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戎(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教授)

李戎,四川宜賓人,中國著名多學科學者,中醫學家、中國歷史文獻學家、養生學家、辭書學家、傳統語言學家,並自幼在中國畫、書法、竹笛、宋詞上投入過很多時間精力。

李戎,唐朝,[唐]元和、長慶(806―824)間官忻州刺史。以草隸著稱。作品有《司空圖書屏記》、《臨池妙談》。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戎
  • 所處時代:唐朝
  • 主要成就:《司空圖書屏記》
  • 性別:男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李戎,四川宜賓人,祖籍餘杭(今杭州),中國著名多學科學者,中醫學家、中國歷史文獻學家、養生學家、辭書學家、傳統語言學家

人物生平

自幼在中國畫、書法、竹笛、宋詞上投入過很多時間精力,師承名師多人。醫學博士,文學碩士,教授,執業醫師,博士研究生學歷,北師大文學碩士(導師為著名國學大師、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民進中央前主席許嘉璐先生),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導師為著名針灸學家羅永芬先生)。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重大文化項目《中華大典》(9億字,建國以來由國務院直接立項的特大型中華文化整理研究國家重大項目及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重要項目僅此一個)試點工程《醫藥衛生典》秘書長(與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鄭金生研究員一起共同擔任此職,其崗位類同國家重大工程試點辦公室主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專家,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與評獎專家(藝術學中國繪畫方向)。在“現代化中醫”的“纖維化病理與中醫藥(含針灸)阻抑器官纖維化分子機制研究”方向、中國歷史文獻學的“醫學歷史文獻研究”方向,以及古籍文獻語言學、辭書學(工具書如類書編纂也暫歸附此類)、中醫藥學、針灸學、養生學等學科領域內一些研究方向均有較深造詣和填補空白的開拓性研究。在中國繪畫與書法上亦積力很深,根底紮實(具體情況詳後)。其在各個領域所做的工作簡述如下:
1、科學研究:
理念:注重創新,不重複他人已做過的研究工作,喜選擇尚無人墾荒的空白性方向或選題,故其研究及其成果絕大多數均為填補學術空白的開拓性創新成果,在某學術方向或選題上均具有一定的奠基性或里程碑性示範效應或拋磚引玉鋪路效應。
工作概述:主持國家級、部省級、廳局級(含校級)項目與課題近30項,並參研若干項。作為項目負責人所主持的各級項目包括國務院直接立項國家重大項目之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畫項目之子項目、國務院古籍規劃領導小組資助項目之子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項課題、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套用基礎研究項目[均屬省政府自然科學項目]、四川省政府九五、十五、十二五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套用基礎與成果轉化科技計畫項目[市政府自然科學項目]及科技惠民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基金自然科學研究項目與人文科學研究項目、國家級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科研開放基金項目等。已發及正發論文100餘篇(國家公布、實行“核心期刊”制度後,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並有多篇論文正投發SCI全文收錄期刊);已獲授權及申請中發明專利數十個;獲部省級、廳級、學會級獎勵十數次;在境內外出版專著、工具書、古籍整理著作、全國統編教材28部(含合作與參編)。
⑴中國歷史文獻方向(含古籍文獻語言學、辭書學):為長期方向。
作為早期創業者和核心主研參與震驚世界圖書文獻學界的曠世大典《中華大典》編修:1989年1月作為核心主研人員參與建國以來惟一由國務院直接發文立項的古文獻類國家級重大項目(也是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重要項目)《中華大典》之試點工程《醫藥衛生典》編纂,並為其起草總計100餘萬字的多版《工作細則》、《編纂方案》、《引用書目表》、《樣稿》等學術工作檔案,後也作為整個《大典》編寫《編纂通則》的主要借鑑檔案(《通則》為在其起草的《細則》基礎上刪削、修改而成),由此以苦幹與實力不僅受到總主編任繼愈大師長達數頁的書面表彰,還被北京會議選為試點工程《醫藥衛生典》秘書長(此職全國僅兩人擔任,除李戎外,另一人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鄭金生),並先後擔任其中《醫學分典》學術秘書、副主編,《醫學通論總部》主編。2009年近百萬字的《中華大典·醫藥衛生典·醫學通論總部》出版,為整個“醫衛典”的開篇總部(排第一),其內容系千百年來一直總攬著中國醫學的全局、指導著中國醫學的方向的綱紀之旨,更是中國醫學學術史上空前的同類專題巨製和第一部全面、系統總結“醫道”“醫名”“醫德” “醫易”“醫患”“治療大法”“醫學源流”等中醫文化的原文搜裒整理專著,具有奠基性、里程碑性重要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為全球學人所識,產生極大的影響(詳中文百科“中華大典”條)……2010年破例獲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醫難字字典》、《通假字、古今字與區別字研究》、《中醫藥通假字字典》等5種填補空白的辭書與專著:早在自1975年廿余歲起就積力20餘年,終於撰就中國醫學學術史上第一部“中醫藥難字專著與辭書”、第一部“中醫藥易錯字專著與辭書”、第一部“中醫藥通假字、古今字與區別字專著”、第一部最科學規範的“中醫藥通假字辭書”、第一部“中醫藥與針灸學快速記憶法專著”。早在1986年30多歲時即已出版影響海內外的歷史文獻語言專著兼辭書《中醫難字字典》、《中醫藥中的易錯字》、《中醫藥、針灸學快速記憶法》等,引起近30家報刊關注(當時尚未普及電視等傳媒),收到讀者來信5000餘封,其著作受到國內外各界上百位著名學者書面好評,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為收藏書目。2001年被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增訂再版。其論著《通假字、古今字與區別字研究》(系其負責的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研究成果)、《中醫藥通假字字典》首次廓清並提出新的“古今字”與“區別字”概念,對2千餘年無比混亂的“古今字”說法進行了系統、科學而實用的界定、定義,受到有關學術界權威學者較高評價。另外,還與另一學者幾乎同時提出“包孕異體”概念,在區別字分類等其他很多方面也以充分論據提出了新說。這些,不僅在人文科學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用價值,而且在醫學歷史文獻的研究、套用上也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被批准立項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以上研究,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省教育廳、省語言學會等各級評獎的一等獎等多種獎項。
此研究方向尚有以下研究工作及成果:
③早在1981年即開始參與邱宗志研究團隊整理重要醫籍歷史文獻《景岳全書》,1985年又領趙立勛之命參與其研究團隊的《景岳全書》整理研究部分工作。1987年作為核心主研和全書統稿人參與國家衛生部重點項目、重要養生學歷史文獻、中國古代最大的養生全書《遵生八箋》的校注整理研究(以上兩書均為大部頭),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被該社選為“惟一的一部醫籍整理精品作為贈送外賓的代表作”,1989年獲四川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李戎對後者的深入研究仍在繼續。
④1993年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與出版領導小組資助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國醫學大成》續編”數百厚冊醫籍文獻(每冊含醫籍數種),也是國家八五、九五重點出版項目,李戎主持了其中《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脈理存真》的整理任務,並參與《本草綱目》整理。
⑤1996年該校梁繁榮副校長獲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培養基金課題《〈針灸推拿學辭海〉編纂》,李戎作為第一副主編和全書統稿人參與這部針灸推拿學最大辭書的編寫,具體承擔其中30萬字的針灸推拿歷史文獻條目和針灸推拿醫家條目的撰寫,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李戎正擬重新整理、修訂其針灸推拿歷史文獻條目和針灸推拿醫家條目,編成第一本科學規範的針灸推拿古籍目錄學專著。
⑥2002年清華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承擔國家科學技術部基礎性工作重大項目“中醫藥科技信息資料庫(本草古籍文獻)”,李戎帶領其研究生任玉蘭(今已為醫學博士)承擔了其中歷史文獻《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的研究。
⑦2003年李戎負責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傳統文獻語言學與漢字信息化的研究》,首次對中醫藥的這一選題方向進行探索。
⑧2003年至2005年間,李戎尚參與或主持了以下文獻性研究工作:1)參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單位承擔的國家漢字字型檔(電腦用)用字研究;2)參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牽頭、全國部分中醫院校參與的“《中醫大字典》編纂”論證;3)參與張琦教授負責的四川省教育廳課題“‘痰’與‘飲’致病的比較研究”。4)主持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中西醫結合防治‘非典’(SARS)》編寫”。5)副主編國家級十二五規劃工具書《中醫養生學大辭典》。
⑵器官纖維化與慢性疾病防治研究方向(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向):為長期方向。
擬以多年積力紮實地系統深入地持續研究“中醫藥(包括針灸)阻抑肺纖維化的效應機制(深入揭示中醫藥及針灸拮抗PF的現代生物學基礎)”為基礎“線”,舉一反三旁涉整個“器官纖維化的中醫調控效應機制研究”的“面”,再延及“中醫藥防治慢性疾病”這一世界性主題研究(含其歷史文獻研究在內)……
此方向國內外鮮有學者涉及(已在國內外權威科技信息檢索單位及資料庫做過查新),而李戎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則已持續探索10幾年,並已成為中醫藥(包括針灸)阻抑肺纖維化的效應機制套用基礎研究方向的國內外領軍團隊。曾整合西部4所名校(川大、西南交大、成中醫大、成理工大)學者聯合攻關,由李戎牽頭,主持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系列研究項目10幾個,已在核心期刊上發表30幾篇論文,並有多篇論文正投發SCI全文收錄期刊,申請發明專利10幾個,已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Nature(《自然》)(2010,6月和2007,7月)雜誌兩度關注、提倡和呼喚中醫以及中國針灸科學,《自然》從2004年起發表了以上皮-間質轉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為中心的3篇研究論文。關注世界著名科學雜誌的前沿動態和導向,立足李戎團隊在中醫及針灸研究方面的優勢,整合這兩種趨勢,誕生了李戎團隊“上皮-間質轉分化理論指導下中醫藥及針灸拮抗肺纖維化(PF)EMT的分子機制研究”的計畫。
其團隊前期所做中醫藥及針灸阻抑PF分子調控機制研究發現其調節I/II型細胞因子平衡、調控TGF-β/IFN-γ受體及這兩條關鍵信號轉導通路具有積極的顯著意義,故其正擬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立足古老中醫原創理論,從研究方向(PF)→理論環節(EMT)→小發現(TGF-β/IFN-γ)三個層次再度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立項,以推進到EMT縱深水平繼續深入探索中醫藥及針灸拮抗PF的EMT分子機制,以深入揭示中醫拮抗PF的現代生物學基礎。研究方案包括擬選取在中醫藥與針灸干預PF實驗動物模型病變不同發展階段提取其肺組織,採用肺組織直接檢測指標與體內組織分離提純上皮細胞,體外培養趨化EMT的檢測方法,達到體內外實驗相互印證的目的。實驗分別進行EMT進程關鍵分子(膠原蛋白-1mRNA等多種)、蛋白晶片、MMP組織抑制因子(如TIMP-1、2)和FB胞外基質(α-SMA等多種)檢測分析,並行定量PCR驗證,研究和篩選中醫拮抗該病EMT的調控網路和關鍵靶點,以信息融合等方法從TGF-β和IFN-γ關鍵信號傳導通路等多視角分析中醫拮抗該病EMT的分子機制。
此外,李戎團隊還對中醫藥阻抑血管纖維化(動脈硬化)、心臟纖維化等器官纖維化進行了研究,並已有近10項發明專利。
⑶在養生學上的研究工作、建樹與三大開拓性貢獻:①首次提出並構建“‘東方自然養生法’方法學體系”,並有科研項目和系列著作、論文在海內外出版作為支撐;②首次提出“五臟養生理論”,用中醫五臟學說分統古今養生食譜,並有科研項目和專著出版作為支撐;③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唾液養生學說”,並有科研項目和專著出版作為支撐:以上為階段性研究方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行,已獲階段性成果,今已輟止,現正從事新的養生學工作。
早在1987年李戎就作為核心主研和全書統稿人參與國家衛生部重點項目、重要養生學歷史文獻、中國古代最大的養生全書《遵生八箋》的校注整理研究,其後又在四川省教育廳立項再次進行“中國古代最大養生全書《遵生八箋》的文獻學研究”,後又先後主持國家科學技術部基礎性工作重大項目“中醫藥科技信息資料庫之《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研究”、四川省科技廳套用基礎重點項目“中國唾液養生保健及方法學體系的構建研究”(省政府自然科學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科技發展基金項目“飲食養生保健理論與方法學體系研究”等。在此基礎上,經過十幾年較系統、全面的梳理、分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首次正式提出並構建“東方自然養生法”學術理論及方法學體系,擬與既有的“自然療法”共同構成中醫藥另一完整的體系,並有上述系列科研課題多項立項研究、系列專著數種在海內外陸續出版、論文多篇在香港和大陸發表、各級獎項多項的強大支撐,在養生學方法學體系構建上具有一定的里程碑和奠基性重要意義(這與世面上和學界一些無正式科研項目立項、無研究論文發表、無正式的政府及學術界評獎的“空頭養生權威”有別);同時,李戎又首次正式提出並構建“五臟養生理論”,用中醫五臟學說分統古今養生食譜,出版了厚達50餘萬字的《東方自然養生法系列叢書·五臟養生食譜》;此期還首次正式提出並構建唾液養生學說,在海內外出版了最全面、最系統的長達20餘萬字的《東方自然養生法系列叢書·中國唾液養生》。除此,在養生學高等教育上,李戎還參與了成都中醫藥大學與北京大學共同主編的國家新世紀全國統編教材《養生康復學》編寫,以及十二五規劃國家級工具書《中醫養生學大辭典》的編撰。“東方自然養生法系列”專著中的《中國唾液養生》與李戎本人於2000年被英國大都影視公司來華拍攝成中醫文化專題片,同時收到韓國出版商譯成韓文出版的約商函,並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四川省民俗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李戎參與的另一養生歷史文獻圖譜(四川省教育廳立項課題研究成果)則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頒發的科學技術獎與學術著作獎二等獎、四川省教育廳優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四川省社會科學界優秀成果獎,此外,李戎參與的大型養生學歷史文獻研究“《遵生八箋》校注”的前期科學研究報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獲四川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⑷針灸推拿方向:為長期方向。其中針灸推拿歷史文獻研究及阻抑器官纖維化分子機制研究已如上述,此略。
⑸中藥方向:為階段性方向,2001年至2003年曾進行,今已輟止。
①“中藥譜效關係學”的提出與構建。早在2001年初,李戎就與其博士研究生同學閆某一起共同提出“中藥譜效關係學”,率先在《中國中醫藥報》等數種國家級報刊雜誌發表《創建“中藥譜效關係學”》等多篇文章,並在十數個國家部委主辦的首屆(成都)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上交流論文。後來中藥界所提“中藥譜效關係學”,多在其之後。
②中藥新藥的開發研製。曾申報過多個品種,後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及多名司局級、處級負責人涉事,藥審工作停止,以致與全國業界均同樣受到大環境影響而被迫流產中輟。
③滴丸劑型的研發。李戎在滴丸劑型的研發上也具有實際經驗,溶散速度比膠囊崩解速度快的滴丸劑型,在搶救病人方面具有時間優勢,但研發此製劑的技術及經驗向為李戎所在學校的一項空白,該校製劑專業教授曾向李戎請教過此劑型的研製經驗。
2、教學:
於2001年在全國醫藥院校首次創開並主講博士學位課程《針灸推拿文獻學》(1998年就已試講,同年還在國內率先試講《中醫文化》),另,還給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及本專科生、藏醫班講授過《中醫古籍文獻學》、《針灸醫籍選》、《黃帝內經選》、《醫古文》、《傳統文化與中醫學》、《中國醫學史》、《大學語文》、《現代漢語》等課。
3、臨床: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尚在讀書期間,其就給親朋好友處方並試治疑難疾病初獲顯效,如以地黃湯加熊骨等藥調治,竟使慢肝後遺症長期不能下地行走的女性中老年患者病癒健步行走如常;以青蒿鱉甲湯出入,竟使整天茶飯不思、對任何事物均失去興趣(類同西醫嚴重抑鬱症)、中西諸藥罔效的大個子球員好友恢復正常;以面煨肉豆蔻、訶子去油,竟讓長期患雞鳴瀉的外公病癒;以逍遙散益石決明珍珠母諸品,竟令長期患偏頭痛的西醫師痊癒……這些都是上世紀70年代其尚在讀書期間的治驗,其後至今30幾年,從不丟棄臨床實踐,堅持臨診,曾在四川宜賓、自貢、成都多家醫院(包括中醫藥大學附院、同仁堂總店等)、門診部侍診,積有診案記錄整箱。
4、研究開發與企管:
上世紀90年代其即已擔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有創辦、管理藥企的經驗和若干中醫臨床效方發明專利。擬近年退休後投身市場,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直接服務患者的產品,為救助病人或提高其生存質量貢獻餘熱。
5、繪畫、書法與音樂:
其自幼即喜歡描畫連環畫上的人物,喜好吹竹笛,八九歲時將威風凜凜的岳飛圖繪在家中牆壁上,受到街坊鄰里及親友們的誇讚。後師事川南畫家吳家榮先生習畫,師事五十年代四川著名音樂家藍河先生習音樂,並私淑重慶竹笛演奏家(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奏過《葡萄架下》)吳啟人先生吹奏風格,笛聲抑揚頓挫,婉轉悠遠,十分入耳。夏夜乘涼在門前吹奏竹笛,滿街乘涼人無不靜息傾聽清賞,在校園吹奏則引來男女同學伴歌,上山下鄉時曾任“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隊長,並畫宣傳畫(後上學期間亦然)。業醫後因潛心醫術與科學研究,書畫音樂習練均漸少,參演(奏)過三五次校園文藝聯歡會,畫作與書法亦不時送展校園。近幾年,又復奮力研習繪畫與書法理論、方法、技能,大量聽課,已積有國內外各名家、大師授課課件照數十萬幀,並拜名師,臨池練筆。時適逢國家力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強國,單位亦需文化強校,服務社會,於是受命創建繪畫、書法的研究、創作及教學機構,目前正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