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村

朱漢村系朱漢鎮鎮政府駐地,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中南部。孝婦河自村東北流,朱(劉)紅(河)公路從村中通過,自然及地理環境優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漢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 地理位置: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中南部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特色產業:玫瑰紅蘋果、紅富士蘋果、花生、大姜、大蔥
朱漢村歷史,民間傳說,

朱漢村歷史

朱漢立村始於元代,據考元代有周、韓二姓在此建立聚落,故稱周韓街、周韓里。明朝永樂間有高姓從安徽濠泗(今鳳陽)遷此居住。至萬曆間,高氏族裔高察,被青州衡王府選為儀賓(明代親郡王的女婿稱“儀賓”),其叔父高榮曾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任過翰林院考官。高察成為王室貴婿後,為顯其尊貴榮耀,遂用皇姓改周韓里為“朱翰”。1950年後改為朱漢。
高氏一族在朱漢村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明萬曆年間,朱漢高氏五世祖高科之子高察以天資聰穎、能吃善喝、身材魁梧而被天生麗質而又機敏過人的青州衡王三女兒選做女婿。據《朱翰高氏家譜》載,高察被選中後,萬曆皇帝詔誥天下,封高察為“亞中大夫,宗人府儀賓”,衡王女兒為“新淦縣主”。後朱翰一帶流傳的歇後語“朱翰的儀賓—吃出來的”,就是源自於此。

民間傳說

舊時朱漢村北有一廟宇俗稱“北寺”。寺內有近20個和尚,依仗朝廷禮佛政策,魚肉鄉里,甚至逼死人命,而當地官府卻無人敢管。對此,新淦縣主看在眼裡,氣在心頭,決定進京找皇帝告狀。皇帝礙於禮佛政策,只對新淦縣主說“罷了罷了”。新淦縣主靈機一動,立即雙膝跪地,說“謝皇上明示”。新淦回到朱漢後,便命下人和衛士在寺前掘了一條溝,將16個作惡多端的和尚推進溝里,使土埋到脖子,然後套上牲口,用農戶平地的耙,把這些和尚“耙”了。惡僧被除,百姓稱快,故事也流傳至今。
高察成為衡王儀賓後,一躍成為富室,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府第。其府第門樓高大,門楣上橫掛一金字大匾,正文為:兩世節孝,扁右上書:大明翰林院。門外兩側配有五花石獅子、掉斗旗桿及上馬石。進門是寬大的影壁,長約10米,高約5米,厚約80厘米。影壁中間鑲嵌陶製浮雕麒麟,四角鑲雲字紋五彩琉璃瓦,上蓋以紅綠色琉璃瓦。繞過影壁是二門,穿過二門即進入正房,共10間兩排,皆坐落於高台之上,每排兩側有廂房數間,供下人居住。從高家大院向西約100多米是高家花園,花園與宅院之間的南北大街之上,建有過街天橋。園內有假山、太湖石、荷花池以及靈璧石、雀樹等奇石異樹。因靈璧石和雀樹是皇帝贈送,故又稱之為御花石和御樹。花園西北角蓋一樓閣,是新淦縣主休息之所。其他與高府宅第相關的建築還有:高家祠堂、關帝廟及城前村一座三層樓等。朱漢村這些建築,毀於戰亂和動亂,其結構布局及建築特色,被高氏族人高永和整理成文字,發表於縣政協文史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