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鎮

朱家鎮

朱家鎮位於林口縣西南部,地處北緯44°47',東經129°18'。位於縣境南部,西與海林市毗鄰。牡佳線鐵路從境內通過設站。鎮政府駐地距縣城5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家鎮
  • 地理位置:北緯44°47',東經129°18'
  • 面積:335.5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八女投江”遺址紀念地,蓮華寺
  • 耕地面積 : 14.4萬畝
鎮情概況,歷史沿革,民國時期,抗戰時期,經濟發展,行政區劃,

鎮情概況

朱家鎮位於林口縣西南部,牡丹江市東北部。東與柳樹毗鄰,西、南與牡丹江市五林鎮相連,北與海林市二道鎮接壤。鎮域東西橫距21公里,南北縱距34公里,總面積371.93平方公里。鎮所在地距林口縣城65公里,距牡丹江市區35公里。
朱家鎮地處淺山丘陵漫崗區,地勢北高南底。氣候上具有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為3.5℃,≥10℃活動積溫約為2500℃,年降水量310-650毫米之間,無霜期115-130天,年日照時數2600小時左右。境內北部山多林密,溝河縱橫,南部平坦寬闊,土質肥沃。由牛心河等四大溝系形成的河水匯聚到五虎林河後注入到牡丹江。
全鎮所轄17個行政村(包括兩個鮮族村),9個自然屯,1個街道辦事處,朱家林場、朱家溝火車站、鐵路工區駐住鎮內,朱家林場、寶林林場、柞木林場三個施業區分布全鎮。
朱家鎮總人口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萬人,鎮政府所在地(轄5個村)人口10050人。
朱家鎮地處牡丹江市邊緣,牡佳、牡雞鐵路,鶴大高速G11、國道G201均從境內通過,交通十分便利。這一優勢為全鎮工農商各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朱家鎮最早的名稱叫“關門咀子”,(1920年 以前、國民初期)、當時這地方只有幾戶人家,因此地位於五林河山口處,西面有高山,山上全是森林覆蓋著、樹木參天、遠看山形如大門,因此取名為“關門咀子”。(“關門咀子”在民國時期、歸屬寧安縣青林村 轄治)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侵占此地後、為掠奪和侵略戰爭的需要,1933年修建鐵路,在修建鐵路開鑿山洞時,挖掘出來很多蛇,因此把這個隧道起名叫“仙洞”,同時又把建在附近的火車站稱為“仙洞站”,接著又把“關門咀子”改為“仙洞”。解放後,因“仙洞”這地方最早是朱姓原居住地、故又改名為“朱家溝”。後來有延續到“朱家鄉”、“朱家鎮”。
朱家鎮,原名“朱家溝”。中華民國時期,隸屬寧安縣管轄。東北淪陷後期,1939年改設仙洞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1月劃歸五林縣管轄,設定仙洞區。1948年10月,五林與新海兩縣合併為海林縣,仍為仙洞區,1949年9月改為第二區。1956年3月,撤銷海林縣,劃歸林口縣,設定朱家鄉。1958年改稱朱家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朱家鄉。
1985年3月,改為朱家鎮。

抗戰時期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朱家鎮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抗日聯軍,解放軍及廣大人民民眾,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為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建立新中國,經歷了艱難卓絕的抗日戰爭和艱苦複雜的剿匪鬥爭。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也有很多革命烈士在和敵人的戰鬥中,灑盡了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於這塊土地上、人民將永遠的懷念他們。解放後,朱家鎮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方面特別是市縣老促會的關心和支持下、老區的經濟建設不斷發展,全鎮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的經濟建設發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全鎮大多數人民生活水平早已跨越溫飽、正向初級小康生活水平邁進。但是由於老區基礎條件較差、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任務還是十分艱巨和繁重的。

經濟發展

朱家鎮轄境地處丘陵、漫崗區,五林河從境內流過。全鎮總面積33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萬畝。以農為主,多種經營,烤菸、甜菜、木耳和中草藥的年產值占農業總收入的1/4以上。鎮辦工業有煤礦、農機修造廠、磚瓦廠、大豆加工廠等,2009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6828萬元。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新勝、新豐、解放、站前、仙洞、太安、、小朱家、付家、三合、新興、小鹼、鹼北、萬家、大鹼、牛心、新安、良種場、等17個村。2009年末全鎮總人口2.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13人;朝鮮、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0%。鎮政府駐於鎮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