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次白

李次白

李次白(?—1987),原籍四川,原中國國民黨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早年在戴笠麾下工作。1946年脫離軍隊,前往台灣高雄市開設飯店;1950年5月,奉蔣經國之命回到大陸希望以他和陳毅的關係謀求與中共“和談”,但由於韓戰爆發,他的大陸之行失去了意義,台灣方面從此不再理會他,也不再繼續給李次白在島內的家屬發放生活費;留在大陸的李次白命運也頗為坎坷,數年後被錯定為“特務”勞教,後被放逐回鄉,勞動改造;直至1978年後才獲得新生;1980年赴香港,但台灣方面卻拒絕他赴台,無奈之下的李次白只能在香港滯留,1987年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次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
  • 逝世日期:1987年
  • 性別:男
早期人生,臨危受命,時局逆轉,淒涼晚年,

早期人生

李次白(?—1987),四川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與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湯恩伯及軍統局局長戴笠為同學,曾在戴笠麾下工作;他的軍事才能一度被身為黃埔軍校教育長的張治中看中,按理說他本應該官運亨通,平步青雲。但是由於他與中共存在著一種“扯不斷,理還亂”的“社會關係”,他沒有能夠繼續得到重用——他的哥哥和嫂子是留學法國的中共黨員,而他的妹妹又嫁給了陳毅的胞兄陳孟熙……這些特殊關係使李次白在國民黨軍中的仕途不可能順暢。
1946年下半年,他看到自己所追隨的國民黨日薄西山,大勢已去,同時為了求得一種解脫,決定脫離國民黨軍隊棄戎從商,開始一種遠離軍界、遠離政治的生活,舉家來到台灣,他先是由其兄出資,幫他在台北開設了“天府酒家”餐館,但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天府酒家”遭焚,廚師也被殺害;後來又前往高雄,開設了一家名為“凱旋歸”的飯店,試圖以這種方式度過餘生。

臨危受命

1949年秋,國民政府敗退台灣之後,時任國民政府國防部政治部主任的蔣經國,面對台灣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局勢也憂心如焚,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中,蔣介石與蔣經國商量決定派遣秘密使者前往大陸,試探國共和談的可能性,以爭取好的結局。
蔣經國很清楚,此時已今非昔比,中共是勝利之師,中國國民黨成了敗軍之將,要與中共談判,必須選擇一個能在共產黨方面說得上話的人。他反覆考慮,總覺得沒有合適人選,當時任“總統府”戰略顧問的湯恩伯聞知此事向蔣經國推薦李次白。
胡偉克曾是國民革命軍空軍軍官學校校長,與李次白有過交往。他受命後很快找到了李次白。雙方寒暄後,胡偉克便直截了當切入正題。他告訴李次白:“黨"國"目前處境非常困難,猶如在火山之巔,為擺脫困境,蔣"總統"想和共產黨重開談判。令妹是陳毅的大嫂子,妹夫陳孟熙也深得中共的信任,這就是你和中共對話的資本。你如果能出山,到大陸走一趟,就等於挽救了整個黨"國"的命運。”
李次白畢竟是中國國民黨人,他考慮到蔣經國對自己的信任,也想到這一使命的成功將有利於國家和民族,同時想去看望分別多年的妹妹和妹夫,於是欣然接受這一使命。
1950年5月3日,蔣經國在台北親自召見李次白,向李次白交代了去大陸的任務。他說:“李先生,現在談國共合作,我看希望不大。中共席捲大陸,躊躇滿志,幸金門一仗,顯示了我"國軍"潛在威力,尚不容小看。你和陳毅是至親,我看可以深談,最低限度,希望不進攻台灣。”
5月下旬,李次白離開台灣先到香港,再由香港轉赴上海,並在上海很順利地見到了妹妹和妹夫。妹夫陳孟熙得知李次白來意後,即打電話告訴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說李有要事相商。陳毅正準備赴北京參加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得知訊息後,便從百忙中抽出時間會見李次白。
在陳毅家中,李次白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一番客套後,李次白便將蔣經國所託之事直言相告,說台灣方面想與中共重開談判,並提出了國民黨的條件:通過談判解決兩黨之爭,將來共走美國兩黨制的道路,最低限度要求不進攻台灣;李次白請陳毅把以上意思轉達給北京方面。
話及此處,陳毅頗感意外,當時隨著海南島和舟山群島的易幟,中央軍委賦予華東軍區的戰略任務就是越海進軍台、澎、金、馬這些沿海島嶼。解放包括台灣島在內的東南沿海島嶼,是擺在中共、解放軍和全國民眾面前的一件大事。因此很顯然,在這種形勢下提出國共合作是困難的,也是不合時宜的。
於是陳毅回答:“國共合作的話題,現在還是先不提,因為現在提為時尚早,以後會有機會的。”但陳毅表示,願將這一信息轉告中共中央和毛澤東。

時局逆轉

李次白隨即將陳毅的意見和在大陸的情況,按預先約定的聯絡地址寫信到香港,再轉告台灣的胡偉克。而李繼續留在上海,表面上探親訪友,遊山玩水,實際上是在等中共的訊息,希望其能討論國共兩黨重開談判的問題,並有所決定;1個月之後的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為了自己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改“棄台”為“保台”,美國總統杜魯門派出以第七艦隊為先導的大批美國軍事力量進入台灣海峽,使這一地區本來就緊張的局勢更加動盪不安。
而朝鮮戰火已經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志願軍奔赴朝鮮,使解放軍本來準備進軍台灣的部署不得不暫時擱置下來;這一變化給了搖搖欲墜的國民黨當局一個千載難逢的喘息機會。此時在香港的胡偉克接到來自台灣的指示:“國共合作之事不必說了。”胡偉克馬上將這個訊息急函告知在上海的李次白,並讓他留守上海“相機行事”。
在這種情況下,李次白本人和他的大陸之行自然失去了意義。台灣方面從此不再理會這位被他們派往大陸的秘密“使者”,也不再繼續給李次白在島內的家屬發放生活費。

淒涼晚年

李次白在大陸的命運頗為坎坷,由於他特殊的歷史背景和這段特殊的經歷,在人們思想一度偏激和狂熱的年代裡,1955年李次白被錯定為反革命特務,並被判刑4年,進行勞動改造。
出獄後,他又成為歷次政治運動審查的對象,在大陸20多年的政治生涯多舛而坎坷。直到1978年後,李次白的錯案才得到了糾正,名譽得到恢復,他獲得了政治上的新生;雖然命運幾經磨難,但李次白對大陸的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讚賞,他仍然主張海峽兩岸應當再次合作。
1980年代初,有關機構批准了李次白去港定居的申請,到港後他曾向台灣方面提出回台灣與妻子家人團聚的要求,卻遭到台灣當局的拒絕。
據悉,蔣經國對李次白回台請求的批覆是:“李次白在大陸多年,一言一行均有統戰意識,何況他還主張與中共第三次合作,來台根本不行。”
李次白最終只能滯留香港,1987年在香港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