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皮

李皮(1887~1939年),字錦皮,號虎亭,福建惠安縣崇武鎮靖江村人。祖輩以漁為生。10歲後隨父親李目和叔父李兜上冬海船,由“吃公粥”。李兜去世,李皮被公推繼任。那時他才28歲,是當年崇武冬海老口中最年輕的一個。李皮擔任老口後,該船年年高產。他擔任冬海老24年間,獲閩浙兩省舟山冬汛釣業生產評比第一名達18年,第二名4年,第三名2年,其中連續奪冠12年,業績空前,轟動閩浙兩省漁業界。李皮在民國28年(1939)不幸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皮
  • 出生地:福建惠安縣崇武鎮靖江村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39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

個人簡介

李皮(1887~1939年),字錦皮,號虎亭,福建惠安縣崇武鎮靖江村人。祖輩以漁為生。

個人成就

10歲後隨父親李目和叔父李兜上冬海船,由“吃公粥”。李兜去世,李皮被公推繼任。那時他才28歲,是當年崇武冬海老口中最年輕的一個。李皮擔任老口後,該船年年高產。他擔任冬海老□24年間,獲閩浙兩省舟山冬汛釣業生產評比第一名達18年,第二名4年,第三名2年,其中連續奪冠12年,業績空前,轟動閩浙兩省漁業界。為表彰他的貢獻,民國24年,浙江省第三特區護漁事務所所長許瑞雲、浙江省溫州漁業警察局局長朱育才,分別授予“漁民魁首”和“漁撈先導”的匾額,廣大漁民都稱他為“海狀元”。
李皮在生產上既注意吸取前輩的好經驗,又善於發揮創新。他熟記閩浙沿海的漁場、航線情況和潮汐變化。注意總結經驗,因此分析漁情十分準確。他任人唯能,當時主持舢板操作的“後手”都是舢板主自任,奪高產的關鍵在於櫓手要頂風逆流堅持生產,能迅速操舟追趕魚群。李皮的船產量超人,關鍵都在冬至過至春節前後。此時天氣嚴寒,近海水淺冰冷,外洋水深暖和,魚群都游向北外深水區。李皮掌握這一規律,並結合具體的魚情水色,加以靈活運用,在多數漁船停港時,他卻靠自己的膽識和船上人的配合,堅持到外洋生產,所以年年捷報頻傳。李皮的這一經驗是在他去世後人們才悟出來的。李皮在民國28年(1939)不幸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