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亮

朱詩亮

朱詩亮,男,出生於1970年3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2年於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1995年於中山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在香港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詩亮
  • 出生日期:1970年3月
  • 職業: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個人概況,研究方向,主要成果,主要榮譽,代表論文,

個人概況

朱詩亮教授朱詩亮教授
朱詩亮,男,出生於1970年3月。199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在香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年~2013年華南師範大學教師,2003年晉升為教授,博士導師。2013年8月任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教授。。曾在香港大學物理系、義大利ISI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他長期從事量子物理及其在超冷原子和量子信息領域的套用研究,注重理論和實驗研究的結合。他和合作者在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領域做出了系列重要理論工作。提出可用光晶格的冷原子實現Dirac方程的理論,並發現各向異性的晶格可誘導拓撲量子相變,被美國、瑞士和法國的科學家分別做的三個實驗證實(美國、瑞士實驗同期發表於Nature,法國實驗發表於Phys. Rev. Lett.)。2006年首次提出了原子自旋霍爾效應,2013年被美國國家標準局科學家在Nature發表的實驗實現。提出了非絕熱和非常規幾何量子計算理論,被國內外5個實驗組發表於Nature/PRL/PRA等的7篇實驗論文實現。他目前已發表SCI論文70餘篇,其中Phys. Rev. Lett. 15篇 (第一或通信作者),Phys. Rev. A/B/E 31篇。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量子物理及其套用到超冷原子和量子信息領域的套用研究。1)基於冷原子的量子模擬。超冷原子可以用來模擬凝聚態物理和量子場論等,此方向我們主要研究超冷原子中的新奇物態。2)量子信息,主要從事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基礎理論。3)量子模擬和量子網路的實驗研究。

主要成果

朱詩亮教授作《冷原子量子模擬》報告朱詩亮教授作《冷原子量子模擬》報告
近年來主要從事量子計算(量子模擬)與量子信息、幾何相位、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及其套用研究。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其中有11篇論文以第1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16篇論文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A/B》上。論文曾被Science、Physics Reports、PRL/PRA/PRB 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他引超過六百餘次。經常應邀為PRL, PRA/B, JPA,PLA, Physica B等重要學術雜誌審稿。目前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量子模擬與量子信息;幾何位相的理論及其套用;凝聚態理論等。

主要榮譽

入選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2006年度“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學術帶頭人。2007年作為第一獲獎人獲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8年獲香港大學頒發的以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教授命名的崔琦Fellowship。2008年起任廣東省高等學校量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2008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學Daniel Tsui Fellowship;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獲得2012年度教育部創新團隊。 與香港大學物理系汪子丹教授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合作研究成果“量子幾何相位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代表論文

1 Delocalization of Relativistic Dirac Particles in Disordered One-Dimensional System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with Cold Atoms
S.L.Zhu, D.W. Zhang, and Z. D. Wang, Phys. Rev. Lett. 102, 210403 (2009)
2 Realizing and Detecting the Quantum Hall Effect without Landau Levels by Using Ultracold Atoms
L.B. Shao, S.L. Zhu, L. Sheng, D.Y. Xing, and Z.D. Wang, Phys. Rev. Lett. 101, 246810 (2008)
3 Quantum Jumps between Macroscopic Quantum States of a Superconducting Qubit Coupled to a Microscopic Two-Level System
Y. Yu, S.L. Zhu, G. Sun, X. Wen, N. Dong, J. Chen, P. Wu, and S. Han, Phys. Rev. Lett. 101, 157001 (2008)
4 Simulation and Detection of Dirac Fermions with Cold Atoms in an Optical Lattice
S.L.Zhu, B.Wang, and L.M.Duan, Phys.Rev.Lett. 98, 260402 (2007).
5 Spin Hall Effects for Cold Atoms in a Light-Induced Gauge Potential
S.L.Zhu,H.Fu,C.J.Wu,S.C.Zhang, and L.M.Duan, Phys. Rev. Lett. 97, 240401 (2006)
6 Ion trap quantum computing with transverse phonon modes
S. L. Zhu, C. Monroe, and L. M. Duan, Phys. Rev. Lett. 97,050505 (2006)
7 Scaling of geometric phases close to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in the XY chain
S. L. Zhu, Phys. Rev. Lett.96, 077206 (2006).
8 Geometric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multiqubit entanglement with superconducting qubits inside a cavity
S. L. Zhu, Z. D. Wang, and P. Zanardi, Phys. Rev. Lett. 94, 100502 (2005).
9 Unconventional geometric quantum computation
S. L. Zhu, Z. D. Wang, Phys. Rev. Lett. 91, 187902 (2003).
10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quantum gates based on nonadiabatic geometric phases
S. L. Zhu and Z. D. Wang, Phys. Rev. Lett. 89, 097902 (2002).
11 Nonadiabatic noncyclic geometric phase and ensemble average spectrum of conductance in disordered mesoscopic rings with spin-orbit coupling
S. L. Zhu and Z. D. Wang, Phys. Rev. Lett. 85, 1076 (20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