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一書由[德] 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所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德] 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譯者:李岩/王彥會
出版年:2016-6
頁數:755
定價:90.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ISBN:9787100120241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旅行時的日記,還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給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後,由其學生整理而成。原書於1907年出版。 本書除了詳細記載了李希霍芬在中國考察時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旅行見聞、經歷、感受,以及對中國城市、農 村、交通、風土人情的評價。日記中不時出現他為了實現科研目標,與中國官民溝通過程中使用的種種有趣手段,讓人忍俊不禁;還有他總充滿自豪地講述他是如何實現“精緻奢侈”的歐式旅途生活的,讓人對他的考察之旅充滿艷羨;最重要的一點是,年輕讀者在跟隨李希霍芬“走完”中國之旅後,能夠從他身上學到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手段,這才是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雖然李希霍芬想要客觀地介紹實際情況,儘量避免用華麗的詞句描繪自己的旅行體驗和冒險經歷,但這仍不失為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旅行日記。
《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由李希霍芬的學蒂森根據他身後遺留的在中國進行考察時的日記、手稿以及數量眾多的私人信件編輯整理而成,出版於1907年。與其學術著作《中國》不同的是,本書更多地記錄了李希霍芬在中國進行七次考察時的所見所聞和個人經歷,是一本生動的旅行日記。其內容豐富,包含了李希霍芬對中國山脈、地質結構、氣候、人口、經濟、文化以及殖民情況的介紹;語言通俗,為讀者了解當時中國的面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李希霍芬在日記中對旅行中的水路交通、各地的物產、人們生活狀況、太平天國運動造成影響、罌粟的種植情況等作出了細緻精確的描述。將該書翻譯成中文,首先對於全面客觀地認識李希霍芬在中國的考察提供了依據,其次為地理地質學界對李希霍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料,更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李希霍芬,德國地理、地質學家,歷任柏林國際地理學會會長、柏林大學校長,曾長期在波恩和萊比錫大學擔任地理學教授,一生出版了將近200部地質地理學著作,其中對中國的地質考察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學術成果。李希霍芬於1868年9月開始在中國進行了歷時四年之久的地理地質考察,足跡遍布 中國13個行省,蒐集了大量的經濟軍事情報。回國後,李希霍芬先後出版了五卷《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依據的研究》,在歐洲地理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他最早提出了中國黃土的風成理論,並且對中國造山運動所引起的構造變形進行了獨到的研究。李希霍芬的研究成果對近代中國地質、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目錄

加利福尼亞(Californien)——中國 1
上海——天津——北京 11
芝罘(山東)——旅行計畫 22
寧波和周邊(浙江) 29
舟山群島 35
從寧波(浙江)到鎮江(江蘇) 43
南京及其周邊 55
在長江下游的旅行 60
去往山東和在山東的旅行 112
從滿洲南部去往北京 163
在北京周邊的旅行 213
在江西、安徽和浙江的旅行 218
從南至北穿越中國:廣州——北京 263
在中國的第一次旅行結束 428
附錄:李希霍芬在中國旅行地圖 440
在浙江、安徽和江蘇的旅行 441
最後一次大旅行 直隸—山西(蒙古)—陝西—四川—沿長江而下 519
第一段:從北京穿過蒙古到西安府 519
第二段:從西安府越過秦嶺山到成都府 618
第三段:從成都府進入山區;沿長江而下 669
結尾:最後一次旅居上海 713
索 引 723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已出書目 746

叢書信息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共67冊), 這套叢書還有 《俄國各民族與中國貿易經濟關係史》,《清代中國的若干問題》,《過失殺人、市場與道德經濟》,《寶卷》,《漢口》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