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焙戈

李焙戈

李焙戈,1939於遼寧省錦州市。

1955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

在吳冠中畫室接受造型美術基礎訓練,1960年畢業。

又於1978年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1980年畢業。

在中國文聯出版社任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任教於中央美院,他教出的學生有很多也留校任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焙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錦州
畫家簡介,人生經歷,作品欣賞,

畫家簡介

【作者簡介】
現為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美術編審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李焙戈上世紀80年代的繪畫風格多樣,版畫、插畫、國畫、油畫作品都有獨到的特點。
李焙戈上世紀80年代他中年時期的很多被載入教科書、文學書作為插畫。獲全國繪畫展覽大獎,得到美術界和文學界的高度評價。

人生經歷

李焙戈1939年出生於遼寧錦州一個貧困家庭,有兄弟姐妹九人,全家借居在舊廟裡。廟裡的塑像、壁畫引發了他最初的繪畫興趣,常用石子在地上描摹,竟由此得到了藝術啟蒙。國小課本的空白處,被他畫滿了各色人物,同桌看他畫得好,把自己的書也拿來讓他畫,最後幾乎全班同學的書上都有了他的“大作”。校長發現後,課間操時把這些書擺出來展覽,作為不愛護書籍的典型。但這次“畫展”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成了學校里出牆報和畫宣傳畫的骨幹。
進入北師大後,他決心要珍惜這優越的學習機會,決不浪費點滴時間,給自己定下三條戒律:不打牌下棋,不談戀愛,不進鋼琴房(初入校時他迷上鋼琴,為不影響專業學習,遂忍痛割愛)。在吳冠中教授的指導下,他苦練素描,打下了紮實的繪畫基本功。沒錢買好的畫紙,他就撿別人丟棄的畫紙把背面利用起來,或到舊貨攤上買三分錢一斤的舊紙片來用。許多年後,吳教授還在文章中回憶:“李焙戈學藝一開始便對素描發生濃厚的興趣,肯用功,肯鑽研,追求厚實、質樸之美。厚與朴是他學生時代的特點,並且也可概括他後來整個創作風格的特色,不愛玲瓏愛厚實。”
反右鬥爭開始後,他覺得占用了太多時間,影響到專業學習,與班主任在一起時便提出這個問題。班主任答覆他:只要你善於思考,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可以用來思考。後來班主任也被打成了右派。他對此不肯認同,便不斷受到批評教育。畢業參加工作沒多久,被下放到京郊農場去勞動。過春節時,只留下他一人看守雞鴨豬鵝。年三十晚上,別人闔家團聚,他拎一盞馬燈在雞舍里聚精會神地看《蘇聯藝術作品四十年》,這是他省吃儉用花十五元錢買來的,平時不敢拿出來看。後來他又被轉去更偏遠的地方,和七隻雞同乘在一個拖斗車裡顛簸,到目的地他強咬著牙下車時,發現那七隻雞已經全部死了。在下放中,李焙戈與農民們一起拉犁架耬,利用勞動休息時間或收工後,在田間地頭,在油燈下,給農民畫人像。不出工時,他常常坐在河堤上,看著渡口來來往往的人群,畫出各種人物的速寫,不斷積累素材。
“在埋葬你的土壤里生長”是他的座右銘。艱苦的磨難成就了他的事業,正是農民形象的作品使他開始成名。他那幅刊登在《人民日報》和《美術》上,後來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版畫《待渡》,畫的就是在渡口讀報的老農和女郵遞員。當年有二十多家報刊相繼轉載,包括《美術》雜誌主編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如王朝聞、華夏、李樺在內的多位專家給以好評。繼《待渡》後,他又有《隊日》等作品相繼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優秀青年農民畫家的名聲遠播,“文革”時紅極一時的作家浩然的《金光大道》也是找他畫的插圖。
1978年,他被招進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他的藝術創作也更上一層樓。他創作的版畫、插圖多次獲獎。他為李凖的《黃河東流去》、劉紹棠的《豆棚瓜架雨如絲》等繪製了系列插圖,在《黃河東流去》的插圖創作中,他沒有僅僅描繪黃河泛濫的災難,而是抱著義憤和同情從不同角度塑造了書中不同人物的面貌,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對原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節起了補充作用,因此獲全國繪畫展覽大獎,得到美術界和文學界的高度評價。
李焙戈一直在中國文聯工作,是文聯的美術編審、教授,有十三幅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還有多幅作品被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或被美國總統、丹麥大使、澳門總督等人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是在美術界頗具影響的著名畫家。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