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赤霓

朱赤霓

朱赤霓,字紫綬,是早期跟隨孫中山的老同盟會員。原籍新會縣丹灶鄉(今江門市郊區)肇恆里。其父朱乙藜,一向旅居馬來亞巴羅端洛埠。赤霓是在馬來亞出生的。至六歲時,始由其父帶返國,在鄉讀書。至14歲(1891年),他經族兄朱竹銘介紹,去廣州杉木欄廣祥號做後生(學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赤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江門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基本信息,重大歷史,

基本信息

朱赤霓,男,字紫綬,祖籍廣東江門。他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奔走於南洋各地,發動華僑捐款,籌集軍費支持廣州起義和討袁(世凱)運動,成為孫中山的摯友。
1920年被馬來西亞當局以禁止政黨活動為藉口驅逐回國。他曾先後在廣東礦務處、鹽運使署任職,1922年在廣州先後被委任為大元帥府顧問、國營實業管理委員會委員、兩廣鹽運使署省河督配局局長。
1924年他返回江門,在書院路經營廣恆煙莊。江門工商界成立商民協會,他被選為常務委員。他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捐資建丹灶鄉善堂,興辦丹灶國小,出任西江鄉師範校董事會主席。他1927-1928年任新會縣事委員會委員、江佛公路築路委員會主席,1933年任瓊崖(海南省)實業局局長,1935年到廣西賀縣主辦礦務,1943年在廣西賀縣病逝。

重大歷史

朱赤霓於1920年被馬來亞當局驅逐出境,回國後他住省財政廳處,並先後被任命為大元帥府顧問、國營實業委員會委員、兩廣鹽運使署省河督配局局長。他不願當官,任職期限很短,便功成身退。1924年,他應堂弟朱巽行的邀請,回江門市書院路廣恆煙莊任經理。
朱赤霓熱心家鄉的公益事業。1927至1928年,由他發起,並向海外廣大華僑鄉親募資集股,築建由江門的白土至鶴山縣雅窯玉崗的江佛公路第四段,建成後購買了汽車10多部,組成利行行車公司,於1930年全線通車,鄉親稱便。同時在丹灶鄉,赤霓曾出資建了3座涼亭及避雨亭(現還殘存一座),深為鄉中父老兄弟所稱頌。
赤霓對興辦教育事業亦不遣餘力,曾與海外鄉親集資在故鄉興辦新會縣第三區第一國小校(前身是設在普濟善堂的振民國小),又發動朱澤林等華僑在丹灶肇恆里捐辦了一間叫“聖功”的國小校。他興辦的第三區一小,聘請當時的進步人士冼夙樓當校長。學校舉辦學生軍,提倡宣傳抗日。在教學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所以開辦以來,成績卓著,造就不少人才。該校畢業生考取當時著名中學者甚眾,升學率頗高。由於這間學校採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改變了舊有私塾。死讀書。的傳統,影響所及,木朗、杜阮、井根、篁莊、石頭等鄉亦相繼辦起這種新式國小,推動了這一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後來,他又主持興辦了。鄉村師範。(即現江門市二中前身),這間學校,是江門市最早的一間中等學校。
朱赤霓對興辦民族工業也抱有極大的熱忱。1932年,主粵的陳濟棠因慕朱赤霓的採礦、種膠的豐富經驗,特邀聘赤霓任瓊崖實業局局長及兼任設于海口市的省營糖業部第七倉主任。就任伊始,赤霓即到各地調查,銳意開發好瓊崖(海南島),他的實業計畫是:在東路(文昌、嘉積、澄邁),根據氣候環境,發展墾植,引種香茅、胡椒、橡膠;在西路(那大以遠)則進行勘探和開採錫礦、鐵礦。他委派技士冼麟生(朱的女婿)在上述各地的原始林區、荒野,進行艱苦的考察,勘查出不少礦產資源,製成第一手資料。這是海南島有史以來首次的科學調查。朱赤霓在任期間,採取各種優惠政策,規定可廉價購地墾荒,以此發動和組織華僑集資參加開發。其中設在那大的萬發公司,規模最大,先後開採礦藏18個之多,可惜後來均被日寇所毀。他任局長期內,瓊崖實業局還主辦出版了《瓊崖實業》月刊,對外報導開發政策和介紹礦產、植物資源情況,頗具價值。朱赤霓為開發海南島所做的業跡,深為後人稱道。
1933年,廣西軍政要員由於當時賀縣水岩螟的錫礦埸經營不善,特邀赤霓赴桂接辦。赤霓查勘了當地資源,遂議定由廣西出地,華僑集資,組成合營性質的賀縣水岩螟賀成錫礦有限公司,在國內首次引進機械開採錫礦。由於該公司經營有方,獲利10多萬元。在賀成公司業務發展的推動下,數年間,富川、賀縣、锺山地區掀起採礦高潮,機械採礦公司紛紛成立,促進了該地區工業經濟的發展。
1935年,賀成公司因八步礦源采竭,朱氏便再向華僑籌集資金19萬元,組建锺山縣水洲寨。锺山錫礦有限公司。,赤霓任董事長。至1938年,礦場受水淹,且日寇又侵陷廣東,石油供應短缺,礦場於是停產,赤霓避居澳門,住羅利老馬路。1942年,因不滿於長期蟄居,赤霓又重返廣西,籌劃锺山錫礦公司的復產。1943年9月,因心臟病發作逝世於錫礦場,終年66歲。
朱赤霓有兄弟三人,他居長,二弟名祖綬,三弟晉綬。有四子:長子朱嘉祥,次子朱嘉深,三子朱嘉鱅(早歿),四子朱嘉樂(現為廣州鋼鐵廠高級工程師)。長孫在勤現在台灣民航任職,次孫在民在香港廣東銀行工作。
赤霓民族氣節高尚,富有愛國心,年青時為辛亥革命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說是一位愛國華僑,也是辛亥革命的先行者之一,所以孫中山很器重他,私交亦頗好。赤霓的長子嘉祥結婚時,孫中山曾以泥金紅紙親書:“宜爾子孫”四字為賀。據傳,赤霓的長孫在勤,也是孫中山為他命名的,取。民生在勤”之意。1920年,赤霓的母親葉氏夫人逝世,孫中山曾為其親筆題寫墓碑:“朱府葉氏夫人墓民國九年六月孫文題”(該墓碑於“文革”時被毀,殘碑仍放丹灶處)。
朱赤霓秉性誠懇正直,不畏權勢,不以權謀私,沒有積聚到什麼家財。他逝世後,僅遣鄉間房屋一幢。鐘山縣水洲寨村長劉顯榮以前曾在赤霓的礦公司任職員,替他徵地開曠,他回憶說:“朱經理人緣很好,在錫礦任內,徵地開礦,徵地費均按當時規定付給農民,因此朱赤霓是頗得人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