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培泉,1935年6月29日生,汶陽鎮西濁村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培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汶陽鎮西濁村
  • 出生日期:1935年6月29日
  • 職業:教授
  • 信仰:共產主義
個人經歷,人物成就,

個人經歷

1950年至1956年,李培泉先後在汶上縣中學和泰安二中讀書
1956年考入山東省師範大學化學系本科,1958年參加山東省科學院化學所鈾的提取工作,並分配在濟南。
1959年調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進修,於同年7月分配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從事海洋同位素化學的研究。
1979年從研究實習員提為助理研究員,
1986年提為副研究員(副教授),
1994年提為研究員(教授)。
1956年入黨,在研究所從事過20餘年的黨的支部領導工作(縣團級)和研究室業務管理工作。
1981年與其他幾位教授一起組建成立了中國海洋湖沼化學學會,並先後任常務理事、秘書長、副理事長等職。同時擔任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化學學會副秘書長。組織參加主持了多次全國性學術交流會,發展了近千名海洋化學家會員,對學會的建立發展、學術交流和海洋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現為歐州放射生態學會(IUR)會員,青島市環保學會輻射專業學會副主任,青島輻照中心技術顧問。
1959年以來一直從事同位素海洋化學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放射化學組,並一直任組長。
1989年至1990年,應美國奧里岡大學副校長GTKeller和海洋學院副院長GFSMAII 邀請,以訪問教授身份去美國進行研究合作。
1983年乘科學一號調查船以海洋學家身份去日本訪問,80年代參加了西太平洋考察。在研究工作中先後參加了核武器實驗後的放射性污染調查;中國黃、渤、東海放射性研究;二機部(現為核工業公司)、六機部、高教部和科學院下達的核艦艇放射性稀釋因子的研究;衛生部全國海洋食品放射性調查;黃河口40多種同位素和元素的地球化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超鈾元素的研究;國家10多個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評價;並為青島興建了輻照中心,從而推動了高新技術的套用。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撰寫和《山東海洋志》的編寫工作。

人物成就

幾十年來,李培泉開拓和發展了海洋放射化學的科學方向和內容,在海洋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超鈾元素、中子活化分析及元素地球化學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同時在用示蹤法研究水體及污染物擴散規律、沉積年齡測定及環境評價方面也作了深入的工作。著有“海洋放射性及其污染”和“渤黃東海水化學”專著,分別獲1987年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3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核艦艇廢水擴散規律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河口沉積物中元素活化方法及41種元素的地球化學研究”獲1992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和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總計獲各種獎11項,發表論文(中、外文)80餘篇,近200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