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堅

朱石堅

朱石堅,男,1955年出生,湖南雙峰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艦船維修振動噪聲控制技術領域首席專家,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軍隊科技創新群體帶頭人,獲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專業技術三級)。

朱石堅教授在艦艇減振降噪理論和技術研究、艦船裝備保障工程管理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2014年8月28日人民網,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通令,給海軍工程大學教授朱石堅記三等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石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雙峰
  • 出生日期:1955年3月 
  •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 
專業成就,人生經歷,

專業成就

朱石堅少將朱石堅少將
朱石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1)、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排名1、1、2、2),軍隊(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6項;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獲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領導的團隊榮立集體二等功並獲軍隊優秀科技創新群體獎;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50多名,指導完成的博士論文中2篇獲2009年和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出版《艦船綜合保障工程》、《裝備技術保障管理與實踐》、《船舶機械振動控制》、《艦船機械隔振系統線譜混沌化控制》等專著4部(兩部專著由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資助),《振動理論與隔振技術》、《船舶減振降噪技術與工程設計》、《船舶動力機械噪聲及其控制》等編著3部,《面向工程的混沌學》、《衝擊、振動隔離及最佳化設計》、《振動噪聲主動控制理論及其套用》、《被動隔振》等譯著4部;發表SCI收錄論文20篇、EI收錄論文172篇,SCI他引100餘次。

人生經歷

朱石堅的家鄉位於湖南雙峰縣甘棠鎮,村子的四周山坡連著山谷,路難行,水難挑,娃兒上學難,絕對屬於當地的貧困村。朱石堅一家11口人,當年春天鬧饑荒時,大人小孩常常填不飽肚子。為了讓孩子有口飯吃,父親一狠心,把3歲的朱石堅過繼給本房的叔叔。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朱石堅依然記得那天叔叔領他離開家的情景。母親不讓他餓著肚子走,執意讓他吃點東西,朱石堅很懂事,雙手捧起一碗米糠糊糊,像飽食山珍海味一樣,吃得是那樣香甜可口,在場的一家人全都哭了。心疼的叔叔含淚許願:“請放心,我就是再窮,也要讓伢子上學念書。”從此,朱石堅把這句話牢牢地刻在了心上,如同一粒希望的種子,一到春天準能發芽。
朱石堅(中)在指導課題組攻關朱石堅(中)在指導課題組攻關
朱石堅的養父老實忠厚,地道的農民,養母長期有病,經濟狀況也不太好,但他們咬牙兌現了供朱石堅上學的諾言。念到國中時,養母病重需要治療,懂事早的朱石堅主動分憂,堅持邊上學,邊放牛、割草、拾糞,儘量為家中多掙工分。他總是打著赤腳往返走10公里上學,有時中午連紅薯也吃不上。上中學幾年,他從未在學校花錢吃過一頓帶菜的飯,還把節省下來的零錢拿出來為養母買藥。那一天,養父數著一分兩分的零碎錢,哽咽著,心劇烈震顫,揮淚對朱石堅吼道:“你要是再不吃飽飯,就別回家!”
那一刻,朱石堅徹底懂得了什麼叫人間真愛、父子情深。這一幕永遠定格在他的腦海里,終身難以忘懷。他發誓要專心讀書,將來好好報答父母。
寒門出孝子,困境出良才。讓朱石堅父母引以為自豪的喜訊接踵而至——
全區國中畢業統考,朱石堅名列第一,順利升入高中。高中畢業前兩個月,17歲的朱石堅被村里民主選舉為生產隊長。
1977年12月,朱石堅報名參加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統考,以全地區14個縣市理科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專業錄取。
訊息傳到村子,全村人一片歡騰。看著朱石堅長大的老人們,用讚許的目光歡送這位受過苦、有出息的孩子。離開家鄉的那天早晨,朱石堅走出幾里山路,仍依依不捨地回望晨曦中的小山村,家鄉是那么親切、寧靜、秀麗。
勤奮終有收穫。朱石堅僅用3年半的時間就提前修完了大學力學專業5年的全部學分,並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獲準提前報考碩士研究生。1981年底考研順利通過,當得知自己被海軍工程大學錄取時,朱石堅還一直沒有見過大海,從未見過軍艦,更不知道當海軍會怎么樣。
從湖南老家到武漢海工報到那一天,朱石堅用一根扁擔挑著兩籮筐行李,腳穿膠鞋,卷著褲腿。走到大門口,衛兵攔住他,堅持要查看證件,一看入學通知,確認是來報到的研究生,連聲說對不起。因為從外表看,當時的朱石堅的確不像是大學的研究生,這個故事被同學們當作傳奇。
1984年7月,朱石堅碩士畢業,當時,全海軍高層次人才奇缺,海工與全國一樣,也是求賢若渴。當系領導正式通知朱石堅留校任教,他堅決服從,並表示“一定要虛心向老教員學習,儘快成為一名稱職的軍校教員”。朱石堅一乾就是15年,從助教到教授,沒有哪一次晉升不是以優秀通過的。
突出的業績,深厚廣博的理論知識,使朱石堅又一次靠實力贏得了出國留學的難得機會。
1992年9月,朱石堅作為訪問學者,到英國倫敦大學從事結構動態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期間,正碰上所在研究中心的一個大型軟體出了問題,由於管理者力學基礎不牢,一時難以解決,嚴重影響了該中心正常的研究工作。中心主管大膽讓力學專業出身的朱石堅負責解決。不到一周時間,他將問題軟體系統修復,順便還手把手地教會了另外幾個歐洲朋友如何使用。中心領導無比佩服,當月起,朱石堅的酬金一下子增加了8倍,每天的收入相當於2700元人民幣。為把朱石堅留在英國工作,校方主動聯繫並出資將他的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英國。眼看回國期限臨近,朱石堅說服妻子提前帶孩子回國。校方知道後,反覆做工作。朱石堅沒有絲毫猶豫,明確表示:“對不起,我是中國人,我的崗位在中國。”
在朱石堅的腦海里,記憶的晶片上不斷更新著我軍新型主戰艦艇執行重大任務的時間表和航海圖。哪一型艦艇在什麼海域,各主要系統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突發故障,如何排除,由誰去完成,大約需要多長時間,朱石堅對這些情況了如指掌。他說:“這也是被逼出來的硬功夫”。
2010年海軍某軍港,正在碼頭系泊防台的某型潛艇出現故障。
朱石堅率領總師辦一批專家在完成對現場的仔細勘驗後,立即從總師辦專家庫和協作單位名單中精選出緊急保障“國家隊”成員,在最短時間裡集合了包括材料、化學、力學和壓力容器設計、製造、檢驗等方面的技術權威專家,充分利用總師辦成立以來研究儲備的技術成果和歷次組織重大裝備保障的經驗,系統制定安全隱患排除和整治方案,分頭展開高效率高強度的攻關研究。6個月的工期,3個月完成。海軍主要首長對此分別作出重要批示,高度稱讚他們迎難而上的戰鬥精神和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
為了積極探索保障理念的創新發展,朱石堅按照保障對象和裝備類型,全面實行保障方向負責人的分工負責制,主抓在航保障中重大技術難題和突發疑難故障的系統攻關。某一天,我國某海域,一項重大演習正在進行。擔任演習主角的某型飛彈驅逐艦進入飛彈發射前的目標追蹤識別校正程式,隨著指揮員“發射”的口令下達,飛彈拖著長長的火焰,騰空、調姿、加速,直奔目標。所有參演官兵屏住呼吸等待著,剎那間兩枚飛彈全部命中目標。頓時,全艦上下掌聲雷動。
這是一次讓國人值得驕傲的難忘記憶。海軍首長和該艦指揮員怎么也忘不掉前幾年的難言苦衷。該艦某型武器系統一度發生多起故障。
海軍機關領導心急如焚,指示朱石堅率領精兵強將儘快解決。
這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工程。此前,60多名裝備生產廠家的專家歷時2個多月,最終還是沒能排除該系統存在的故障。朱石堅下定決心自主排除疑難故障,火速趕赴東海某支隊集中攻關修理,確定問題癥結,運用創新的技術手段很快就讓裝備完好如初。經過此次實彈發射檢驗,首發命中目標。這一項關鍵技術研究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朱石堅肩上的擔子兩頭都很沉,一頭是當好總師,另一頭是當好教授。當總師不易,做一個稱職的教授也很難,難就難在如何使自己培養的研究生,在德、才、能等方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樓京俊是朱石堅培養的優秀博士研究生,理論功底紮實,勤于思考,從本科到碩士一路走來,每一個環節都是優秀的,是全校上下公認的好苗子。為把小樓這塊上好的玉雕琢成海軍裝備建設領域有潛力的棟樑之材,朱石堅著實花了一番精力。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道理,以德高為范的表率作用,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入手,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樣,引導教育小樓如何立志、報國、做人。在教小樓如何做學問時,朱石堅鼓勵他以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己任,堅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敢於去揭示自然界未知的重要規律;“立地”,就是要堅持把研究的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戰鬥力。導師的教誨,給樓京俊增添了無窮的動力。
作為潛艇振動噪聲控制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20多年的研究實踐,使朱石堅收穫了很多有重要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針對“線譜”這一潛艇聲隱身性能的主要危害,他決意讓小樓把這個“硬骨頭”作為博士論文研究的主攻方向。
對於導師的一片良苦用心,樓京俊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敬佩。幾年攻博下來,小樓真實感到導師做的比說的更加細緻入微,更具有感染力。當學術研究遇到難題的時候,是導師精心引導他一次次順利闖關;當關鍵試驗需要動用試驗設備的時候,是導師一次次主動聯繫全力保障;當生病住院的時候,還是導師一次次給予慈父般的關愛。小樓不能忘記,一次自己高燒不退住進醫院,各種檢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導致不能及時對症下藥,病情加重。朱石堅出差回來,一下飛機就直奔醫院,詳細了解病情,懇切地對醫院領導講:“病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請你們一定要安排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給予最有效的治療!”同時,要求他的學生們輪流值班,精心看護。在場的醫院領導和醫護人員被朱石堅的真情感動了。樓京俊從導師關切的目光中,讀懂了什麼叫人間大愛。康復出院後,小樓更加刻苦勤奮,他十分明白,只有早日完成沉甸甸的研究,不斷衝擊線譜混沌化控制難題,完成高水平的學位論文,才是對導師最好的報答。
經過幾年持續不斷的攻關研究,成功的大門終於向這位執著的學子打開。樓京俊在導師的指導下,利用學長們打下的堅實基礎,在攻克這一個世界性難題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完整地提出了基於混沌理論的線譜控制方法,所撰寫的論文被評為2009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如今,剛滿35歲的樓京俊已成為總師辦從事潛艇聲隱身技術研究領域最年輕的教授。
唯因真實,朱石堅指導的學生才會有2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3篇全軍、海軍和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每當朱石堅順利完成一項重大保障任務後,獨自一人面對大海,心緒就像眼前的大海一樣不能平靜。57個春秋,不知不覺悄然過去。回首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從一個光著腳丫子的山村放牛娃到重點大學的博導教授,從一名生產隊長到共和國的將軍,從一名普通的教員到統領海軍某裝備技術保障“國家隊”的總師,朱石堅一路風塵、一路艱辛。在這風風雨雨之中,既有拼搏成功收穫的欣慰,和培養出優秀弟子的得意,又有對重大裝備技術保障工作的擔憂。
選自守望大海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李先芳 劉 勇 沉 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