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屏

朱少屏

朱少屏(1882—1942),1882年出生於上海,早年赴日本留學並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應孫中山先生邀請赴南京襄組總統府任秘書。1916年,任環球學會總幹事。抗日戰爭期間,朱少屏任國民政府駐馬尼拉總領館的領事。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占領馬尼拉,強迫中國總領館敦促重慶政府對日本“媾和”和宣布承認南京汪偽政府,還要求總領館組織華僑為日本當局籌集巨額捐款。中國總領事館朱少屏等九名外交官無一屈服,對日本的無理要求嚴詞拒絕。日寇惱羞成怒,把朱少屏等人抓起來施以酷刑,最後橫加殺害。1947年7月7日,朱少屏遺骸運回國內,安葬在南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少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生平,反清革命,幫助留法,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反清革命

朱少屏,1882年12月2日出生,幼時就讀於南洋中學,畢業後即在母校任教,旋赴日本留學。
朱少屏
1905年參加中國同盟會。不久,日本政府發布了取締留學生規則,妄圖協助清政府扼殺留學生的革命活動。這一無理決定激起了中國留學生的強烈反對,1906 年冬,朱少屏在秋瑾、陳天華等的倡導下回國,在上海組織中國公學。嗣因中國公學排斥江蘇人,他與高旭另創建健行公學。健行公學實為同盟會江蘇分會之外圍組織,該分會機關就設在健行公學後面的“夏寓”,朱少屏就是“夏寓”的“坐辦”。
1907年因叛徒告密,清政府查封了健行公學,朱少屏亦遭通緝,不得以轉入地下活動。受于右任邀請,協助其創辦《神州日報》、《民呼報》、《民吁報》和《民立報》。同時參與革命文學團體“南社”的籌組工作。
1909年11月南社在蘇州虎口張公祠正式成立時,朱少屏是與會的17位“豪俊”之一,被推舉為會計員,實則幫助書記員柳亞子負責會務。在武昌起義時,朱少屏又受託在上海籌組《鐵筆報》和《警報》,以其訊息真實快速而受讀者歡迎。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朱少屏受孫中山的邀請任總統秘書。不久,南北議和,孫中山辭職,朱少屏又回到上海,與南社社友創辦了《太平洋報》,出任經理,並在《生活日報》、《中華日報》等處任職。宣傳民主政治,反對袁世凱復辟活動。

幫助留法

1916年,朱少屏受邀擔任上海的寰球中國學生會總幹事,任職長達20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恰值朱少屏在任時。他為留學做了很多工作,即便是預訂船票之類的瑣碎事宜,寰球中國學生會也辦得一絲不苟。 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的華法教育會檔案中,還保存著朱少屏先生為留法學生代訂艙位,致華法教育會幹事沈梁(仲俊)的三封信,內容分別如下: (一)仲俊先生大鑒:晨間由電話中承允為周璜君買一赴法之艙位,甚感!茲由周君趨謁台端,用特為之備函介紹,請即賜予接洽為幸。 此上,並候 大安 朱少屏啟十月十七日 (二)仲俊先生大鑒:茲有浙江學生姚紹虞擬留學法國,關於艙位等種種手續,均須先生詳為指示,用特介紹,請即賜予接洽為荷。 此請公安 朱少屏啟十月廿八日 (三)仲俊先生執事:茲有楊瑞君曾在洪秉端君主事時入貴會,取有會證。現楊君欲赴法國勤工儉學,查楊君曾業於杭州甲種工業學校,且曾學過法文,似尚合格,敬乞先生即為之設法購一艙位以便成行。 又有趙仲華君,系浙江諸暨縣立中學畢業,能自備費用華幣六百元,赴法國補習法文,亦乞代為設法定一艙位為盼。此上敬頌 時祉 朱少屏謹啟十一月廿四日 這三封信用寰球中國學生會公用箋,鋼筆書寫,彌足珍貴。
正因為寰球中國學生會“辦事諸君均有真實之誠意,對於吾人之扶助不遺餘力,雖瑣碎之事莫不詳為指導”,加上總幹事朱少屏“美風姿,濯濯如春日柳,西裝革履,精通英文,辦事又幹練”,
自然就容易贏得了赴法勤工儉學生的讚譽。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會務也日趨擴大,陸續開辦協助國內各著名大學在上海招生、為歸國留學生介紹職業等項業務,且形式也日益豐富。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少屏、劉湛恩、林語堂同組國際友誼社,因該社出版的英語刊物《回聲》刊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之報導及照片,觸怒了日本軍部,劉湛恩遭暗殺, 朱少屏寓所也遭擲手榴彈。朱少屏乃出走香港,後受命出任駐菲律賓領事,1942年4月 17日慘遭日寇殺害。

後世紀念

1949年5月,朱少屏的女兒朱青跟隨陳毅南下進駐上海,在從國民黨手裡接管上海市政府的儀式上,坐在陳毅市長右邊作記錄的女秘書就是朱青。
朱青是上海人,在她回到上海後的很長時間裡,卻沒有回家看看。在她心裡,對自己國民黨外交官的家庭背景保持著距離。面對日本侵略軍,她有殺父之仇;可對為國捐軀但卻是國民黨外交官的父親,又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一天,陳毅在辦完公事後問朱青是否回家看望過。朱青低沉地回答:“沒有,我的家庭關係複雜得很。”陳毅對她說:“你父親不就是朱少屏嗎?我在你還沒有出世時就同他打過交道。”原來,30年前陳毅去法國勤工儉學的出國手續就是朱少屏負責辦理的。陳毅鼓勵朱青回家看看,並交代她利用回家的機會接觸社會,了解市民對政府的意見和要求。
1950年清明節前,朱青一家準備去南京菊花台為父親掃墓。朱青請示陳毅她能不能去。陳毅說:“怎么不能去呀?你父親面對日本侵略軍保持民族氣節,是烈士嘛,應當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