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賢(物理學家)

李慶賢(物理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慶賢,1902年出生於浙江省吳興。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曾開展對磁鐵礦晶體在低溫下磁性的研究,首先從實驗上觀測到感生磁各向異性在相變點的磁場冷卻效應。在建設東吳大學物理系、重建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以及培養物理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慶賢
  • 出生地:浙江省吳興(今湖州)。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87年12月
  • 職業: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
  • 主要成就:國際斐陶斐學會
  • 代表作品:李慶賢,柳濤。力學(上、下冊)
簡介,低溫下磁鐵礦晶體磁性,研究新發現,愛國奉獻,條件十分困難,克服了許多困難,深受師生愛戴,晚年,簡歷,主要論著,

簡介

(1902—1987)
李慶賢,幼年聰明好學,在家鄉南潯國小學習時,成績優異。1916年考入蘇州東吳大學理科。在該大學畢業時,又以一等成績被這所教會學校接納為國際斐陶斐(φ.τ.Φ.)榮譽學會會員(每屆1—3名),並被留校任教多年。1928年,因獲得美國洛克菲勒(Rockefel1er)基金會獎學金而進入美國伊利諾伊(Illinois)大學攻讀學位。在J.孔茲(Kunz)教授指導下,李慶賢研究低溫下磁鐵礦晶體的磁性並在1931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低溫下磁鐵礦晶體磁性

低溫下磁鐵礦晶體磁性的研究是一項承前啟後的創造性工作。在李慶賢之前,1929年D.外斯(Weiss)觀測到四氧化三鐵(Fe3O4)在-155℃時飽和磁化強度突然降低,他將此現象解釋為大的磁晶各向異性引起的結果。同年,R.W.米勒(Miller)又觀察到四氧化三鐵的比熱在-155℃以下發生急劇增大的現象。為了探討這些現象的原因,李慶賢做了大量的精細實驗。他將天然四氧化三鐵單晶體研磨成(100)、(110)和(111)三種取向的圓片樣品,將它們置於180—800高斯的外磁場中,他利用懸絲扭轉測定法,測量了這些樣品在垂直於和平行於外磁場的分量情況下,磁化強度隨晶體偏轉角的變化,測量是在-150℃—-170℃間進行的。他還測量了樣品在室溫和液態空氣溫度下的X射線衍射譜。從大量實驗結果的仔細分析中,他作出了這樣的結論:磁鐵礦晶體的磁性在-155℃以上時都與室溫結果相同,衍射斑點的分布也不發生改變,而在-160℃時卻發生了變化。這是在他之前未被人發現,而且此前的有關磁性理論所不能解釋的現象。李慶賢在其博士論文中斷言:“至少從磁性的觀點而言,磁鐵礦石的磁對稱性必定發生了變化。”

研究新發現

李慶賢的發現,立即引起了物理學界的注意。人們紛紛選取-160℃的溫度點對磁鐵礦進行其他方面的實驗。在李慶賢宣布發現之後的第二年,即1932年,日本物理學家觀測到四氧化三鐵的電阻率的不連續變化;在其後20年又觀測到它在-160℃附近有相當大的晶格形變。1947年,E.J.W.維韋(Verwey)等人提出:這些變化是由於磁鐵礦中二價與三價鐵離子在其所占據的八面晶位上呈有序排列引起的。1958年,維韋的觀點由中子衍射從微觀結構上得到證實。因此,後來將這一轉變稱為維韋相變或電子有序化相變。由此可見,在這一系列關於磁鐵礦低溫磁性的物性異常變化的研究中,李慶賢首先提出了磁對稱性改變的新見解,也是首先從實驗上觀測到感生磁各向異性在相變點的磁場冷卻效應。李慶賢的研究是在30年代初作出的,但在其後30餘年仍然受到國際磁學界的重視。在60—70年代的許多磁學專著或磁學物理學著作中,都將李慶賢的發現作為一項重大成就加以敘述。日本物理學家近角聰信稱李慶賢是“首先觀察到磁冷卻效應”的人;前蘇聯學者C.B.馮索夫斯基(Boнсовский)也在其著作中多處引用李慶賢的實驗研究。

愛國奉獻

李慶賢博士論文答辯後,孔茲教授對李慶賢極為賞識。然而,遊子之心繫在祖國,系在母校。李慶賢謝絕了孔茲教授的聘請,如期回國。

條件十分困難

1931年,李慶賢任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當時物理系創辦伊始,工作千頭萬緒。他全力以赴,籌劃課程,添置儀器設備,聘請教師。經過他的多年努力,物理系達到一定規模,其教學水平在華東地區教會學校中也名列前茅。然而,從1937年起,日本侵略軍侵入華東地區,東吳大學校舍被日軍占領,圖書與設備大多被毀壞,學校分散內遷。李慶賢先隨校避難皖南山區,後入上海租界,與其他幾所教會大學聯合辦學於上海租界內。此時,不僅教學條件十分困難,學生人數驟然下降,連教授的出入租界也不甚安全。1946年,抗戰勝利,學校遷回蘇州,然而,元氣大傷,儀器設備蕩然無存。復校後,李慶賢創辦了一間簡陋的儀器修配工場,修舊利廢,創製教具,基本上滿足了該校基礎物理教學的需要。

克服了許多困難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東吳大學與其他高等院校合併成立江蘇師範學院,李慶賢任該院物理系副主任,兼專修科主任。在院系調整中,南京師範學院理化系停辦,原有教師、圖書與儀器設備即各散東西。1958年,重建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李慶賢主動要求承擔建系任務。建系之初,除李慶賢外,僅有講師1人,新畢業助教若干人,連同行政管理人員在內10餘人而已。李慶賢帶領大家,艱苦創業,克服了許多困難。1958年,該系第一期招生200人。他不辭辛勞,擔任基礎課教學,上大班課。後來招生人數減為100人,但有了高年級學生,他又親自跟班授課。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從此一步步發展壯大。值得一提的是,與重建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同時,李慶賢還創辦了一所電機製造廠,為師生們提供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場所,還能生產少量的各種類型電機,供應當時市場之需。

深受師生愛戴

在教學中,李慶賢總是深入學生,了解學習情況,耐心輔導。學生們見他毫無系主任和教授的架子,都願意向他討教。雖然李慶賢操一口帶吳語味的國語,但南京甚至蘇北的學生從未感到語言隔閡。他還強調系內教師學習外語的重要性,甚至親自安排時間為青年教師上英語課。處理系內事務,常常責己嚴,責人寬,處處以身作則,艱苦樸素,樂於助人。因此,深受師生愛戴。

晚年

曾經在國外於磁學領域做出重大成就的李慶賢,回國後卻默默無聞地獻身於教育事業。晚年,當有人向他問及此事時,他對中國舊有的科研環境及歷史變遷深有感慨。一方面他極為關注中國現代的物理學、特別是磁學領域的成就;另方面他亦樂陶陶於自己畢生的教書育人事業。他為自己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物理科學教育人才頗感欣慰。“我是千千萬萬教師中最普通的一個”,當他這樣向人們述說自己時,人們無不向他報以尊敬之情。年過八旬,他還將自己每年講課筆記整理成《大學物理自學叢書·力學》出版。
李慶賢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江蘇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1982年他分別獲得江蘇省物理學會和中國物理學會授予的畢生從事物理學工作的獎章和榮譽證書。1987年12月,因病去世。

簡歷

1902年 生於浙江省吳興(今湖州)。
1916—1925年 入東吳大學預科、理科學習。
1925—1928年 任東吳大學理學院助教。
1928—1931年 留學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該校博士學位。
1931—1952年 任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52—1958年 任江蘇師範學院物理系副主任、物理專修科主任。
1958—1987年 任南京師範學院(現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87年12月 病逝於南京。

主要論著

1 Ching-Hsien Li(李慶賢).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ite crystals atlow temperature.Phys.Rev.1932,40:1002—1012.
2 李慶賢,柳濤.力學(上、下冊)(大學物理自學叢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