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危石

李危石

李危石,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副教授。

現任骨科副主任,北京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北京康復醫學會骨科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委員等職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危石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專業:骨科
  • 學歷:博士
  • 教學職稱:副教授
  • 執業地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研究方向,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科研成果,學術兼職,獲獎情況,主要論文,著作譯作,

研究方向

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微創、腰椎畸形等

教育經歷

1990年-1997年 白求恩醫科大學七年制專業 臨床本科碩士連讀
1997年-1998年 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住院醫生
1998年-2001年 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 博士研究生

工作經歷

2001年-2005年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主治醫師
2005年—2011年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副主任醫生
2011年-至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 主任醫生
曾赴新加坡、德國參加脊柱胸腔鏡微創培訓,赴美國學習腰椎MIS-TLIF技術,赴荷蘭學習椎體成形術。2008年作為AO-Spine的短期Fellow在美國UCLA大學附屬醫院學習,2009年全年國家公派在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作臨床和科研Fellow。

科研成果

  1. 2015年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項目基金,項目負責人
  2.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
  3. 2014年北京市科委首都健康培育基金,項目負責人
  4. 2011年國家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優秀歸國人員基金,項目負責人;
  5. 2010年教育部歸國人員基金,項目負責人;
  6. 2010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歸國人員啟動基金1項,項目負責人;
  7. 2009年國家機器人重點實驗室開發基金,項目負責人;
  8. 2007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青年骨幹基金1項,項目負責人;
  9. 2015年國家科技部863項目子課題負責人;
  10. 2011年國家科技部衛生行業專項基金第二單元:慢性脊椎退行性疾病及畸形階梯治療方案的確立和臨 床路徑研究,主要成員。
  11. 2010年北京市科委重點項目基金1項,主要成員。
  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要成員,題目:應力在胸椎黃韌帶骨化中分子機制的研究;
  13. 北京大學985一期骨科重大課題1項,主要成員,題目:胸椎黃韌帶骨化症的臨床與研究;
  14. 北京大學985二期骨科重大課題1項,主要成員,題目:腰痛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臨床研究;

學術兼職

  1. 北京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
  2. 北京康復醫學會骨科分會副會長
  3. 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4.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工作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5. 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委員
  6.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副主任委員
  7.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委員兼秘書
  8.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9. AO脊柱學會講師
  10. 中國修復與重建雜誌編委
  11. 中華骨科雜誌審稿專家

獲獎情況

1、2006年中國脊柱脊髓雜誌對建刊15年來所發表的全部論文進行評比,所發表的文章“前後路聯合手術治療胸腰段後凸成角畸形”獲得優秀論文獎。
2、06年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年會上,所投稿件獲得大會優秀論文獎。
3、2012年COA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三等獎“正常國人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的影像學研究”
4、2013年中華骨科雜誌優秀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
5、2013年 胸椎管狹窄症 獲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獎
6、2014年5月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工作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全國十佳中青年醫師提名
7、2015年中國脊柱脊髓雜誌第三屆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

主要論文

1、 李危石,陳仲強,黨耕町等. 上胸椎角狀後凸畸形的診治分析. 中華外科雜誌,2002, 40(1):52-54.
2、 李危石,陳仲強,郭昭慶等. 前後路聯合手術治療胸腰段後凸成角畸形.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4, 14(11):645-648.
3、 李危石,陳仲強,郭昭慶,等.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症的比較。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05,15(1):20-23.
4、 李危石,陳仲強,曾岩等.胸椎後縱韌帶骨化的臨床特點及治療策略.中華骨科雜誌,2007,27(1):15-18.
5、 李危石,陳仲強.胸腰段角狀後凸畸形的臨床診治.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6,21(12):13-14.
6、 李危石,陳仲強.PLIF技術套用與進展.繼續醫學教育,2006,20(12):84-86.
7、 HAO Chou-kuan, LI Wei-shi, CHEN Zhong-qiang. The height of the osteotomy and the correction of the kyphotic angle in thoracolumbar kyphosis. Chin Med J 2008; 121(19):1906-1910. 通訊作者
8、 LI Weishi, LI Gang, CHEN Zhongqiang, Kirkham B Wood. Sagittal plane analysis of the spine and pelvis in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Chin Med J 2010; 123(21):2978-2982.
9、 李危石,陳仲強,Kirkham B Wood.成人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脊柱-骨盆矢狀位平衡分析.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1,21(3).
10、李危石,陳仲強,曾岩,齊強,郭昭慶,孫垂國. 胸椎及胸腰段角狀後凸畸形對骨盆矢狀位形態及序列的影響. 中華外科雜誌,2011,2
11、Weishi Li, Shaobai Wang, Qun Xia,et al. Lumbar facet joint motio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at affected and adjacent levels. Spine, 2011,36(10):E629-637.
12、Weishi Li, Darren R. Lebl, Kirkham B.Wood.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Surgery versus Conservative Care. Alex Vaccaro, Jason Eck.Controversies in Spine Surgery: Best Evidence Recommendations. Thieme, 1 edition, 2010,9月.(作為第一作者完成英文書籍一章的編寫)
13、孫卓然,李危石. 骨盆矢狀位形態參數在脊柱外科的套用. 中華外科雜誌.2012 50(12):1147-1150
14、李危石,孫卓然,陳仲強. 正常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的影像學研究. 中國骨科雜誌.2013 33(5):447-453
15、Weishi Li,MD,Zhuoran Sun,MD,Zhaoqing Guo,MD,Qiang Qi,MD,Sang Do Kim,MD,Yan Zeng,MD,Chuiguo Sun,MD,and Zhongqing Chen,MD. Analysis of Spinopelvic Sagittal Alignment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Angular Kyphosis. Spine 2013. 38(13):813-818
16、Weishi Li,MD,Shaobai Wang,SM,Qun Xia,MD,Peter passias,MD,Michal Kozanek,MD,Kirkham Wood,MD,and Guoan Li,PhD. Lumbar Fzcet Joint Motio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ave Disc Disease at Adjacent Levels. nih Public Acces 2013
17、鄭楊,李危石,陳仲強等. 微創與開放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腰椎單節段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療效比較.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4,24(12):1064-1071.
18、王小平,李危石. Delphi法及其在臨床醫學中的套用.中華外科雜誌,2014,52(1):7-10.
19、孫卓然,李危石,陳仲強等.正常國人脊柱-骨盆矢狀位序列擬合關係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5,25(1):1-5.
20、費晗,李危石,孫卓然等. 退變性腰椎側凸脊柱-骨盆矢狀位影像學特點. 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5,25(6):528-540.

著作譯作

參與編寫《脊柱外科學》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