公廳以簡報形式刊登蘇仙區檢察院檢察改革試點工作經驗,高度評價了該院檢察改革取得的成績。
李蘭青終於成功“啃下硬骨頭”。在郴州市檢察院主要領導眼中:“蘇仙區檢察院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李蘭青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應有貢獻,是改革試點工作的‘鋪路石’。”
多面手、18歲的幹勁、18歲的心態
“我當時就告訴自己,我不要做‘門外漢’,我要當‘行家裡手’!”
翻看李蘭青從檢28年的歷史,只有一個感受:多面手。
1987年,李蘭青調入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從最普通的辦公室文員乾起。
“我當時就告訴自己,我不要做‘門外漢’,我要當‘行家裡手’!”李蘭青笑著回看當時年輕的自己。她悄悄將同事的工作方法一點一滴記在眼裡,落到紙上。又跑書店買來公文寫作指南,向書本學習。遇到不得要領的時候,紅著臉向領導同事請教。
通過不斷實踐,很快她就能輕鬆勝任文員工作,而且掌握了辦公室其他工作技能。在從事文員8個月後,她甚至遊刃有餘地肩負起辦公室的後勤保障工作,之後又承擔起會計、工會和婦委會工作的重擔。
由於表現出色,入院不到2年的李蘭青走上了辦公室主任的崗位。
1999年,李蘭青從辦公室主任調整到公訴科副科長,第一次接觸檢察業務工作。雖然她是檢察院的老同志,在檢察業務上卻又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李蘭青還是那句話:“我不要做‘門外漢’,我要當‘行家裡手’!”
一到公訴科,她就放下副科長身段向一名從事公訴工作20多年的老乾警“拜師學藝”。下班後等到其他同事下班回家後,她就躲在自己辦公室,對著案卷邊斟酌邊研究邊學習,經常加班到深夜。就這樣,李蘭青憑著這股“牛勁”,很快獨當一面。
第二年,她成功辦理了當年轄區內職位最高、涉案金額最大的職務犯罪案件——坳上鎮黨委書記李某某受賄案。此案的成功辦理,得到了省、市兩級檢察院的高度評價。在這個光榮的崗位上,李蘭青先後承辦420餘件公訴案件,無一出錯,藉此榮獲“郴州市十佳公訴人”稱號。
2009年,李蘭青提拔為黨組成員、政工室主任,分管新聞宣傳工作,又一次涉足一個全新的領域。為了提高自己的新聞寫作能力,她自費訂閱了《新聞宣傳》、《寫作》、《文秘工作》等刊物,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像之前一樣,“生手”變成了“熟手”,“熟手”變成了“行家裡手”。她撰寫的《一個建設局長的買房經》榮獲2011年全省檢察機關優秀文稿,采寫的長篇人物通訊《檢察官女漢子》在檢察日報發表,組織拍攝的新聞電視片《檢察院的不老兵》在郴州新聞聯播欄目專題播放。2012年李蘭青擔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她立足自己崗位,創新性的開展“廉政建設五精法”(廉政思想建設精準、廉政制度建設精細、廉政學習建設精緻、廉政文化建設精品、會務接待精簡)在全區推廣。
蘇仙區人民檢察院在一次總結表彰會上針對每年只評1人的“蘇仙區檢察院傑出貢獻獎”李蘭青進行表彰時,應邀參加會議的蘇仙區區委書記彭生智對李蘭青作出評價:“李蘭青同志乾一行愛一行,具有兩個‘永遠18歲’,18歲的幹勁、18歲的心態。”從此,“永遠18歲”女檢察官李蘭青在蘇仙區廣為流傳。
熱心腸、檢察院裡的“小巷總理”
因為什麼事她都會“理”,所以大家都叫她“總理”。
總理’,有個案子想找你商量商量;‘總理’,這篇稿子幫我斧正斧正;‘總理’,最近工作壓力好大,我們聊聊……”
檢察院怎么會有個“總理”?蘇仙區檢察院確實有個“總理”,她就是李蘭青。因為什麼事她都會“理”,所以大家都叫她“總理”。
李蘭青擔任政工室主任之初即提出“人文關懷,快樂工作”的理念,為營造幹警和諧溫暖的工作環境,她親自收集購買各類圖書2000多冊,建立郴州市第一個檢察機關圖書室;收集幹警攝影作品40多幅,建立“蘇仙幹警廉政攝影長廊”;收集全院每名幹警笑臉留影,建立“蘇仙幹警笑臉牆”。她對全院幹警的生辰日期倒背如流,一到幹警過生日,都會精心準備一張賀卡和一束鮮花送上祝福。每當幹警家有紅白喜事,她都安排專門人員上門幫忙,自己也前後奔走,親自張羅。
大家還記得,2014年的一個晚上,一名已懷孕7個月的女幹警突然出現先兆性流產症狀,由於家住長沙,身邊無人照顧,人生地不熟的她焦急萬分,疼痛難忍,這時她首先就想到了李蘭青。當李蘭青接到電話時正吃晚飯,立即放下碗筷,開著自己的車火急火燎趕到這名女幹警的宿舍,將她帶到醫院,墊交醫藥費,扶著她看醫生,安排好住院手續,所有事情安頓好後,李蘭青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已經是凌晨2點多鐘了。
大家也記得,已退休女幹警李喜珍因突發腦血栓昏倒在地,當時李喜珍老伴和孩子正好都在深圳,還是李蘭青及時將她送到醫院。
送溫暖、7名孩子的“檢察官媽媽”
“是您給了我人生的希望與溫暖,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李蘭青是個熱心腸的人,她說自己“最見不得孩子受苦”。近年,她先後為7名家庭貧困的留守兒童送去愛心——資助他們上學,給他們買新衣服和學習用具,被稱為“檢察官媽媽”。
2014年9月29日,在國慶節來臨之前,李蘭青帶著她給孩子們準備的新書包、文具盒、足球等學習文娛用品來到蘇仙區棲鳳渡鎮崗腳村崗腳國小。這裡,有她的4個“孩子”。
早在1996年,時任蘇仙區檢察院婦委會主席的李蘭青從蘇仙區婦聯了解到,街洞煤礦小學生李某由於父母雙雙下崗、家庭貧困而面臨輟學。她馬上將李某的學費承擔了起來。從那時開始,她每年都會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支助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
2010年,她主動聯繫蘇仙區棲鳳渡鎮崗腳國小,承擔起4名家庭貧困學生的學費開支。2013年,她又將蘇仙區坳上鎮中心完小3名貧困小學生攬入懷中,承擔起他們的學費。每到開學時間,她會為這些孩子們精心挑選禮物。從書包、文具到羽絨服、棉鞋、手套等禦寒衣物,事無巨細。
“是您給了我人生的希望與溫暖,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是一個留守兒童寫給李蘭青的信中的話。信件的開頭,她被孩子親切地稱為“檢察官媽媽”。

獲得榮譽

2015CCTV中國(湖南)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獲獎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