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鶴壁市山城區古建築)

李家大院(鶴壁市山城區古建築)

李家大院建築群位於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最大的城中村大胡村,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李家的《李氏家譜》上記載:“實第三子兄弟四人皆以行為名,明洪武二年奉旨攜資自山西壺關縣庶長村遷居湯陰縣西三十五里寺灣村。”

李家大院是以清代中期建築風格為主的古建築群,體現了明清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從建築時間上來說,它比山西的喬家大院還要早200 多年;從建築規模上看,現今保存的雖然不是李家大院建築群落的全部,但是從保存的院落宅第可以看出其原規模的宏大。在北方古民居中,它的大氣與張揚極為罕見。李家大院於2008 年12 月入選河南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家大院
  • 位置: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
  • 入選:河南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
  • 始建:明朝嘉靖年間
建築概貌,民居分析,特徵分析,建築價值,

建築概貌

湯河北岸有名的大胡村十八層李家大岸,緊傍岸邊的就是著名的李家胡同,被民間稱為“小故宮”的龐大古建築群李家大院就坐落在這裡。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群占地50 余畝,共有房屋1500餘間。從村邊的一處高地眺望,一排排灰牆灰瓦的高房拔地而起,每一排都在一條筆直的線上,屋頂與屋頂的瓦片似乎連在一起,幾座較高的樓房點綴其中形如城堡,頂端四周是垛口式女牆和望探口。其建築層數大多為兩層及以上,最高的建築20 余米,每個庭院裡都設有哨衛樓、僕人院、柴院等。整個建築群巍峨壯觀、精雕細刻,四梁八柱、花牆磚雕、屋檐陶獸,無不顯示著當時主人的威嚴與尊貴。
李家大院

民居分析

(一) 大胡村李家大院的規劃選址
古民居和古村落大多選址在山水環聚的地方,體現了規劃與自然相結合、建築與環境相協調的“天人合一”的規劃建設思想。李家大院選址於大胡村的有利因素有四個方面: 第一,大胡村位於太行山脈南部,自然環境良好; 第二,大胡村地處湯河中游,李家大院位於河水北岸,位於陽的翼側,此段河谷寬闊,水流平緩,歷史上的洪水留下了一二十米厚的沖積層,土質疏鬆,顆粒均勻,適宜農作物生長; 第三,大胡村民風醇樸,學習氛圍濃厚; 第四,湯河在鶴壁境內全長十六公里,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2100 立方米/秒,可以行船,先前的官道與水路大致平行,胡壘村地處通衢之地,是山西通往齊魯燕趙的咽喉要道,至今河邊護提十八層河岸碼頭還依稀可見。
李家大院
既有美麗的湯河風景,又有李氏家族帶來的家族文化傳統,李家大院因此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特色。“在其建設的過程中,既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又處處表現出對傳統宗法觀念和秩序的尊重,規劃布局源於自然而又勝於自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規劃建設理念”。
(二)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空間格局
李家大院東西寬有100 米,南北深有400 米,從整體布局上看,整個大院由5 個並排的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這些九門相照的樓院構圖都恰似一個個象徵著吉祥的雙“喜”字。在每處九門相照的院子裡,人站在最北邊的第九道門,可以一眼看到南邊第一道門前的湯河。而只有在過年過節,或者是辦紅白大事的時候,九道門才會同時打開。院內的樓與樓之間建有聯廊,人不用下地就能互相串門走動。
(三)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基本形式
鶴壁市位於河南省北部,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的基本形式是豫北民居的四合院住宅。建築大多採用坡屋頂形式,院子呈東西窄、南北長的“縱長方形”,以院落組織空間。李家大院主樓院中軸對稱,在主從關係、大小、形體等方面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主房位於院落盡端,通常為5—7 開間,一般為上下兩層,局部有三層。廂房位於主房兩側,為3 開間,面寬及裝飾都不及主房。主、次房的開門全部面向院內,窗子大部分開向院內,有極少數在朝向院外的方向開啟高窗。李家大院的空間序列是從正門開始,經過圓門—走天橋—逛後花園最後到達院落最北端的會客樓( 廳) 。李家大院的圓門依然保存完好,天橋倒塌後高高的台階還保存在那裡,只是繡花樓和後花園已經完全毀掉了。後來,會客樓也被拆掉。在李家大院整個院落的東西兩側布置有防護樓,起到防禦作用。“從整個院落來看,四個垂直面圍合成了一個內向的空間,內向而完整的圍合形成了經典的圍合感強的矩形空間”。院中布局緊湊,主次分明,有良好的獨立性和私密性。
(四)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構造特色及特色建築
傳統民居的鮮明特徵離不開建造技藝的有力支持,建築技術也能幫助我們在物質層面更加深刻地了解民居建築本身,因此研究民居建築就離不開對建築技術的探究。
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的結構大多採用“四梁八柱”的建築結構,牆中設磚柱或木柱支承,柱上架梁,類似現代建築的框架結構,有“牆倒屋不塌”之稱。李家大院的建築俗稱為“方三丈”,房子四面牆寬均為10 米,是方方正正的大瓦房,其後牆的厚度為1 米,前牆為木質隔扇,裡面冬暖夏涼。所有建築均採用木製門窗,屋頂形式多為坡屋頂。房屋單面開窗,進深都較小,開間寬敞,以滿足室內採光需要。院內的地面青磚鋪底,逐層增高。底下留存水道,即使下再大的雨水,院內也不會存水。屋頂臨院的一側房檐採用坡屋頂形式,其餘部分為坡向朝里的平屋頂,這樣每逢雨雪天氣,屋頂上的水就會全部流到院裡,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家大院外牆很高,不開窗的實磚牆有四層樓高,有很強的防禦性。門前有上馬石、拴馬石。
李家大院(鶴壁市山城區古建築)
李家大院樓房建造所使用的磚瓦,都是為了配合房屋的結構和造型而特別燒制的,在外觀上和材質上,都與普通的磚瓦不同。每一處樓院,都是一個配套完備的體系,除了那些方正威嚴的主樓、會客樓外,還分別配有許多瓦房。
李家大院有兩處特色建築。一處是位於大院西邊院落里的奢華高貴的“女兒樓”,它高達20 米,在整個建築群里尤為突出。據說這是當年大院裡家族中一個地位很高的寶貝千金居住的場所。據族譜里記載,當時為蓋這座樓,一共買下了18 窯磚。從窗欞的雕刻,到牆體的修飾,該樓比起其他樓房,明顯要精緻許多。只是由於年久失修,一次地震在牆體上留下了一道很大的裂縫。另一處是位於李家大院東西兩側的兩座威嚴聳立的防護樓。其中有一座哨衛樓保存完好,它高達20 多米,共5 層,地下1 層,地上4 層,是整個大院裡最高的一座樓,比附近現代建築的6 層樓房還要高出許多。哨衛樓結構複雜,布局嚴密,地上第一層的地面為活動地板,下面則隱藏著深達數米的陷阱,這是為防禦外人入侵而專門建造的。哨衛樓也叫看家樓,樓頂上的女牆和探口伸向半空。大院裡高高聳立的幾座哨衛樓彰顯著當年大院主人的高貴和威嚴。而且,在防護樓的頂層堆放著石頭、磚、瓦等堅硬物,可以作為武器,攻擊入侵者。
(五) 李家大院古民居的建築色彩及裝飾藝術
李家大院古民居院落中建築的色彩以磚紅色和暖灰色為主。淡青色的磚石帶給人含蓄、高雅之感,灰色使人感到平衡和愜意。民居採用了彩度非常低的灰色調,生活在灰色村落中的人們也生就了謙遜、沉穩、含蓄、優雅、中庸的品格特徵。“這種灰色的民居與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昭名分,辨等威’的思想觀念密不可分”。暖灰色性溫,是視覺最願意接受,人類最熟悉、最親近,最容易與其他顏色和諧匹配,最符合中華民族固有的含蓄、中庸和主張“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的顏色。
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的裝飾和其中的建築一樣樸實。它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上都體現了精湛的古代建築技藝。裝飾以磚雕、石雕、木雕、彩繪為其藝術特色,石雕和磚雕主要出現在門樓、屋角裝飾、窗台、門墩等處。雕刻刀法細膩、做工精美、千姿百態、造型逼真,匯集了建築學、繪畫、文學、書法、雕刻、工藝美術等藝術特點,具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觀賞價值。木雕裝飾和彩繪主要集中在屋檐處木構件、窗欞、屋門、梁、柱等處。“李家大院保存下來的兩個圓門上,清晰地保留著‘宜風、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樣,這些文字都是與磚燒製成一體的,非常精巧”。燒制或雕刻在牆體上的字,有的是對聯,有的則是一棟房子門頭上雅致的名字,不僅字跡清晰,而且書法很見功力,其中保留的一處石雕對聯,上聯“女無不愛,媳無不憎,勸天下家婆減三分愛女之心而愛媳”是勸婆子對兒媳好的,下聯“妻何以順,親何以逆,願爾輩人子將一點順妻之意以順親”是勸兒子孝順雙親的。“適當的裝飾處理使得建築看起來更加親切宜人,透露出建築在規整格局中蘊含的活潑個性,營造出濃郁的生活氣氛”。

特徵分析

通過對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群以北方傳統四合院形制為基礎,結合周邊地質環境,整合建築布局、材料結構以及構成建築物的各方面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建築形態特徵。“民居建築產生於一定的歷史環境中,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傳承、發展,造就了這一地區民居的特徵。
對於研究民居建築而言,在技術、理論上的分析是必需的,而由於民居建築的獨特性質,從它產生的社會、文化、地理環境等因素來建立感性的認知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感性的認知更容易幫助我們整合多方面因素從而建立起對民居建築全面、系統的了解。
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是在豫北一帶特殊地理環境中孕育和發展的,是人們生產、生活傳統的空間產物,是在歷史的進程中吸收各種文化形式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築產物,是明清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諸多內容的重要載體。所以它既有地域環境造就的普遍性,也同時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建築價值

大胡村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群設計精巧,工藝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明清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極高的觀賞、旅遊和歷史價值,也是一座獨特的古代建築藝術寶庫,對研究豫北地區傳統民居建築,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民居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研究明清建築藝術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