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蘊滋

李蘊滋

李蘊滋,無線電專家。奉天(今遼寧)錦州人。1936年畢業於北平大學電機系。曾任重慶電波研究所工程師。1948年至1949年先後在英國倫敦電報公司、電話公司進修。建國後,歷任解放軍通信兵部電信科學研究所工程師、室主任,航天工業部第二研究院所長、院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無線電電信及雷達技術研究工作。在開創我國電離層觀測網和研製航天雷達新體制工作中作出了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蘊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簡介,物簡歷,生平概況,工作,功績,電離層觀測,雷達系統,理論建樹,航天技術,主要論著,

簡介

早年從事無線電廣播、電離層觀測等技術工作,曾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部電離層觀測儀,後領導建立了全國電離層觀測網,使中國的電離層研究和短波通信頻率預測技術達到了當時的世界水平。在其從事飛彈無線電技術工作的30年裡,主持研製成功早期的地空飛彈的制導站和後續幾種地空飛彈的制導站;還領導了幾部新型雷達的研製,並決策採用了多項新技術。他為中國飛彈無線電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物簡歷

1912年8月12日 生於遼寧省錦縣(今凌海市)。
1931—1936年 北平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學習,獲工學士學位。
1936—1937年 任南京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技術員。
1937—1940年 任陝西廣播電台技術員。
1940—1948年 任重慶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電波研究所工程師。
電離層v電離層v
1948—1949年 在倫敦英國標準電報電話公司作訪問工程師。
1949—1950年 任重慶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電波研究所工程師,後任重慶西南人民廣播電台電波研究所和重慶西南郵電管理局電波研究所主管工程師。
1951—1957年 任郵電部電信科學研究所和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
1957年 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設計部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研究院科技委常務副主任等職。

生平概況

李蘊滋,1912年8月12日出生於遼寧省錦縣(今凌海市)。父李維模從事工商實業,後患眼症雙目失明,寄厚望於子女,教誨子女讀書上進。童年的李蘊滋在家中讀《四書》 、 《左傳》 。1926年2月,李蘊滋直接考入錦縣縣立初級中學,畢業後考取錦州遼寧省省立第二高中理科,1931年12月畢業;1932年7月,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平大學工學院電機系電信專業,經過四年苦讀,於1936年7月畢業,獲工學士學位。

工作

1936年9月至1937年8月,李蘊滋在南京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技術科任技術員,從事放大技術的研究與試驗;1937年8月至1940年4月,在西安陝西廣播電台任技術員,從事廣播發射技術的研究;1940年5月至1948年7月,在重慶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電波研究所任工程師,從事電離層的觀測與研究;1948年7月至1949
年8月,赴英國倫敦標準電報電話公司作訪問工程師,從事無線電研究;1949年8月回國後,仍在重慶中央廣播事業處電波研究所任工程師,繼續從事電離層的觀測與研究,並負責中波短波廣播電台的安裝、調試;1950年4月至12月,在重慶西南郵電管理局電波研究所任主管工程師,繼續進行電離層的觀測與研究,並負責電波研究所由重慶至北京的搬遷工作;1951年1月至1957年10月,在郵電部電信科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歷任工程組副組長、工程師和研究室副主任,一直從事電離層與電波方面的研究與試驗;1956年6月被評定為副研究員。1957年10月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開始從事飛彈與航天技術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設計部副主任、主任。1961年被授予中校軍銜。在1965年後的第七機械工業部時期,任研究所所長,1981年晉升為研究員。在1982年後的航天工業部時期,仍任研究所所長。1983年任第二研究院科技委常務副主任。1988年後,在航空航天工業部任研究員。他曾先後被聘任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科技委和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委委員,並擔任這些科技委無線電專業組組長多年。他還擔任過某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制導站的主任設計師和一自行研製的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副總設計師,領導了多部制導站和其他雷達的研製工作。
雷達雷達

功績

他曾多次立功受獎。1984年榮立二等功。1980年和1987年兩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他還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榮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並先後被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航空航天工業部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1983年,年逾七旬的李蘊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多年的風願。

電離層觀測

李蘊滋從事無線廣播電離層電波發射等無線電技術的研究與試驗長達30餘年。在雷達技術還未引入中國的1944年,他首次主持自行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電離層觀測儀,並在重慶建站進行觀測,取得了觀測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又主持研製成功了10部電離層觀測儀,分別安裝在北京滿洲里長春重慶蘭州烏魯木齊廣州海口等地,建成了全國電離層觀測網,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觀測數據,並先後與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交換了觀測數據和電離層的研究成果,使中國在電離層觀測、研究以及短波通信頻率預測等方面,都達到了當時歐、美國家的技術水平。

雷達系統

1957年10月,李蘊滋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後,即開始從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精密跟蹤制導雷達及其他 關的無線電設備的研製工作。曾領導了從蘇聯引進的液體近程彈道飛彈無線電橫偏校正系統和從蘇聯引進的某地空飛彈武器系統雷達制導站的仿製工作。蘇聯專家撤走後,他擔任這一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制導站的主任設計師,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李蘊滋毫不氣餒,也不退縮,憑藉自己堅實的技術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有關的科技人員、工人,邊學習,邊摸索,邊攻關,終於仿製成功並用國產元器件製造出了符合技術指標要求的制導站。爾後,他擔任中國第一個自行研製的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副總設計師,主持制導站的研製,並親自負責這一制導站技術方案的論證與設計和研製工作中的重要活動,特別是他主持制導站抗干擾問題的討論,提出了抗干擾的具體措施,使這一制導站達到了較高的技術水平,在擊毀來襲的U—2飛機等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汗水為中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雷達雷達
李蘊滋對發展中國制導站技術多有建樹。1964年,他提出了“相對坐標單脈衝體制的制導站方案”。後來得知,這一方案所述及的制導站體制與法國70年代初問世的響尾蛇飛彈的制導站體制類同。他於1966年提出選用兩個相互垂直的相控線陣、相對坐標、單脈衝的體制等關於相控陣雷達的8個問題,指出了相控陣雷達技術的發展方向、技術途徑和關鍵技術等,開拓並推動了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的發展。
1978—1983年,他作為制導站研究所的所長,先後主持了“301”雷達、“202”雷達和某地空飛彈制導站的改進等研製工作。他集思廣益,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精選雷達的技術方案。他在研製中敢於按功能要求定出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新技術攻關項目,組織攻關,並適時地將攻關結果套用於新雷達的研製。例如,在“301”雷達研製中,他決定採用發射機並聯、脈衝壓縮、多極化多模單脈衝饋源、六連線埠監相控制等新技術,滿足了當時難度很大的高精度、遠距離、極化捷變等技術要求。在“202”雷達研製中,根據他1966年就已提出的技術見解,採用了兩個相互垂直的相控線陣、相對坐標、單脈衝的雷達體制,提高了數字運算、控制顯示、模擬打靶等技術性能,使中國首次掌握了相控陣、多目標、高精度的防空飛彈制導雷達技術。這部雷達深受試驗部隊與使用部隊的青睞,現已組成一個新型的防空飛彈武器系統。
在研製和試驗中,他深入科研生產第一線,多次親赴試驗靶場,領導和參加飛行試驗任務,及時而果斷地處理和解決飛行試驗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如:制導站高重複頻率的飛行試驗、某地空飛彈制導站的仿製定型飛行試驗、某新研製的地空飛彈制導站校飛飛行試驗等。在他的帶領與參加下,圓滿地解決了各種技術難題,順利地完成了飛行試驗任務。

理論建樹

李蘊滋在從事科技工作的過程中,注意學習有關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方法,探索新問題。他還注意總結研製工作的實踐經驗,撰寫科技報告和論文,這對指導後續型號的研製工作和培養科技人才都是很有意義的。1961年,他根據制導站高重複頻率飛行試驗的結果,寫出了《高重複頻率飛行試驗技術總結》 ,這篇總結受到了當時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國防科委領導的重視與好評。1964年,他根據制訂某新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及其制導站技術方案的需要,撰寫了《相對坐標單脈衝制導雷達站方案》的科技報告,他多次在技術方案討論中闡述自己的見解,這些見解在技術方案的選擇與確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66年,他學習和分析了世界雷達技術發展的趨勢,撰寫了“相控陣雷達的8個問題”,不僅促進了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的發展,而且還為某新型地空飛彈武器系統及其制導站總體技術方案的選擇與確定提供了依據。此外,他還在內部刊物上發表了“雷達測距、測角精度計算方法”等多篇科技報告和科技論文。他用自己的才智和心血為中國雷達技術理論增添了新的有益的內容。

航天技術

李蘊滋作為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創業者之一,作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首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和歷屆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參加了多次飛彈與航天科技工業發展戰略、規劃的討論與制訂工作。他本著科學求實的原則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力陳己見。特別是1983年以後,他擔任航天部二院科技委的常務副主任,主持院科技委的日常工作,更加關心航天科技工業的發展戰略、發展方向、技術途徑、規劃等的討論與制訂工作。他親自起草了“二院新技術革命的對策”、“二院對高技術(主要是戰略防禦體系)發展的意見”和“從新技術興起看戰略防禦體系的發展”等報告,陳述意見言簡意賅,用實際行動為部院領導和機關起到了參謀和諮詢作用。
近年來,他雖已屆耄耋之年,但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曾主持或參加了多項科技成果的鑑定、科技進步獎的院級評審、技術職稱的評審和研究生論文答辯等工作,他以嚴肅認真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為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培養年輕科技人才而盡心盡力。

主要論著

1 李蘊滋.從新技術的興起看戰略防禦體系的發展.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86,
2 李蘊滋.試論制導雷達技術的發展方向.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8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