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陵

李文陵

李文陵(1916~1970)泉州吳厝埕(亦稱東觀西台)人。19歲到新加坡謀生,並加入“救國聯合會”等團體,從事工人運動。1937年底參加“南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文陵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70年
簡介,生平介紹,

簡介

李文陵(1916~1970)泉州吳厝埕(亦稱東觀西台)人。19歲到新加坡謀生,並加入“救國聯合會”等團體,從事工人運動。1937年底參加“南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被新加坡英殖民當局逮捕入獄。翌年被驅逐出境。回國後參加新四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泰東區委書記等職。後隨軍南下。廈門解放後,任僑務局局長、市委統戰部部長。1956年12月,當選為廈門市市長至1966年8月。

生平介紹

李文陵,民國5年(1916年)生,5歲時父親去世,稍長進平民工藝傳習所學做竹工,13歲入免交學費的泉州開元慈兒院念書,19歲南渡新加坡謀生。
李文陵在新加坡參加工人罷工,先後參加進步華僑救國聯合會、工人救國會和星洲總工會等民眾團體,成為這些團體的骨幹。1937年又加入南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1939年秋,英國殖民當局逮捕李文陵等3名“民先”隊員,判3個月徒刑。次年2月被驅逐出境。“民先”派人暗中護送他們到香港,同中共香港組織取得聯繫,通過上海黨組織派人把他送到新四軍蘇中抗日根據地
民國29年,李文陵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江北岸從事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和武裝鬥爭。
民國31年初,李文陵任中共蘇中泰縣立發區區委書記,組建游擊隊。由於缺乏武裝鬥爭經驗,遭到敵偽的包圍襲擊,李文陵和另幾位同志在突圍中被捕。
李文陵被捕後,轉移數處,每到一處,嚴刑拷打,受盡折磨。敵人要他寫“悔過書”,他交上去的是“抗日救國”四字。後來,經黨組織營救,李文陵和另幾位同志出獄,回中共泰縣縣委。後調任中共江蘇省興化縣委社會部長,不久擔任公安局長。
民國38年7月,李文陵隨解放大軍進軍福建。10月7日,廈門解放,李文陵參加接管工作和建立人民政權。初任廈門華僑事務局副局長時,有20多位華僑急著回僑居國。因廈門剛解放,海路不通,李文陵選派剛從香港回來參加革命的陳應龍帶這批華僑繞路到香港,並在香港聯繫一個旅社,作為今後華僑進出的落腳點,又在香港聯繫一艘客輪,以方便華僑回國。負責僑務工作的兩年中,僑務局成為華僑之家和服務部,團結了一大批歸僑、僑眷。
1952年,李文陵調任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長。他經常登門拜訪各界非黨人士,促膝談心,虛心聽取各種意見和建議並及時作出明確的答覆,贏得黨外人士的欽敬。
1956年12月,在廈門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上,李文陵當選為廈門市市長。他經常深入了解市場供求情況,到最基層的居民委員會了解民情。上任不久,就組織力量建造一座可供市區大部分居民用水的坂頭水庫。接著又批准和參與設計施工,在斗西路興建華僑新村,於50年代後期建成50幢別墅式的樓房,占地1.5萬平方米。隨後,又在南華路再建一個華僑新村。此外李文陵還大力支持創建僑星化工廠、華僑印刷廠、天馬和竹壩華僑農場等,安置一大批難僑和待業歸僑,支持歸僑聯合會開辦廈門華僑中學和華僑幼稚園。
1959年“八二三”特大颱風襲擊廈門,給廈門造成很大的損失。颱風過後,李文陵全力以赴做好善後工作。為吸取“八二三”的教訓,要求氣象台加強颱風預報工作。一有颱風警報,立即分派幹部到危房多的地方去,做好預防工作,還派人巡視水庫、堤壩,搶救農作物。
李文陵自1956年當選為廈門市市長,以後連選連任,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才被“造反派”非法罷官。1970年,李文陵在上海病逝,享年5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