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興臣。字穆野,供職於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同澤書畫院理事,九三學社遼寧書畫院副院長,遼寧省東方書畫院副秘書長,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瀋陽市瀋河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兼秘書長,九三學社瀋陽市委員會委員,瀋陽區政協常委。全國青年業餘文藝創作者會議代表,遼寧省“北園”二十人書法展作者之一,遼寧省文聯授予“三十六名中青年書法家”之一。書法作品曾榮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全國首屆職工美術、書法、攝影展金獎。全國第三屆職工藝術節書法類金獎。作品入選全國第二、三、四、五、六屆及全國中青年第二、三、四、五、六、七屆書法展。數次參加國內、外書法交流展,並發表於雜誌、報刊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興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瀋陽
  • 出生日期:1960年
  • 畢業院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
  • 性別:男
藝術成就,人物評價,書法作品,

藝術成就

1979年隸書作品榮獲“瀋陽市首屆民眾書法展”一等獎
1980年書法作品入選遼寧省書法展
1984年行楷書入選“全國第二屆書法展”
1984年全國首屆職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獲金獎
1985年被遼寧省總工會授予“一等功”授予瀋陽市人民政府獎
1986年行書中堂入選“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展”
1987年書法中堂入選“中國第三屆書法展”
1988年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法交流展”
1988年組織參加“北園書法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1989年草書作品入選“全國第四屆書法展”
1990年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青年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
1990年行書作品參加“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展”
1990年組織“二十九人書法展”在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展開
1992年行書作品入選“全國第五屆書法展”並榮獲“全國獎”
1993年行書作品入選“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展”
1994年行書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楹聯書法大展”
1996年行書作品入選“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展”
1997年組織瀋河區迎春香港回歸書法展
2000年被遼寧省文聯省書法家協會授予遼寧省三十六人中青年書法家之一
2002年行書對聯在全國第十二屆“群星獎”比賽中獲得優秀獎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少兒“蒲公英”書法比賽中榮獲“金獎”(輔導者)
2004年組織參加遼寧省第二批優秀書法縣(區)被省委宣傳部、省文聯授予瀋河區優秀書法縣(區)稱號
2006年慶祝《書法雜誌》創刊30周年書法作品入選全國著名書法家行草書邀請展
2007年全國第十三屆“群星獎”比賽中獲優秀獎
2007年被瀋河文化館書法專業聘為副研究館員(副教授)
2007年兩篇論文發表於《中國地名》
2008年書法作品入選全國千人書法邀請展
2010年中國書法進萬家活動中榮獲優秀組織獎,先進個人獎
2011年第十四屆中韓美術、攝影、書法藝術作品交流展中榮獲金獎
2011年唐詩三首在遼寧省首屆民眾文化節書法展中榮獲一等獎
2011年9月18日為紀念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80年,回望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浴血奮鬥的14年 “勿忘國恥,共襄復興”!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了李興臣等“七人行書法展”。
2011年書法作品被載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國行”大型文獻資料圖書《盛世中國當代書畫精品典藏》數次參加國內、外書法交流展,並發表於雜誌、報刊等。
2012年在中華全總、中國文聯、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台、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職工藝術節書法、美術作品展”中,榮獲“一等獎”。

人物評價

李興臣書法作品觀感:
李興臣 瀋陽人氏,有聲八法已多年矣。初習隸書,後則草、行、楷並進。其草書出入懷素,兼法張旭,圓中有方,飄逸中見轉折頓挫;其行書得米南宮遺意,復上追蘭亭,下參元明人,秀雅柔勁;其楷書本之褚登善,上溯魏晉寫經,自成一體,清勁古雅,端岩靈動;其草勢楷則均已優入法度,又更學古求新,深思博文,故文采蘊藉,風度翩翩,前途無量也。余不識李君但喜獲其楷書《出師表》長卷,復觀其作品集,因述所感於後。壬辰春薛永年題。
(註:薛永年、全國著名美術史論家,美術批評家,書畫家)
胡中惠刊登於瀋陽日報的文章:
(胡中惠,原瀋陽日報副總編)
天資聰穎的李興臣於書法創作可謂少年得志:二十幾歲即參加全國大展,其書法作品接連入選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屆書法展及全國青年第二、三、四、五、六、七屆書法展;1990年,作為遼寧書法界唯一代表的他參加了全國青年業餘文藝創作者會議;幾乎同時,又榮膺遼寧省文聯授予的“遼寧省三十六名中青年書法家”之一的光榮稱號。正當風帆正滿好評如潮的時候,如果睥睨左右,如果意氣鷹揚,皆在情理之中,然而,年近不惑的他卻選擇了相對的沉寂而且一寂多年,其間,除個別畫廊與傳媒偶見他的作品外,各種展覽與研討會難見他的身影。長者為之惋惜,朋友為之扼腕:李興臣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
芳林新葉催陳葉,河水前波讓後波,十幾年後的今天,李興臣以嶄新的書法面目做出了有力的回答。原來,李興臣並未沉淪於市井,自滿於廳堂,而是有意避開喧譁與爭論,用相當長的時間在“毀我塑我”,不斷地“撕碎”自己,不斷地“拼接”自己,在與傳統的頻繁對話中追尋書法的真髓,在藝術雲空奔騰時呼喚自己的創作元神,成功地進行了自我階段性的藝術蛻變,終於完成了一個由技至道從而“得意忘形”的“漂亮的轉身”。他“草書書風大有改變,一改過去的甜媚之氣,向遒勁、雄渾的書風發展,章法布局有著新的探索,草書線條回致連綿、起伏跌宕,狂而不怪,媚而不俗”。(宋慧瑩語)運動員靠成績說話,資本家靠金錢說話,書法家靠作品說話。李興臣的書法作品確乎上了新的台階:格調清雅,氣息濃郁,形神兼備,點劃中見生命的鮮活跳動,黑白間得情感音符的高低起伏,或一舒塊壘,或一展雄強,徐可觀高山凌岳之狀,疾可聞軍旅鉦鼓之聲……
驅筆至此,似乎應當說“梅花香自苦寒來”了。這一個用“濫”的詩句,但卻是一個準確的詩句。李興臣的“轉身”是漂亮的,過程的確是痛苦的。“自勝者強”(老子《道德經》),自勝者難。難在何處?其一難難在心靈靜不下來。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都市生活的喧鬧,文學藝術人的浮躁,再加上遽變的生活信息的爆炸價值觀念的失衡,以及藝術家自身的敏感,能夠靜下心來,一筆一筆在宣紙上發力一步一步在藝路上跋涉的能有幾人?誰都知道誰能靜下來誰就能成功,可是,又有幾人能真正靜下來呢?其二難難在苦不下來。書法家不僅要承受“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日課之苦,還要承受“獨上高樓”的寂寞之苦。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關於“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三個境界”對於每一位有追求的書法家永不過時。沒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寂寞,沒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苦修,“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最高境界焉能憑空實現?其三難難在狠不下來。否定自己,打破自己積攢多年的罈罈罐罐是需要勇氣的,走了多年實踐證明也是可行的路卻要另闢它途是需要才氣的,弄得不好,洗澡水與孩子一起揚棄,豈不可惜之至?此三難,李興臣戰勝了或者說基本戰勝了,因此得以浴火重生,再一次成為藝術的強者。
優秀的領悟能力與精確的表現能力是成就一位書法家的智慧型必備。李興臣是聰明的。聰明的李興臣的聰明之處還在於聰明地看到聰明的不足。著名桌球運動員莊則棟曾說過,少年得志未見是個好事。人生如此,藝術如此,書法家也是如此。藝術其實沒有所謂“捷徑”的,當一方面較快接受新東西的時候,一方面必然顯現傳統功力的欠缺。書法家的成長與運動員的成長恰成反比,與文學家的成長亦不相類,運動員是在最年青的時候出成績,文學家是在中青年時出力作,書法家卻絕少少年成功的先例。王勃能在十九歲寫出《滕王閣序》,賈誼能在二十幾歲寫出《過秦論》,顏真卿絕不會在這個年齡寫出《祭侄文稿》,米芾也不會在這個年齡寫出《虹縣題詩》。這是因為,書法藝術與京劇等一樣,傳統就是它們的生命所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也是書法創作繁榮的三十年,老書法家頻出新作,青年書法家異軍突起,各種書法理念橫空出世,但還沒有一家完全否定傳統而別起爐灶。熟悉李興臣的人都知道,對於傳統,對於文化,他仿佛總是有一種“飢餓感”,而且抓得緊學得狠,像深圳那隻拓荒之牛,對傳統書法經典作品,幾乎逐一進行“反芻”。從張旭、懷素的草書作品中,他悟出文字結體的規律,便以“符號”式的書寫,使之疏密相間,平中富奇;或者以圓筆書寫,兼施方筆,以平和恬淡的氣息給人以親和之美,豐富的筆法變化,蕭散超逸、凝整沉著,運用自如,心手雙暢。米芾、王鐸又使他書法作品的精神品格得以提升,以凝重沉著再現雄強之神,得心應手中可看到他承古不失變化,融古能為我所用,字裡行間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是高尚的;書法家如果心中裝的全是古人時人,唯獨沒有自己絕不是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李興臣少年時即師從瀋陽隸書名家霍安榮,至今能寫一手端方的隸書,瀋陽中街的“中街”兩字即出自李興臣之手。褚遂良的《陰符經》帖,更是他至今仍不放手的日課。他的行書上追二王,兼融宋意,至今為同道追捧。可是在最近的創作中,他卻頻以草書示人,這些又引起很多人的不解。楊仁愷先生在談到草書創作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草書與篆、隸、行、楷異趣,它能表達作者的情緒,因而難度大一些。”李興臣之選擇草書突破,既反映出作為書法家的信心與勇氣,同時也能看出李興臣對中國書法總體精神的準確把握。中國書法,神採為上,真草隸篆,各自機杼,在情感的抒發上,還是草書最能表現自己。李興臣要寫自己呀!他要寫出自己的精神,他要寫出精神的自己。選擇草書做為主打的選手,大都與“狂”字聯姻,儘管有的人“狂”在表像,有的人“狂”在內心。李興臣溫文爾雅之態也難掩其一顆不安分的藝術“狂”心,他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閱讀古人時人,其實也是在尋找“自己”,尋找藝術的“我”。一位老藝術家談到書法創新的時候不無感慨地說,搞藝術一代比一代難,作為傳統藝術的書法創作幾乎沒有當代人可以發揮的空間。可是,你寫王羲之寫得再好,不過是第幾萬個王羲之而已;你寫黃山谷寫得再好,也不過是黃山谷的現代戲版而已。作為一個書法家,誰不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誰不想在前人的基礎上也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呢?書法藝術是激情的藝術,李興臣有激情,有實力,相信他能在草書創作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新的天地。
有一個書法現象,常常為書法家與書法研究者忽略。這就是多觀注如何寫而少觀注寫的什麼。書法作為藝術固然有其獨有的形式美,書法家選擇什麼內容書寫,也是應當重視的。除酬酢之作外,成熟的書法家選擇書寫內容就中大有堂奧,說明並詮釋書法家的文化視野,價值取向,創作思想。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為書內容頗多,難道僅僅只“白日依山盡”,僅僅“長江東逝水”僅僅“上善若水”僅僅“厚德載物”嗎?李興臣就不是這樣。陶淵明的《歸鳥》詩,釋志勤等的《開悟詩》等禪機四伏的詩句都在他的筆下賦予新的生命。他筆下的鄭燮《提出指一竿》正可以作為對他書法藝術追求的總結:“畫工何事好離奇,一竿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牆下立,指雲擎日待何時?”從此蛛絲馬跡可以看出,天命之年的李興臣仍是雄心勃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們有理由期待李興臣一次又一次“漂亮的轉身”,精神飽滿地向大氣象挺進。

書法作品

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紙本:縱83.5厘米*橫21厘米紙本:縱83.5厘米*橫21厘米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紙本:縱65厘米*橫25厘米紙本:縱65厘米*橫25厘米

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紙本局部
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蘇軾 《後赤壁賦》紙本局部
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曹植《洛神賦》紙本 局部
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民族魂
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李興臣(瀋陽市瀋河區文化館書法專業副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