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江

李希江自幼好武,6歲時即師從八卦掌第三代傳人李子鳴先師(1902—1993)學了三年八卦掌和形意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希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通縣
  • 出生日期:1958年
人物簡介,學拳始末,師承關係,傳統套式,

人物簡介

李希江李希江
60年代,社會動盪,傳統文化被當作破除的對象,原先在京師開館授徒的一代太極拳宗師、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虎臣(1900-1981)此時貧病交加,住進通縣潞河醫院,此時李希江大師的父親李大夫是這家醫院的主治醫院,得遇張虎臣先師,知其為一代宗師,傾盡全力救了張虎臣先師一命。張虎臣先師沒有子嗣,為報救命之恩,又見李大夫之子李希江聰穎好學,於是傾其所有傳授給李希江。作為傳統楊氏太極拳的繼承人,李希江老師的拳法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養生和技擊優良傳統,使瀕臨失傳的傳統楊氏太極拳得以傳承。

學拳始末

李希江生於1958年,北京通縣人。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傳統套路楊氏太極拳的繼承和發揚者。李希江大師習練太極拳和八卦掌多年,傳統楊氏太極拳師承於第四代傳人張虎臣先師,是張虎臣先生收的年齡最小的一個弟子,也是張虎臣先生晚年在家收的唯一一個閉門弟子,是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承人,八卦掌師承於八卦掌第三代傳人李子鳴先生。遵張虎臣先師遺訓,50歲之前不得授徒。為將傳統養生及技擊絕學傳承下去,50歲後始在通州開館授徒。
李希江大師為楊氏太極張虎臣先師的最後一名閉門弟子。張虎臣先生一生教拳授拳,後到通州俱樂部授拳,在上世紀60年代,文革時期趕上破四舊,虎臣先生授拳也受到限制,長時間的精神壓抑,再加上那個年代營養匱乏,虎臣先生得了重病住進了通縣潞河醫院,當時李希江的父親李大夫是這家醫院的主治醫師,使虎臣先生得到了及時並很好的救治,挽救了虎臣先生的生命,虎臣先生為了感謝李大夫的救治之恩,把他的太極拳功夫傳給李大夫的兒子李希江,李希江當時只有9歲,因他有三年的武當內家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的功底,所以學起來很快,加上天生的聰慧好學悟性高,又很勤奮用功,領悟的很快,甚得虎臣先生的喜愛,放學後就到虎臣家中學拳練拳,風雨無阻從不間斷。這個時期虎臣先生已經不外出授拳了,在經濟上李希江的父親李大夫常給虎臣先生一些資助,他只教李希江一人,他又沒有親生兒女,把太極拳一些秘不外傳的東西毫無保留的全部傳授給李希江,李希江放學後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學拳練拳,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虎臣先生每當授拳時都講一些拳意、拳技、拳理、拳法,還經常給李希江拿一些很老的太極拳書籍看,都是楊氏太極拳的真傳秘笈,他把這些書視為真寶,但有一次他的一本書找不到了,誤以為是李希江拿走了,很氣憤,到醫院辦公室找領導告發李大夫,說是李大夫的兒子偷拿走他的書,說書死人死,李希江不能學拳了,這可急壞了李希江父子倆,沒想到過了幾天虎臣先生的書自己又找到了,他很內疚,親自到醫院澄清了此事,並親自到李希江家賠禮道歉,經常到李希江家授拳,且教授很多太極拳絕技,著法勁法變勢的技擊用法,外氣內收,內氣外發功法,尋經拿脈抓筋閉穴法,分筋搓骨法等,並告誡李希江50歲之前不許教拳,李希江謹遵師訊,50歲之後才正式建館教拳,取名為北京元真堂太極拳館  李希江在學習太極拳之前,已跟李子鳴(李鏞)先生學了三年的八卦掌和形意拳,他那時只有6歲,李子鳴是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高徒梁振蒲的弟子,生於1902年,卒於1993年,享年91歲。李子鳴一生練功不綴,他生前任北京八卦掌研究會會長,中國武術協會顧問副主席,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理事顧問,全日本中國拳法聯盟名譽主席,國家嘉其功績授一代宗師“德高望眾”匾。

師承關係

自楊露嬋始創楊氏太極拳,先傳其二子楊班候和楊建候,楊班候、楊建候分別再傳至楊少候和楊澄浦、許禹生,至張虎臣已歷四代。
李希江師從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張虎臣先師。張虎臣先生通州人,生於1900年,解放前(1930年)任河北省通州市(今北京通州區)國術館館長,他一生都在學拳練拳教拳,在長達60多年的習武生涯中,繼承挽救了一些瀕於失傳的楊氏太極拳傳統套路和傳統技法,點穴手法,導氣方法,太極拳內功功法等,張虎臣先生傳教的太極拳,始學於許禹生,繼學於楊少侯,民國十三年(1924年),又在北京致美樓磕頭拜少侯三弟楊澄浦為師。民國十六年(1927年),澄浦師應陳微明邀請南下上海,所以他只師從楊澄甫兩年零七個月,其拳技多得自許禹生和楊少侯。  許禹生的太極拳師從楊門二代嫡傳楊健侯,亦從楊少侯學,身為楊健侯的弟子,從輩份上與少侯並列,發現少侯有非常技藝,也要執弟子禮去討教,千方百計學到手,自1912年起,許禹生相繼發起創辦北平體育研究社、北平體育講習所、北平行健會,著述《太極拳勢圖解》,並主編《體育》季刊。體育研究會邀請武林名流演示、切磋技藝,研究武術理論和拳史。  楊少侯得技於二伯父楊班侯,性情亦酷似班侯,年過半百,性情更加乖僻剛烈,不善交際,所教家傳太極拳難度極大,他傳的拳架,特彆強調技擊實用,推手又哼哈作聲,搭手即打即放,在教拳架時就練打法,即散手套用,學員經常被他發出丈外還摸不著頭腦,很多學員都被他打跑了,所以他的弟子很少,這可能是少侯之技缺少傳人的主要原因,得少侯技最多者當仍屬許禹生,張虎臣,少侯在教拳時稟承“我學什麼便教什麼,我怎么學的便怎么教”的原則,不象現在流行的簡化楊氏太極拳為了適應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各種身體狀況的學者的需要,將楊氏太極拳的高難動作,或捨去或簡化,進行改造,這是簡化楊氏太極拳廣泛流行的原因所在。但楊少侯拳架保持了楊氏太極拳的原貌,原汁原味,所以要格外珍惜。

傳統套式

李希江大師的楊氏太極拳又稱傳統楊氏太極拳,源頭是武當太極拳,拳法有技擊架,也叫小快式,太極拳提腿架,太極拳的架子分高平低三種,這三種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種,大架子求姿勢開展,合於養身,為昔日楊澄浦所授,中架子求各式動作,合乎中庸之道,使內勁不致過頭,並且綿綿不斷,始終如一,為楊健侯所授,小架子求各式緊湊,動作靈敏而迅速,為楊少侯所授,以小架子為最難,每一勢都發寸勁,進退步子很小,手與腰腿尤須一致。還傳授了太極刀、槍、劍套路,單雙龍鳳刺,盤羅棍,傳統三皇炮捶一至六趟拳勁法,太極拳運氣功法,太極拳入門功法。李希江楊氏傳統太極拳基本可概括為三個套路。
傳統套路108式
又稱養生架或正路,共108式,動作必須標準正確,拳架必須符合太極陰陽之理,滿足中醫經絡骨骼學說,才能以意推形,以形導氣,以氣推形,意氣合一,與流行簡化太極拳相比能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每個架式都蘊含著深刻的攻防含義,是楊氏太極拳的養生架式。
具體要求:姿勢準確,松穩慢勻,意氣合一,凝神聚氣,以靜養神,以神煉靈,達到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順其自然。
學習意義:以丹田氣運化為核心,以經絡氣血暢通為目的,養脊骨和脊髓,去病強身,延年益壽。
太極家手
因楊氏家庭只傳給家裡人,很少傳給外人,故名家手,已瀕於失傳。其特點柔綿見長,處處體現出圓、圈、旋的有機交合運化之勢,以腰為軸,帶動周身四肢百骸處處劃圈運動,大弧帶小弧,大圓套小圓,周身形成平圓、立圓、斜圓、八字圓、雲圈圓這些圓的運動,肩圈、腰圈、手圈、腿圈,大小圈、橫豎圈,圈圈相環相繞,相生相剋,是陰陽轉換的圓圈,練圓圈柔韌的亂環術的混元整勁,是由陳氏太極拳的練架、基礎架、功力架演化完善而來。
具體要求:動作鬆柔圓潤,緩柔圓勻,內運外動,注重陰陽變換,圓弧扭絲,動靜結合。
學習意義:身體更柔韌,積柔成剛。
小快式
是一代宗師楊露嬋創編的,出手即招,招招實用,一觸即發,完全是技擊實戰套路。當年楊露嬋名震京師獲“楊無敵”稱號,完全靠的就是太極拳獨有的技擊功夫。太極拳外柔內剛,以小制大,以弱勝強,以巧取勝,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太極防身,錦里藏針。
具體要求:身法似游龍飛鳳,輕快似風,手法則隨心而動,擊出似閃電,出手不見手,步法當隨心踩步,步步奇正八方。
學習意義:提高意與氣的轉換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