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立

李德立

李德立,英國傳教士,1886年到中國,自甲午海戰中國戰敗之際長期經營廬山,成立教會,建造教堂,舉辦討論會、開辦培訓班,基督教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服務工作,福音遍及廬山角落,1939年在紐西蘭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德立
  • 國籍:英國
  • 出生日期:1861年
  • 逝世日期:1935年
  • 職業:傳教士
  • 主要成就:成立教會,建造教堂
簡介,南方宗教中心,傳教士雲集廬山,人物生平,傳教士,施壓清廷,百年之後,其它信息,物換星移,星斗變換,一山兼具六教,

簡介

南方宗教中心

廬山歷史上有寺廟360所,道觀200餘處,使得廬山成為南方的宗教中心。在釋、道兩教在廬山爭雄之際,隨著1858年九江被強闢為通商口岸,外國人可入內地遊歷、通商,自由傳教,為外國傳教士進入九江打開了方便之門。美以、美會、聖公會都屬基督教教派,來華始自19世紀初葉,登臨廬山牯嶺則在1886年,肇興者是一位來自英國肯特郡的傳教士李德立。1886年剛到中國,時住漢口的李德立聽聞駐漢口的宗教團體涉足廬山,並以低價租下了廬山長沖一帶,開始了開闢牯嶺,傳教布道的活動。
廬山建築廬山建築

傳教士雲集廬山

1895年至1920年間,以李德立為首的基督教傳教士廣傳福音,廬山上僅教堂就有13座,教會派別16個。每年夏季,基督教傳教士雲集廬山,常達數百人。這些教會組織或舉辦討論會,或開辦培訓班,或商議教會事宜,或傳輸宗教信義,或創立學校、醫院和慈善機關,將宗教的福音散布到廬山的每一個角落。
當李德立開始經營牯嶺的時候,天主教、東正教也接踵而至,傳揚福音。

人物生平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俄國東正教牧師尼娑盜買到廬山約之塔寺地產——蘆林地區,後轉租星洲地區,這樣,沙俄東正教在星洲租借地區“建房一切布置”有序進行起來,據《廬山志》記載:“俄東正教堂歷來侵占界外之地甚多”。東正教在廬山勢力盛極一時,1917年俄國十月政變後,於蘇俄政府竭力壓迫下,北洋政府在1924年5月31日簽訂了《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自此,沙俄在華勢力灰飛煙滅,廬山東正教勢力消弭無形。

傳教士

1939年李德立在紐西蘭去世,享年75歲。站在廬山東谷牯嶺鎮的高地,可以看到,鬱鬱蔥蔥的綠樹之間,掩映著一棟棟風格迥異的西洋別墅,它們建造精美,規劃合理,錯落有致,集中了歐美各國的建築特點。清末民初,這座江邊名山曾匯集了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特色的建築物,幾千個人在此居住,因此這裡也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今天,到廬山看別墅,已成為廬山之行重要的一個行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廬山上美輪美奐的西洋別墅,竟出自一個青年英國人的夢想。
在廬山一個名叫“月照松林”的地方,樹林的深處,有一座廢棄的別墅,由於別墅大量地採用了木材和玻璃,因此當地人把它稱為玻璃屋。這座別墅的主人就是廬山近代別墅區的開創者,英國傳教士李德立。李德立,1864年出生在英國蘇格蘭肯特郡。1886年,22歲的李德立來到了中國。
1886年的冬天,廬山人跡罕至,異常冷清。一天,崎嶇難行的山路上,來了兩個身穿傳教士服裝的人,其中一個就是李德立。這一年,李德立僅僅攜帶一本世界地圖、一本英國傳教士編寫的《來華指南》就隻身來到中國。雖然天氣奇冷,路也不好走,但他們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寒冷的冬天,他們登臨廬山的目的,竟是要在山上建造一個避暑勝地。
100多年前,李德立從長江邊重要的口岸——九江出發登上廬山。1860年,九江被迫成為對外開放口岸,許多西方的冒險家來到中國淘金,李德立也不例外。和其他淘金者不同的是,22歲的他,身上穿著卻是傳教士的衣服。李德立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傳教士。
到中國尋找商機的李德立發現,那個年代長江邊的許多城市每到夏天,就酷熱難耐,瘟疫橫行。許多在華的西方人都希望有一個避暑勝地。就在這個時候,李德立把目光瞄向了鄱陽湖邊的廬山。
李德立想在荒僻的廬山上買地建房,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時的清朝政府對洋人在中國買賣土地控制得還很嚴。
李德立翻山越嶺,尋找理想中的土地。一天,當他登上位於廬山東谷女兒城的高地時,放眼望去,長沖谷平坦、寬闊、秀美的土地一覽無遺。這裡水源充足,陽光明媚,他覺得在這裡建造別墅,將會是人間的天堂。
作為一個外國人,又怎么才能從清政府手裡搞到這片土地呢?李德立想到了一個迂迴的辦法。他買通了當地的一個中國人,出面和地方官員交涉,希望能夠租下這塊土地。當地的官員以為李德立是一個中國人,於是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開始進展還算順利,但是後來當地的官員發現,李德立居然是個外國人,於是就斷然收回了契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次李德立想到了走上層路線。
李德立找到了當時九江道台官府中的二把手,一個叫童芝的人,這個人略懂英文,比較喜歡西方的一些家具、飾品。李德立就送了一個電鈴給他,還送了一個銀杯,都是英國產的。這樣關係一下就拉近了。果然是錢能通神,在九江道台的施壓下,李德立只找了一個中國人代理,就將廬山4500畝土地承租了下來。正當李德立躊躇滿志,準備圓他的心中夢想時,一把大火燒到了他的頭上。一天夜晚,廬山上的百姓突然舉著火把,出現在了李德立位於漢口峽的住處。原來,得知清政府把土地租給了洋人,當地百姓以開發會破壞龍脈為由,義憤填膺地前來找李德立的麻煩,由於語言障礙,雙方難以溝通,結果越鬧越僵,於是憤怒的百姓一把火燒了他的別墅。
混亂中,李德立孤身一人,出廬山。無奈之下,李德立找到了當時的英國領事替他出面。這一場紛爭,一拖就是十年。就在李德立對他的別墅夢感到絕望時,一個轉機出現了。

施壓清廷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敗北,李德立乘機請英國政府再次施加壓力,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一次,已經焦頭爛額、自顧不暇的清朝政府終於屈服了。1895年11月29日,英國駐九江領事與潯陽道台雙方簽訂協定,了結了這場十年未決的土地糾紛案。根據協定,李德立以極低的價格租得長沖谷一帶,共約4500畝土地,租期居然長達999年。得到廬山的李德立想給這個地方取一個英國名字,那裡原來的名字叫牯牛嶺,於是,李德立給它取了一個英文名,Cooling,也就是涼爽的意思。
李德立請來教會的英國工程師甘約翰來主持製作廬山的規劃圖。還請來了德國的工程師李博德為他建造夢想中的別墅世界。這些高手的加入,使得廬山別墅的開發,從一開始就呈現出較高的水平。在當時的歐洲,十分流行建築與自然的巧妙結合,他們將建築不露聲色地鑲嵌在景物之中,從而實現人居與自然天衣無縫的融合。

百年之後

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幸能夠看到由當年的規劃圖而產生的風格迥異的別墅,它們巧妙地掩映在廬山如痴如醉的天然景致之中,所有的同與不同,都和自然巧妙結合,令人嘆為觀止。
100多年時間過去了,李德立描繪的那張廬山規劃圖已經泛黃破損,但廬山老別墅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建築風格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人,成為遊客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它信息

物換星移,星斗變換

物換星移,星斗變換,無論是經歷過興盛與衰敗的佛道兩教,還是近代介入廬山的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而今都以嶄新的姿態,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風格各異的宗教建築,芸芸的宗教徒,裊裊的香火,清悅的梵音,構成了廬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

一山兼具六教

一山兼具六教,廬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道永遠讓人追溯的課題,從而受到海內外宗教人士的注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