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軍(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擁軍(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擁軍,男,漢族,生於1973年10月,天津寧河人,博士,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擁軍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天津寧河
  • 出生日期:1973年10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法理學、法律文化學、司法學
人物經歷,學術兼職,社會兼職,主持課題,獲獎情況,榮譽稱號,主要著作,主要論文,

人物經歷

1997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法律系法學專業,獲法學學士學位;2004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07年12月畢業於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7年從蘭州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瀋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工作,2002年7月晉升為講師,2004年10月調入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任教。2008年9月被聘為副教授,2012年5月起開始擔任吉林大學法學理論專業的博士生導師,2012年9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學術兼職

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理事
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理事
吉林省法治文化建設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社會兼職

長春市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
吉林省司法體制改革顧問組顧問
吉林省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理事
蘭州大學兼職教授
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特聘教授

主持課題

1.“性法律規範的社會文化基礎研究”,吉林大學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5—2009)
2.“性權利與法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06—2010)
3.“科技企業的融資與擔保法律問題研究”,遼寧省科技廳—瀋陽工業大學特別委託項目(2006—2009)
4.“合作理念下的中國當代權利實現方式的變革問題研究”,吉林大學基本科研經費種子基金(2008—2010)
5.“東北老工業基地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瀋陽易慧通智慧財產權諮詢有限公司委託項目。(2011—2013)
6.“中國傳統家庭倫理在現代司法中的功用與套用研究”,法務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2012—2015)
7.“法治中國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4—2017)
8.“善良風俗的司法功用與套用研究”(16SFB2004),2016.12-2018.12
9.“傳統治吏經驗在當代中國廉政法制建設中的轉化與套用研究”( 2015LZY002),吉林大學廉政專項建設項目,2015-2017.
10.“文化傳統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創造性轉化研究” (17JJD820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7-2020.
11.“馬克思主義法學方法論研究” (11&ZD077),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1-2019.
12.“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博弈” 【(2018)HQZZ42】中國法學會項目,2018-2019.
13.2015年吉林大學教改項目“法理學團隊教學的改革與完善研究”。
14.2019年入選吉林大學青年學術領袖計畫
15.2019年法理學課程被確定為吉林大學本科“創新示範課程”建設項目。

獲獎情況

1.2003年10月獲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2002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
2.2004年10月獲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2003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
3.2004年9月獲吉林大學第11屆研究生精英杯學術成果大獎賽二等獎
4.2011年《當代中國法律體系的反思與重構》一文獲吉林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
5.2013年11月《“孝”的法治難題及其理論破解》一文榮獲第八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全國徵文一等獎
6.2017年12月《“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博弈:親屬豁免權的中國面相》一文獲第四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7.2018年5月《“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博弈:親屬豁免權的中國面相》一文獲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8.2018年8月《文化傳統視野的中國法治道路主體性建構》一文獲第十三屆法學家論壇二等獎.
9.2018年獲吉林大學本科課堂教學質量“優秀獎”。

榮譽稱號

1.2015年6月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我最喜歡的老師”
2.2016年6月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我最喜歡的老師”
3.2017年6月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我最喜歡的老師”
4.2018年6月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我最喜歡的老師”
5.2019年6月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我最喜歡的老師”
6.2016年5月,獲得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長春市總工會
7.2016年10月,榮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總工會
8.2016年10月,榮獲吉林省“師德標兵”稱號,吉林省教科文衛工會
9. 2016年度吉林省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
10. 2017年度吉林省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
11.2018年3月,被評為第三屆“吉林省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吉林省法學會。
12.2018年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2017年度“先進工作者”
13.2019年被評為吉林大學法學院2018年度“先進工作者”

主要著作

(一)專著:
1.《性權利與法律》,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2.《道法古今》,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6年版。
(二)參編教材或書籍:
1.王肅元、劉光華主編:《經濟法案例教學教程》,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何勤華主編:《西方法律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姚建宗主編:《法理學》(新世紀法學創新教材),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4.鄒曉紅主編:《外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版。
5.姚建宗等:《新興權利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主要論文

1.《試論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改革》(與劉藝工合著),載《科學、經濟、社會》1997年第3期。
2.《關於人民陪審制度難以執行根源的探討》(與劉藝工合著),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訴訟法》卷1998年第6期轉載。
3.《從辛普森案透析美國的訴訟機制》,(與劉藝工合著),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4.《試論英國商法的演變、主要特徵及發展趨勢》(與劉藝工合著),載《蘭州商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5.《試論現代歐美商法的發展趨勢》(與劉藝工合著),載《經濟與法》1999年第2期
6.《從民族思維模式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7.《從美國的陪審制度看司法公正》,載何勤華主編:《20世紀外國司法制度的變革》,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從“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體制度與理念的歷史變遷》,載何勤華主編:《20世紀外國民商法的變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司法儀式與法律信仰主義文化的建構》,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6期;收錄於曾憲義主編:《法律文化研究》第2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10.《陰陽與因果:從民族思維模式對中西法律文化的一種解析》,載《美中法律評論》2004年12號(總第1卷、總第1期)
11.《法學家之死與法律信仰》,載《人民法院報》2002年9月30日法治時代版;《清風苑》2004年第6期轉載。
12.《建構良法要尊重人性的邏輯》,載《檢察日報》2003年7月30日法辯版。
13.《“春秋決獄”的現代司法價值》,載《人民法院報》2003年9月22日法治時代版。
14.《由武松殺嫂而引發的思考》,載《人民法院報》2003年12月1日法治時代版。
15.《鳴權利民,言法興邦——記吉林大學法學院張文顯教授》,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1月7日法治時代版。
16.《司法儀式的文化意蘊》,載《人民法院報》2004年3月31日法治時代版。
17.《口號的變遷》,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3月6日法律服務版。
18.《定分止爭》,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3月26日法律服務版。
19.《磨坊主告倒國王》,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4月1日。
20.《國富民強的法寶》,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4月6日。
21.《愚公新說》,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4月13日。
22.《形式正義》,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4月21日。
23.《重刑未必靈驗》,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5月14日。
24.《法律主體的變遷》,載《深圳法制報》2004年5月17日。
25.《社會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的第一屬性》(與葉美紅合寫),載《經濟視角》2004年第2期。
26.《民情:美國民主與法制的土壤——《論美國的民主》讀後》,載《中西法律傳統》第4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7.《“法治、憲政與人權”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與侯學賓合寫),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1期。(CSSCI)
28.《從“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體制度與理念的歷史變遷——對法律“人”的一種解析》,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2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民商法學卷》2005年第7期“熱點推薦”欄目全文轉載;
29.《論市民社會的權利——對個人、社會、國家權利關係的一種解析》,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CSSCI)2005年第4期。
30.《論權利的生成》,載《學術研究》(CSSCI)2005年第8期。
31.《權利研究與中國勞動法觀念的更新》,載《當代法學》2005年第5期。
32.《論人類的權利》,載《法學雜誌》2006年第1期。(與侯學賓合寫)
33.《中國古代自然法中的人權思想》,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12月12日法治時代B2版
34.《銀行的VIP是對誰的VIP》,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9月28日理論與實踐版
35.《西方性犯罪的立法的特點》,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10月21日海外法域B4版
36.《抓好軟硬體建設,建設一流研究基地》,載《社會科學報》2005年7月21 日高校觀察版(與黃文藝教授合寫)
37.《包公誤判》,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4月17日法治時代B2版。
38.《現代西方國家性犯罪的特點與趨勢——關於完善我國當前性犯罪立法的特點與趨勢》,載《河北法學》2006年第7期(CSSCI);收錄於何勤華主編:《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06年5月版。
39.《判例法在中國的實行與緩行》,載《政治與法律》(CSSCI)2006年第6期。
40.《寬容與不容:現代社會法對性調整的特點與趨勢——以性權利為視角的考察》,載《法制與社會發展》(CSSCI)2006年第6期。
41.《平凡中的偉大》,載《檢察日報》2006年12月15日“綠海周刊”版。
42.《掀開男權主義的面紗——對中國當代性犯罪立法文化的解讀與批判》,載《法律科學》2007年第1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3期摘要;收錄於何勤華主編《混合的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3.《從意識到話語:性權利觀念的歷史演進和發展脈絡》(與周紹強合寫),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2期(CSSCI)。
44.《性權利存在的人性基礎》,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4期摘要。
45.《從鬥爭到合作:權利實現的理念更新與方式轉換》(與鄭智航合寫),載《社會科學》2008年第10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法理·法史學卷》2009年第2期全文轉載。
46.《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法理學:1978—2008》,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5期(與劉雪斌、封霏合寫,第二署名)(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轉摘;人大複印資料《法理·法史學卷》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
47.《我國軍婚特殊保護制度的困境與出路》,載《當代法學》2009年第3期(CSSCI)。
48.《我國法律體系的反思與重構》,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年第4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5期全文轉摘;人大複印資料《法理·法史學卷》200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49.《從傳統到現代:性法律理念的更新與調整方式的轉換》,載《法律科學》2009年第4期(CSSCI)。
50.《權利與權力的分野與暗合——對個人與國家權利關係的一種解析》,載《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CSSCI)。
51.《中國環境法治的理念更新與實踐轉向——以從工業社會到風險社會轉型為視角》(與鄭智航合寫),載《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2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52.《盧梭人民主權理論的內在邏輯及其警示》,載《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3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6期全摘要。
53.《婚姻的起源與婚姻形態的演變——一個突破功能主義的理論解釋》(與桑本謙合寫),載《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CSSCI);《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民商法學卷》2011年第2期全文轉載。
54.《當代中國法律中的“政治人”影像》,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法理·法史學卷》2012年第1期全文轉載。
55.《民情:美國陪審制度存在的基礎和土壤——對提高我國人民陪審制度運行效果的一個有益的啟示》,載《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秋季卷。(CSSCI)
56.《當代中國工會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載《行政與法》2011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工會工作卷》2012年第1期全文轉載。(與陳雷合著)
57.《性的自治與規制——在法律規則的視野下對性權利的一種解讀》(與付中強合著)(CSSCI),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年第1期。
58.《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現實困境與出路——基於陪審復興背後的思考》,載《法學》2012年第4期(CSSCI);《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8期全文轉摘。
59.《自私的基因與兩性的博弈:人類婚姻制度生存機理的生物學解釋》,載《法律科學》2012年第3期。(CSSCI)
60.《主體性重建與社會糾紛解決方式的轉向》(與鄭智航合寫),載《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11期。(CSSCI);《新華文摘》2012年第5期“報刊文章篇目輯覽”收錄。
61.《“政治之重”與“司法之輕”:我國當下人民陪審的制度價值和社會基礎》,載《社會科學輯刊》2012年第5期。(CSSCI)
62.《轉型社會中的性權利》,載《人權研究》2012年總第11卷。(CSSCI)
63.《親屬相奸何以為罪——亂倫罪回歸中國刑法的深層思考》,載《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CSSCI)
6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發展的動力與機制》,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3年第2期。(CSSCI)
65.《“孝”的法治難題及其理論破解》,載《學習與探索》2013年第10期。(CSSCI),《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1期摘要。
66.《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講“孝”》,載《大眾日報》 2014年01月26日
67.《“規訓”的司法與“被縛”的法官:對法官績效考核制度困境與誤區的深層解讀》(與傅愛竹合寫),載《法律科學》2014年第6期。(CSSCI)
68.《“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博弈:親屬豁免權的中國面相》,載《中國法學》2014年第6期(CSSCI)。
69.《法律與倫理的“分”與“合”——基於清末禮法之爭背後的思考》,載《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9期(CSSCI)。
70.《“親親相隱”還是“大義滅親”》,載《大眾日報》2015年4月1日第九版。
71.《中國古代廉政法制經驗的現代啟示》,載《學習與探索》2016年第10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17年第1期全文轉載。
72.《吏治傳統嬗變視野下官員廉治方式的重塑》(與孫夢嬌合寫),載《理論探索》2017年第6期。(CSSCI)
73.《法治建設離不開“家”》,載《大眾日報》2016年3月17日第九版。
74.《“報”文化視角下的賄賂型犯罪認定》(與雷蕾合寫),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CSSCI擴展版)
75.《法理學教師的角色定位與素質養成》,載《中國大學教學》2016年第11期。(CSSCI擴展版)
76.《司法改革中的體制性衝突及其解決路徑》,載《法商研究》2017年第2期(CSSCI),《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6期轉摘。
77.《當代中國法律對親屬的調整:文本與實踐的背反與統合》,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4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民商法學》2017年第10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10期論點摘編。
78.《合法律還是合情理:“掏鳥窩案”背後的司法衝突與調和》,載《法學》2017年第11期(CSSCI);《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18年第2期全文轉載。
79.《故事教學法在法理學課程中的功用與套用》,載《中國大學教學》2017年第7期。(CSSCI擴展版)
80.《司法文明化的內在邏輯——一個制度發生學的視角》,載《河北法學》2017年第9期。(CSSCI擴展版)
81.《“比”的思維傳統與當代中國的司法適用技術》,載《法律科學》2018年第3期。(CSSCI)
82.《我國判決說理激勵機制適用問題之探討》(與周芳芳合寫),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8年第3期。(CSSCI)
83.《當代中國法理學的思維方式與研究路徑》,載《法治現代化研究》2018年第4期。
84.《中國法治主體性的文化向度》,載《中國法學》2018年第5期。(CSSCI)
85.《中國傳統司法功能的價值意蘊與現代啟示》(與戴巍巍合寫),載《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CSSCI);《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3期論點摘編。
86.《論我國婚姻家庭關係的倫理價值與立法表達——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制定為背景》(與雷蕾合寫),載《政法論叢》2019年第2期。(CSSCI)
87.《法理學二元劃分的意義與功用——對法理學與部門法學關係的深層省思》(與侯明明合寫),載《學習與探索》2019年第4期。(CSSCI)
88.《法理歌訣的撰寫與釋義》,載《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
89.《法外之理:法理學的中國向度》(與侯明明合寫),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年第4期。(CSSC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