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木雕

朱金木雕

朱金木雕又稱漆金木雕,是浙江省寧波市的漢族傳統工藝品“三金”(金銀彩繡、泥金彩漆、朱金木雕)之一。以樟木、椴木、銀杏木等優質木材作原料,由浮雕、透雕、圓雕等形成。運用了貼金飾彩,結合砂金、碾金、碾銀、瀝粉、描金、開金、撒雲母、鋪綠、鋪藍等多種工藝手段,並塗以中國大漆而成。木雕構圖飽滿,造型古樸典雅,雕刻精美,內容多是喜慶吉事、民間傳說等,具有寧波獨特的地方風格。唐代高僧鑒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的招提寺,就採用了很多朱金木雕做裝飾,其中講經殿、舍利殿等的朱金鏤雕風格與現存的寧波阿育王寺裝飾雕刻十分接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金木雕
  • 所屬年代:漢
歷史,製作流程,選材,雕刻,髹漆妝金,工藝特色,取材,藝術效果,套用,萬工轎,歷史傳承,群仙祝壽圖,盛傳不衰,

歷史

朱金木雕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漢代。1953年發掘的祖關山漢墓中曾經發現過漆器的痕跡。唐宋時期,由於禮制的限制,朱金漆木雕並沒有進入普通人的生活,而是被廣泛套用於各大寺院,例如天童寺雪竇寺七塔寺等。朱金木雕的一大用途是用於製作匾額。宋代宋高宗宋孝宗曾經御書寧波阿育王寺匾額,這些匾額全部採用朱金木雕工藝製作。製作佛像是當時朱金木雕的另一大用途。日本大德寺京都國立博物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中所藏寧波古代佛教繪畫中均體現出佛殿的紅柱和金漆屏風。南宋時,藉助海上絲綢之路,寧波木雕工藝與日本的木雕工藝產生了交流和融合。寧波的絲織、漆料和建築、雕刻工藝傳入日本,同時,日本的黃金、砂金和描金物品也傳入寧波,寧波的朱金木雕工藝因而得以豐富。
明代,寧波的木雕從業者受到“匠戶制”的組織,開始為官府服役,從而產生明顯的世襲專業分工。晚明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朱金木雕開始從官府和寺院進入民間富戶,並在祭祀和高檔器皿中得到套用。清代開放手工工匠自由經商,此時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商號和作坊。晚清五口通商之後,寧波朱金木雕藝人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開始湧入寧波城內,成立行會等組織,並將當時時興的京劇和西洋題材納入到木雕創作之中。民國時期,寧波富商在家庭裝修上大量採用朱金木雕工藝,同時民間婚禮、賽會、集市的盛大排場也使得朱金木雕的套用盛極一時。
抗日戰爭時期,朱金木雕行業蕭條,優秀藝人紛紛返鄉躲避戰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段時間,朱金木雕曾有所發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了較大破壞,直至改革開放才有所恢復。

製作流程

選材

朱金木雕所選用的木材並沒有嚴格的要求,選用樹種多為本地常見的等,木材做到不裂、不變形、無蟲蛀和腐朽即可使用。但對應不同的用途,也會有不同的選材要求,銀杏黃楊等樹木常常由於紋路細膩平直被用於精雕細刻。在雕刻時,由於新木材的含水量較高,故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朱金木雕所使用的多為老木。雕刻從業者也多備有存貯場用於存貯木材。在雕刻前,木材將被長時間自然乾燥,通常時間長達數月,當下在工廠生產中也使用烘板機節約木材準備的時間。此後需要進行的是補洞和鑲拼的工藝,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木材並獲得較大體量的雕刻作品。同時由於漆工的存在,不會影響成品的外觀。

雕刻

朱金木雕的雕刻過程主要包括製作圖稿、刷樣上板、打坯和修光步驟。
製作圖稿俗稱“打圖樣”,需要從功能、尺寸、造型等方面統籌考慮,從而確定雕件的尺寸和厚薄,因而大都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通盤考慮。與中國傳統山水畫“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尺寸不同,朱金木雕在尺寸上常常人馬大於建築,且採取誇張的方法突出人物的特點,例如“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武士挺胸”。
刷樣上板指的是利用棉紙拷貝原有的圖樣,此後在構件上刷上薄膠,最後將拷貝後的棉紙對準後刷粘到板上。現在也常常使用複印的方法。

髹漆妝金

髹漆妝金是朱金木雕的關鍵工藝。之前的雕刻在構件上形成的布局、層次與漆工相契合,雕刻時給上漆以一定的發揮餘地,彼此不分家。舊時工匠也大都既能雕也能畫,因而有“雕花帶(兼)漆匠,泥水帶(兼)木匠”之說。
在正式開始髹朱妝金之前,首先需要進行的是木胎抄漆工藝,以提高構件的表面性能。抄漆之前,首先清理構件,去除木屑和灰塵,並在構件缺陷處打上三角槽。此後填膩子,將缺陷處填補平整。填膩子之後便可進行抄漆。抄漆採用生漆與麥糊一比二的配比,將漆液在構件表面薄而均勻地展開。此後進行反覆打磨和上漆工藝,以達到上朱漆和妝金的要求。對於包含大量拼接的構件,在髹朱妝金之前還需要進行糊夏布工藝以達到平整表面的目的。這一工藝直接將塗有生漆與麥糊一比一配比的麻布和構件貼合,此後颳去膩子。
接下來便是正是的髹朱妝金工藝。髹朱妝金不僅僅是修補構件的缺陷與不足,更重要的是進行再創造。這一步驟的主要工藝包括配朱、上朱、行金底、剪金箔、貼金、掃金、撥朱、上泥銀、上彩、開臉等工藝。
髹朱所用的朱漆是由研磨後的銀硃粉和配油均勻混合後配合等比例的生漆製成,色彩略淺於大紅,古時稱為正色。上朱前清理雕版,此後塗刷朱漆並經過反覆的砂磨上朱直至達到滿意的效果。完成上朱的雕版即可進行貼金。在貼金之前,必須在雕版上附著膠粘物,稱為“底”或“地”,鋪設這種膠粘物的步驟也可稱為“行金地”。行金地所使用的材料為生漆調配油(熬煉過的熟桐油)加入少量銀硃,塗刷後待到乾燥至七八成時即為貼金最佳時機。在貼金工藝中,採用的材料主要為金箔,也有採用其他金屬箔加以罩漆形成。對於較大的表面,貼金多造成分塊的痕跡,並不雅觀。對此,有掃金和泥金的方法予以彌補。對於雕版中人物的面部和手,常常採用塗覆泥銀的方式予以裝飾。此後刷上罩漆以進行保護。最後的步驟為在人物面部繪製眉毛、眼臉、眼珠、頭髮等,稱為開眼。

工藝特色

朱金木雕工藝已有1000多年歷史。它源於漢代的雕花髹漆和金箔貼花藝術,屬彩漆和貼金並用的裝飾建築木雕,多用於寺廟的建築裝飾與佛像製作。

取材

寧波朱金木雕的人物題材多取自京劇人物的姿態和服飾,稱之為“京班體”。據傳,100年之前寧波城內有一位徐莜照師傅,能雕大過一丈、小至一寸的各類人物。他每次從城隍廟看戲回來,戲裡人物的骨架就想好了。京班體的構圖格局,均採用主視體,將近景、中景和遠景處理在同一平面上,前景不擋後景,充實飽滿,井然有序;在表現手法上,採用“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武士挺胸”的民間表現手法,使傳統的寧波朱金木雕妙趣無窮,引人入勝。

藝術效果

朱金木雕的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繪和貼金,所以有“三分雕,七分漆”之說。正是這種工藝,使朱金木雕產生了富麗堂皇、金光燦爛的效果。

套用

朱金木雕自明清以來普遍套用於民間日常生活,如日用陳設、佛像雕刻、家具裝飾,特別是與人民生活關係密切的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轎。寧波有句老話講:“一世做人,半世在床。”所以過去老一輩的寧波人對木床雕刻特別講究,至今在寧波的鄉下或漁村,還能看到雕花的大木床仍是結婚的必置器物。到浙江博物館寧海十里紅妝”等處參觀,還可以看到流傳下來的“千工床”。那是舊時地主大戶人家的家具,費工浩大,甚至做一張床有花工三千的;床內四周雕刻繪畫,床外層層樓閣掛麵,貼金朱漆極其富麗,而且梳妝檯、點心盒、文具箱以及馬桶等生活用具一應俱全,床內床外猶如一座小型的宮殿。這種奢華的“千工床”,普通老百姓是無緣享受的。

萬工轎

與“千工床”齊名的“萬工轎”,卻可供民女婚嫁乘坐。“萬工轎”寧波人俗稱“花轎”,又因轎上雕有100多個小人物,也叫“百子轎”。說起“萬工轎”,在寧波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南宋小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一個寧波村姑救了他。趙構答應將來派人接村姑入宮,以她身上的青布襴為憑。但所約暗號泄露,派來的人只見家家戶戶都掛著青布襴。趙構只好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準許戴鳳冠霞帔,乘龍鳳花轎。於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之風愈來愈盛,花轎製作也愈來愈考究。“萬工轎”通常高3米,寬2米,有7層樓閣,5座主亭,稱為“五嶽朝天”;中亭頂上站著威風凜凜、手擎毛筆的“魁星點狀元”,四周用朱金雕刻層層裝飾點綴,再襯以繡片、珠翠、流蘇、鏡片。有姑娘出嫁的人家可以到專門的店鋪去租用。現在的寧波車轎街就是因為當時有不少店專營轎子出租而得名。
除了“千工床”、“萬工轎”以外,用於迎神、賽會、燈會的雕花朱金木船、鼓亭、台閣等,也都稱得上絕妙的精品。

歷史傳承

20世紀40年代,朱金木雕逐漸趨衰落,民間僅有少數藝人製作。為保護、發展這一傳統工藝,1964年寧波工藝美術廠開始生產朱金木雕。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和日本市場,有的被當作國賓禮品贈送來訪的國家元首。該廠最具代表性的朱金木雕作品,是一座氣勢宏大、製作精美的“群仙祝壽”屏。

群仙祝壽圖

據當年在該廠工作的陸順法先生回憶,1973年,正是“文革”後期,上海外貿公司要求寧波工藝美術廠設計製作一件具有寧波傳統特色的作品。當時鄧小平同志已經復出,力圖把經濟搞上去。寧波工藝美術廠也一心想抓生產。大家群策群力,最後決定製作一座規模空前的朱金木雕屏風,畫面採用清末名畫家任伯年的大型金底工筆畫“群仙祝壽圖”。在寧波老朱金漆藝師傅方明祥的指導下,40餘名工人苦幹了5個月才完成這件作品。整座屏風長5.4米,高3.6米,厚1.2米;屏頂飛檐翹角,檐下斗拱層疊,瓦當圖案為龍,滴水圖案為鳳,兩側柱上飛龍盤旋,底座裝飾獅踞龍舞,整座屏風總計大小240條龍;主畫面是王母娘娘和各路神仙等108個人物,姿態各異,形神兼備,臨風衣裾飄逸,天上祥雲繚繞;層次豐富,構圖飽滿,朱金並置,金碧輝煌。在完工出運時,卻遭到了造反派的阻攔,他們勒令把屏風抬到月湖畔的一座古庵里,給這個封資修“大毒草”“消毒”,並要設計人員上台檢討。但造反派萬萬沒有想到“批判會”居然成了“展示會”,附近民眾聞訊,成群結隊前來參觀,嘖嘖稱讚不止。批鬥鬧劇在口號聲中草草收場。
這座“群仙祝壽”屏後被日本客商重金購置,陳列於日本富士飯店大廳中。

盛傳不衰

朱金木雕自漢、唐、宋以來盛傳不衰。廟宇、祠堂、居民建築、花轎、木床等無不施雕上漆。寧波保國寺保存的朱金木雕千工床、萬工轎,朱金輝煌,巧奪天工,集朱金木雕之精華。以萬工轎為例,花轎採用木質鏤花,朱漆鋪底,金泊貼花,夾以鏡片,玲瓏剔透。作為寧波傳統工藝的朱金木雕,早在唐代就已從寧波東傳日本。唐高僧鑒真在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第二代東渡日本時,船到明州(寧波)狼溝浦時,遇到風暴,船被擊破,被明州地方官員安置於阿育王寺時,他曾研究和考察寧波工藝美術,東渡日本時帶去的就有從事朱金木雕的工匠。鑒真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渡日成功,住奈良東大寺。此寺為日本奈良朝第一有名的寺院。鑒真於公元755年11月在該寺講堂,運用朱金木雕工藝塑造二丈五尺長的千手觀音安置其中。公元756年6月,日本對武帝遺物向大佛獻納,有佛百鋪,盧舍那佛,觀音一鋪,純金觀音一軀作成。這些雕像工藝,有鑒真和他率領的明州、揚州雕塑師參與。東大院的獻物,也包括了鑒真帶去的工藝珍品在內。同時,由鑒真和他的弟子創建的日本唐招提寺內部,也多是用寧波式的朱金木雕作為裝飾,其講經大殿、舍利殿西北隅開山堂的朱金木雕風格則與寧波阿育王寺相仿佛。可見,朱金木雕這朵奇葩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日本盛開,成為中日友誼的歷史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