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學家)

李德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學家)

李德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石油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總地質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博士生導師。

李德生於1945年6月從中央大學地質系畢業並獲學士學位;1945年—1977年在玉門、台灣、延長、大慶、四川、勝利、大港和任丘等油氣田從事現場石油勘探與開發地質工作;1950年—1954年在延長油礦工作;1954年10月調任玉門礦物局任總地質師,負責勘探工作;1958年3月四川發現川中油田。李德生隨後被調往四川,並於1958年3月至11月參加川中會戰;1959年12月—1963年12月參加大慶會戰,擔任地質指揮所副指揮,兼油層對比大隊隊長,專門搞油層對比;1964年參加山東勝利油田即華北石油會戰;1965年—1967年參加四川盆地開氣找石油會戰;1965—1973年任石油工業部石油科學研究院總地質師;1978年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1986年7月兼任南京大學地質系(現地球科學系)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李德生長期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地質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德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2年10月17日
  • 畢業院校:國立中央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中國含油氣盆地構造學》
  • 主要成就: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籍貫:江蘇蘇州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經歷

1922年10月17日,李德生出生於上海,籍貫江蘇蘇州。
1929年—1938年,先後入讀上海愛華國小、上海東亞中學。
1932年,日軍入侵上海時,李德生國中畢業。
1939年,讀入浙江聯高。
1941年8月,參加完考試後的李德生返回桂林,成為桂林某錫業管理處的實習生,從事油印、清潔等工作;11月,從報紙上得知自己被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地質系錄取。由於當時中日交戰,日本戰機將重慶中央大學沙坪壩校區校舍炸毀,校舍需要維修,李德生於當年12月前往重慶中央大學報到。
1945年6月,從中央大學地質系畢業並獲學士學位,玉門油礦礦長嚴爽來重慶中央大學招人,李德生通過選拔參加玉門油礦工作;9月10日到玉門油礦報到,擔任實習員;10月,翁文波成立野外地質調查隊,李德生作為技術人員隨之被招募幫助翁文波做重力解釋,協助進行河西走廊普查工作。
1945年—1977年,在玉門、台灣、延長、大慶、四川、勝利、大港和任丘等油氣田從事現場石油勘探與開發地質工作。
1946年—1948年,國民黨組建重力隊和地質隊,到台灣進行油礦、氣礦考察。李德生作為重力隊成員,尋找新的地質構造。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李德生選擇留在大陸。賦閒間,李德生跟隨翁文波完成江南地區的重磁力勘探。
1950年—1954年,在延長油礦工作。
1954年10月,調任玉門礦物局任總地質師,負責勘探工作。
1958年3月,四川發現川中油田。李德生隨後被調往四川,並於1958年3月至11月參加川中會戰。
1959年12月—1963年12月,參加大慶會戰,擔任地質指揮所副指揮,兼油層對比大隊隊長,專門搞油層對比。
1964年,參加山東勝利油田即華北石油會戰。
1965年—1967年,參加四川盆地開氣找石油會戰。
1965—1973年,任石油工業部石油科學研究院總地質師。
1978年,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1986年7月,兼任南京大學地質系(現地球科學系)教授。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德生提出中國含油氣盆地三種基本類型的分類方案:東部拉張型盆地,中部過渡型盆地,西部擠壓型盆地。在渤海灣盆地研究中,提出了“渤海地幔柱”的概念並全面論述了該盆地的沉積史、構造格局和油氣田分布規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了中國海相和陸相含油氣盆地大多具備多旋迴疊合盆地屬性,並詳細解剖了這些盆地古構造、古地理和多套含油氣系統特徵。
李德生是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者之一,參與編制完成大慶油田第一部開發方案——“薩爾圖油田146平方公裡面積的開發方案報告”。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參與創立了渤海灣油區複式油氣聚集(區)帶的理論並指導實踐。
  • 學術論著
截至2010年6月,李德生在中國國內外地球科學刊物上發表140餘篇論文(含7部中文專著和2部英文專著)。李德生的代表作有《石油勘探地下地質學》《中國含油氣盆地構造類型》《李德生石油地質論文集》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院士文集李德生集》。
  • 科研獎勵
李德生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等級
1982年
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1985年
大慶油田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5年
渤海灣盆地複式油氣集聚(區)帶的理論和實踐--以濟陽等拗陷複雜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為例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2010年6月9日
中國含油氣盆地構造學
2010年度陳嘉庚地球科學獎
參考資料來源:

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截至2010年6月,李德生培養了25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研究生。
  • 寄語青年
對新一代石油人,李德生寄予厚望:“青年人第一要立志,要有志向,為石油工業潛心研究。第二,要敬業,坦然面對遇到的問題。第三,要勤奮,深入現場掌握一手資料。最重要的,要求真務實,講真話”。在李德生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慶祝李院士百歲壽辰活動上,李德生勉勵石油科技工作者,做科學研究工作務必勤奮、誠信、求真務實,堅持培養和鍛鍊自己,以所學所長報效祖國,為祖國石油科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23年7月20日
2022年11月13日
“石油科學家楷模”榮譽稱號
2001年
1994年
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傑出成就獎章
1994年
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榮譽會員
1991年
/
“玉門油田開發建設功勳地質師”榮譽證書
/
美國石油地質學協會終身會員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2016年—2021年
第八屆《石油學報》編輯委員會顧問
2011年12月29日
中國石油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名譽理事
/
中國石油學會常務理事
/
中國石油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
中國海洋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20世紀20年代,李德生在上海的一條弄堂里長大,家境貧寒。兩個哥哥都是國小念完就去當學徒,做工賺錢,貼補家用。
  • 婚姻家庭
1943年,李德生結識了妻子朱琪昌,她是中央大學外文系校友。李德生的大女兒李允晨出生於上海。後三個孩子的名字則是李肅、李玉、李延,分別成了李德生在甘肅、玉門、延長為中國找油的見證。

人物評價

李德生對中國陸相生油理論、含油氣盆地構造類型、陸相湖盆儲層研究、古潛山油氣藏以及裂隙性儲層特徵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地質調查局評)
李德生院士是中國國內石油地質學的泰斗,是中國石油工業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為國奉獻、艱苦創業、矢志創新的百年人生歷程,生動詮釋了愛國精神、石油精神、科學精神的實質核心,精彩演繹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光榮傳統,是中國石油科技界的楷模和學習的榜樣。(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院士評)
李德生在華北石油會戰和四川盆地開氣找石油會戰中均作出了重要貢獻。(南京大學校友網評)
李德生院士為推動祖國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為人師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求實的治學精神,深厚的學術底蘊,感召著青年學者沿著他開闢的科學道路繼續攀登,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者,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院士評)
李德生秉承“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為新中國石油事業的崛起和自立自強奉獻了力量,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時任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院士評)
李德生的百年人生,是一段為國奉獻、艱苦創業、矢志創新的歷程,是愛國精神、石油精神、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他的崇高理想、學術思想和偉大品格,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傳承。李德生的百年人生,始終胸懷赤誠報國的崇高理想,永葆為國找油的初心;始終秉持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勇擔科技興油的使命;始終堅守甘為人梯的無私情懷,肩負科學育人的責任;始終秉承樂觀通達的人生態度,樹立淡泊名利的典範,充分彰顯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擔當。(時任中國石油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焦方正評)
李德生熱愛祖國、勇於探索,為中國石油的快速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尊重科學、堅持真理、敬業奉獻、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是年輕一代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原院長趙文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志強、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原執行副總裁朱偉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何登發等4位院士專家評)
李德生在石油界獻身石油事業的77年,始終站在世界石油科技前沿,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自己的遠見卓識和超凡智慧,致力解決關鍵技術難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耄耋之年仍老驥伏櫪,是廣大石油石化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和典範。(“石油科學家楷模”頒獎詞)
李德生教授在中國石油天然氣地質構造理論研究中成就卓著。(2010年度陳嘉庚地球科學獎評審會評)
李德生一生歷盡艱辛,一生成就斐然。(新華網評)
李德生是新中國石油地質學的開創者、見證者、建設者,他是公認的石油地質大師。(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科學人生·百年”評)
李德生是中國石油地質方面首屈一指的專家,他從不信口開河,任何場合,只要不在發言,就一定在認真作記錄,言必有據。(2012年第12期總第774期《人民畫報》評)

人物影響

  • 李德生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
2022年11月13日上午,李德生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慶祝李院士百歲壽辰活動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舉辦。呂建、李廷棟、翟光明、汪集暘、戴金星、胡見義、賈承造、蘇義腦、袁士義、王鐵冠、孫龍德、陳駿、高福、金之鈞、李陽、趙文智、孫金聲、鄒才能、李寧等兩院院士出席紀念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