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趾源

朴趾源

朴趾源(1737年---1805年),韓國李朝末期學者、詩人、小說家,“北學派”代表人物。字仲美,號燕岩。曾隨堂兄朴明源率領的使團到中國祝賀乾隆70 歲生日,遊歷了北京和承德,主張實學派,對文學發展起了較大貢獻,1805年12月10日病逝於漢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朴趾源
  • 別名:燕岩
  • 國籍:韓國
  • 出生地:漢城
  • 出生日期:1737年
  • 逝世日期:1805年
  • 職業:詩人、小說家
  • 代表作品:《虎叱》、《許生傳》、《熱河日記》
人物介紹,人物經歷,創立學派,主張思想,人物評價,個人作品,

人物介紹

朝鮮王朝正祖末期學者、詩人、小說家、實學家。字仲美,號燕岩。1737年3月5日生於漢城一封建貴族家庭。幼失父母,由祖父撫養成人。16歲時從實學派思想家李亮天(榮木堂)學習文言。年輕時未應科舉,1777年隱居黃海道金川郡燕岩峽,廣泛研究農耕方法。後遊歷名山大川,接觸人民生活,研究社會。1780年 6月,隨堂兄朴明源率領的使團到中國祝賀乾隆70歲生日,遊歷了北京和承德,與當時的學者尹嘉銓王明□多次進行筆談,切磋學問。同年8月回國。1786年進入仕途,曾任監役、漢城府判官安義縣監、沔川郡守、襄陽府使。他直到1801年從“襄陽府使”之職隱退,一直在為改善百姓的生活而努力。
1805年12月10日病逝於漢城。

人物經歷

公元1737年2月5日,他出生在一個世代生活在漢城的名門家庭。而他的胎夢也十分特別,是一個把五嶽壓在筆下的夢。然而,朴趾源過早地失去了父親,是被爺爺撫養長大的,他直到16歲結婚以後,才開始正式讀書學字。在他30歲左右的時候,他通過與實學家洪大容的交流,開始了解西方科學。
也許正是因為他較晚才開始讀書習字,所以,他才能用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撰寫出《兩班傳》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描寫的故事是,一名書生喜愛讀書卻迫於生計,用錢買官,但最終因厭倦兩班階層的虛偽生活,又重新回到平民生活。這部小說對朝鮮王朝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赤裸裸的批判和諷刺。

創立學派

朴趾源這種用獨特體裁對兩班階層進行了無情揭露,在社會引起了不小的風波,這也使他擁有了許多的追隨者。當時,李德懋朴齊家柳得恭李書九等後來的著名學者都曾是燕岩的學生,他們在18世紀後期曾推動了朝鮮王朝知識社會的變革。他們主張積極地接受清朝的文化,因此世人稱他們為“北學派”。
實際上,朝鮮王朝在經歷了“丁卯胡亂”與“丙子胡亂”之後,一度出現了攻打清朝的“北伐論”。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780年6月,朴趾源與其堂兄朴明源跟隨祝賀清朝乾隆壽辰的使節團,越過鴨綠江來到北京、熱河等地,又於同年10月末回到漢陽。這樣,朴趾源在中國生活的這5個月時間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在他的眼中,一直被看作是女真部族統治的清王朝,已經牢牢地掌握著中國的政權並引領著先進的文化。因此,朴趾源在中國的這段時間裡,對清朝的許多細節都作了仔細的觀察和記錄,並分26卷10冊撰寫了《熱河日記》。他在這部作品中主張學習清王朝的先進技術與流通程式,讓落後的朝鮮王朝也變得富強起來。他的這種思想也吸引了許多年輕學者,由此而形成了北學派。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強調,應利用厚生思想的實學,並把北學的精神在現實中體現出來。

主張思想

朴趾源繼承了實學派先驅者柳馨遠李瀷的先進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極力提倡研究現實問題,學習先進文化、技術,主張改革現行不合理的制度。他反對儒家的“修身齊家”和“治心養性”,主張“利用厚生”。例如在《課農小抄》和《限民名田議》等文章中,就提出了改進耕作方法和限制土地所有等進步主張。他在文學上反對盲目仿古和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主張“文以寫意”、“法古創新”和“模寫真境”,對實學派思想和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人物評價

朴趾源想要造福社會的這種熱情並沒能改變18世紀的朝鮮王朝。他的追求反而成為了違反理學的異類思想,最終埋沒於“文體反正”運動中。1792年10月19日,正祖對來自中國的“明清小品”以及“稗官雜書”下達了禁令,對士大夫階層的文章進行了全面檢查。這是朝鮮王朝開展“文體反正”運動的標誌,旨在復興古體文,並改革一些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墮落文風。而朴趾源的《熱河日記》則被認為是敗壞朝鮮王朝文風的元兇。
1805年,燕岩逝世。以後,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作為時代的先驅者,反而受到越來越高的評價。
在他的代表作《虎叱》、《許生傳》、《熱河日記》中,無不展現著擺脫時代束縛並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進步學者的面貌。因此,至今,他的作品依然能夠吸引那些追求新生活的讀者。可以說,朝鮮復興的18世紀,人們稱之為新時期,那時的成就是離不開燕岩為了追求新世界而付出的努力的。

個人作品

他在文學上成就最大的是小說和散文。流傳下來的有 9篇用漢文寫的短篇小說,除《許生傳》和《虎叱》外,收錄在《放瓊閣外傳》中的《馬駔傳》、《穢德先生傳》、《閔翁傳》、《兩班傳》、《金神仙傳》、《廣文傳》、《虞裳傳》,都是他青年時代的作品。其中不少篇以辛辣的諷刺筆法,揭露社會的種種黑暗。《兩班傳》選自《朴燕岩選集》,寫一個不事生產、空談禮教的“兩班”(貴族出身的迂儒士族的尊稱),因無力償還積欠的官糧,具結出賣兩班“名份”,而買主發現它竟“不值一錢”。《虎叱》寫北郭先生與寡婦私通,被人發現,半夜逃到野外,被一隻老虎斥為“天下之巨盜,仁義之大賊”,揭穿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學者的偽善面目。《穢德先生傳》寫掏糞者的勤勞和儒學者吃喝玩樂的寄生生活。《許生傳》寫棄學經商的許生和“邊山群盜”(即農民起義軍)在無人島上建立了一個作者所理想的平等社會。《熱河日記》(26卷10本)是一部紀行文學作品,詳細記述了作者1780年出使中國的見聞,有沿途風景和風俗人情的描寫,有和中國人士交遊的記述。書中有關政治、經濟、哲學、文化、歷史、天文、地理等的記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他創作的漢詩約40餘首,如《叢石亭觀日出》、《道中乍晴》、《田家》等,大多描繪農民辛勤勞動的場景和田園景色。
朴趾源很多作品長期以抄本流傳。1900年出現了一部兩卷本的選集;1916年,朝鮮詩人金澤榮在中國上海將他的部分著作編為 3卷本的《燕岩集》出版;1931年朝鮮出版了包括他全部著作在內的 6卷本《燕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