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泉(書法家)

李春泉(書法家)

李春泉,字少游,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無錫市國畫院特聘畫師,江陰市文聯委員,江陰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其作品先後參展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入選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參展作品,全軍兩用人才書畫大賽二等獎,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全軍書畫大賽硬筆書法一等獎,全國第二屆行草書法展等。30餘幅作品入編國內外書法作品集、大型辭典,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及日本、新加坡等收藏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春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人物資料,個人愛好,作品賞析,

人物資料

李春泉當過兵,從安徽阜南農村入伍後,由於在文藝方面有較高天賦,部隊領導決定調他到政治部門從事文化宣傳工作,從此他便在藝術的天地里盡情地翱翔。在臨摹碑帖時,他注重吸收碑帖中的靈性、內涵與精神。《蘭亭序》的清雅超脫,《麻姑仙壇》的筋骨,《祭侄文稿》的激情隨意,《沼溪詩卷》的飄逸靈動,他都心慕手追,幾近“痴迷”的境地。
26歲時,李春泉就被中國書法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成為當時中國書協最年輕的會員之一。
中國書法藝術,尤其是草書,被稱為最高藝術,不僅因為其高度抽象的特性,更因為其極其豐富的內涵。一幅好的草書作品,不僅需要書家有紮實的用筆功底,更需要有自然的情性,深刻的哲理,豐富的知識,寬大的胸懷。李春泉在注重傳統書法功力錘鍊和臨習的同時,還重視嘗試體現現代書法的個性化,曾得到啟功沈鵬、夏湘平等書壇大家的指點。多年來,他在歷代名碑、名帖間暢遊,在唐宋元明清的書法珍品前感悟,系統揣摸書法理論,在現代書法藝術和時代審美情趣上苦思、借鑑、嘗試、比較,從而使他的理論功底和鑑賞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書法是典型的寫意藝術,它與詩詞曲賦、音樂舞蹈、繪畫等等血脈貫通。李春泉的愛好是廣泛的,書法創作之餘,對詩、畫、印、攝影等也有涉獵,他在這些綜合的門類中尋求藝術的“通感”,對於一個書法家來說,這尤為可貴。

個人愛好

1999年,李春泉從部隊轉業。他在努力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的同時,仍堅持每天臨習書法,直到有一天,偶然一次巧遇,他與蘭花結下了不解之緣。
蘭花有著它獨有的文化淵源,從春秋時代開始,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無不愛蘭花。孔子、屈原、鄭板橋等歷代文人士大夫,寫下了大量詠蘭、頌蘭的詩詞曲賦,為蘭文化的形成和延續做出貢獻。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鳳簪斜倚。笑傲東風裡。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宋朝詞人姚述堯的一首《點絳唇·蘭花》,寫盡了蘭花的悠然姿態。他在家養了200多盆蘭花,有80多個品種。每當為這些蘭花澆水、施肥時,他總會想起這首詞。
說起養蘭的經歷,李春泉笑稱:“這大概就叫緣份吧。”有一年,李春泉與兒子李文若去文廟,在門口他看到一位老人挑了一擔蘭花,舒展的枝葉,清麗且脫俗,優美的線條宛若書法,李春泉一下子便喜歡上了蘭花。
為了學習養蘭的經驗,收集好的蘭花品種,李春泉結識了國內一些有名望的藝蘭專家,著名書畫家許晉初、收藏家殷繼山……他們都和李春泉一樣對蘭花痴迷,與這些藝蘭家交流,李春泉都用傳統的書信方式,每封信他都是恭恭敬敬地用毛筆寫。在這個電話、網路橫行的年代,他的這份真誠打動了這些老藝人,他們與李春泉交流養蘭心得,暢敘蘭花文化,還給他提供了不少好的蘭花品種。
談起養蘭經,李春泉告訴記者一句話“養到蘭方知難”,“養蘭3年功”。他曾有一盆鎮宅之寶就是因澆水不當而枯萎的。這盆蘭花來自一位民間收藏家,那時正值梅雨季節,澆水時沒有考慮到天氣原因,蘭花因細菌感染,一夜間便死了。李春泉每天早上5多鐘就要起床,侍弄家中的蘭花,每天中午還要回家巡視一遍,還要定期為蘭花消毒。有一天,李春泉精心培育的一盆蘭花開了,他興奮地把它放在床頭,看他如此珍愛蘭花,愛人笑著問他:“要不然它上來,我下去?”
“心平氣和養蘭蕙,修身立德學做人”。李春泉身上顯然有這種氣定神閒的氣質。培養一株蘭花,就像培養子女一樣的細心,從育苗到開花組盆,最少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你急不得,你躁不得。就這樣看著它,慢慢地由嫩綠變成墨綠變成深綠,慢慢地抽出花苞、釋放花朵、發出香氣,柔柔和和,安安靜靜,時間就這樣過去,它的幽香仿佛就浸潤到你的骨子裡……”輕輕撫著蘭花細嫩的葉片,李春泉又沉醉到蘭花的天地里去了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