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春

朱墨春

朱墨春,1963年生於蘇州香山,師從上海名家郁文華先生,為大風堂再傳弟子。取法虛谷、八大,致力於寫意花鳥畫的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墨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蘇州香山
  • 出生日期:1963年
所任職務,作品,作品評價,

所任職務

現為江蘇省美協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蘇州市花鳥畫研究會會員、香山書畫研究會會長。曾在上海、南京、宜興等地舉辦個人展覽。

作品

多次入選全國大展並獲獎。中央電視台七套、二套及各類報刊曾作報導,日本NHK電視台為其製作專題片。
1991年和好友們一起組織創辦[香山書畫研究會]並在蘇州群藝館、江蘇省術館等地舉辦“香山書畫研究會作品展”,受到中央文化部群文司領導、省市領導、和亞明、陳大羽等書畫前輩一致好評
1997年日本NHK電視台拍攝專題片
1999年《東山秋》入選“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書畫大展”﹙中國美協主辦﹚
2001年在上海舉辦個人展覽
2001年《暖雪》入選“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作品展”﹙省美協主辦﹚
2002年創立[朱墨春藝術工作室]專門從事寫意花鳥畫探索和創作
2003年在宜興舉辦個人展覽
2003年出版朱墨春小品集
2004年在南京舉辦個人展覽
2004年CCTV二套《藝術品投資》欄目專題介紹
2005年《無題》入選“太湖情中國畫提名展”﹙中國美協主辦﹚
2005年出版個人作品集
2008年《煙翠三秋》入選“情系奧運·當代中國花鳥畫大展”暨“第十四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並獲銀獎
2009年《荷塘魚樂》入選“第四屆全國著名花鳥畫家邀請展”並獲銀獎
2010年出版個人作品集《陀陀居畫記》
2011新春昌明文房書畫邀請展

作品評價

1、俏墨不爭春----流沙
畫家將書齋名之曰:陀陀居,絕妙!依稀仿佛之中,頗有徹悟之意。
識得陀陀居主人朱墨春已有多年,常見其捧一把茶壺,閒居書齋,看書、寫字、畫畫。在別人象工匠那樣,一月或數月千筆萬筆製作大幅畫作時,他卻巋然不動,自顧醉心於三筆兩筆的水墨小品,自娛自樂。在別人大談構成意象,大搞水墨實驗時,他卻靜靜地躲進畫室,照樣閒閒地坐享傳統經典的滋養,在與前輩大師超越時空的對話中開悟心胸。
墨春擅長花草蟲魚,翎羽也是別有情趣,既以形寫神,又見筆見墨。近年來,墨春的花鳥畫變得越發簡約散淡。然而簡又談何容易,他走的這條簡約路線,不像他在博文中所調侃的那樣,是因為懶而越畫越簡,其實他是想要將筆墨進行到底,哪怕“一條道走到黑”。他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沉浸在花鳥中,為的是要守住文人畫的底線。人看花,花看人;人如花,花如人。曇花美麗僅一現,梅花俏也不爭春。走進百花園,或花團錦簇,或含苞待放,或高貴,或貧賤,總也不免有凋零之命運。人亦如是。他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時光中感懷人生,他在筆歌墨舞的翰墨丹青里探索人生,不求出人頭地,但求問心無愧。三十年砥礪筆墨,已不再心浮氣躁。曾經有過走出蘇州的念想,卻依然堅守蘇州;曾經熱血沸騰地策劃個展,卻仍然不動聲色。人就是這樣在現實與理想的交織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思索,在堅守,在等待……
“人是匆匆過客,畫是真正主人。”這是墨春寫在部落格上的一句話,也是感動我寫就此文的緣由。
2、施朱潑墨 春意洋溢——朱墨春的花鳥畫解讀
張繼馨
以硃砂殷紅之色作花,以濃淡不一的墨色出葉,以洗鍊概括的筆墨技巧與動人情意的藝術形象的巧妙結合,使之“形與神合”、“神與物游”,使筆下的花鳥草蟲,萌發出一股青春活力,經得起耐看和細品,這就是朱墨春創作的花鳥畫。
中國畫是借形傳神,形是繪畫的基本因素,無形即無神,而形又是傳神的手段,後者才是繪畫的目的。朱墨春在名師郁文華先生的指導下,深諳畫之理不應等同於物之理。繪畫是生活經由心靈折射的升華物,因而繪畫之理也應是現實事物之理的升華,是更高層次之理。
我很賞識畫友朱墨春的作品,其因也無非上述所述,不妨大家領略感受一下他的創作,他大部分是描繪本鄉本土的水鄉景色,不論尺幅大小,施色或水墨,細筆或大寫,常以水墨的乾、濕、濃、淡,運筆的輕、重、虛、實,把自然界一切複雜形象極其生動地表現出來,無論是物體的質感,陰陽向背和層次明暗,甚至五彩斑斕的感受,都能通過墨色靈活運用得以充分表現。如“魚肥”所作,所描繪的淡水鱖魚,先以深墨點斑紋,再以淡墨虛勾其形,筆間餘墨復加點斑紋,以破墨色的單一而有變化。其墨色濃重不滯,輕淡而不薄,運線靈活而不滑,遒勁而不弱,頗得精神、氣勢和韻味;另一幅“湖灘戲水”也是描繪太湖所見。以乾筆深墨畫出湖畔雜草在隨風飄蕩,又以淡墨之線勾劃長短聚散不一的水紋,復以數筆橫掃出墨塊,將露出水面的石塊安置於下幅。二隻水禽安詳地在小憩,一隻引頸遠眺,一隻浴後理羽,均以深墨點背腹,虛筆勾輪廓,其間運筆充分發揮“意到筆不到”的“意足則佳”之妙;再有一幅“有魚”,巧用不同的墨色勾勒浮萍,隨意而生動,並加赭黃簡略皴擦,以顯明暗與層次。深墨添上水草數莖,在其上復加石綠,以增水面植物的豐茂。鰷魚三二,隱現於浮萍間,富有生活情趣和詩意。整幅運線流動,墨燦爛,標格高秀,實為難得之作。
我反覆揣度其藝術成就之奧,在於其既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又有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的精神,更具有與人有異的分析理解的悟性,加之認識領悟中國書與畫是“書畫同源”,是“以書入畫”、“以書為法”的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所以,在其書畫並進間,得以相互滋潤、融合、和諧和統一。
還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藝術上不媚時俗,堅持走我之為我,我有我在的藝術道路,故能一掃“俗格”,以高度概括了的色、線、形為造型手段,形象地深入揭示生活之美。
3、朱墨春的真實——湛然
想寫朱墨春不是因為龍瑞說了他那句真是“文人畫家”,還是張大千大風堂再傳弟子,讓我有了點份量,也不是他還是我們蘇州的名家,做為好友吹捧一番。再說了自己也想在本地混點飯吃,所以寫咫尺身邊的畫家,某種程度上是不太樂意的,都文人相輕了,但是感動來臨的時候,都是由不得自己的。
知道朱墨春是早二十年的時候了,據說他畫得好,還得了金獎,後來連我也知道了,當時我還在搞電氣,是和畫畫完全不搭界的。最近我也畫畫了,那么作為是同行人,他又算是畫壇上的老前輩,雖然我嘴上不說,但是心裡還是有這個人物的,畢竟他是炫眼的,他比范曾畫得好多了,但是畫得好,不一定賣得好,這個法則體現在了無數的藝術家身上,是無奈,是精彩,還是不公,其實這就是無常的藝術人生。
去年的一個時期,我接觸了他,額頭高,眉毛濃,嘴唇厚,相上看算本分,但我還是抵制他的作品,他幾乎可以臨摹任何時代的名人作品,還深得要領,很多人喜歡他畫得那種禪意的,脫俗的,空虛的書畫,但是我總認為他畫得不是他自己的東西,是古人的東西,他做假了,他應該是貪婪的,那么他是不可以違背他的真實思想的,不是么?
我曾大肆的諷刺他把技法玩到了極點,而貶低了他的思想,但是他竟然還是如如不動的與我成了好朋友,那么再看他畫得那些君子蘭和花鳥,山水,也就入眼多了,或者他是適合做一個文人君子的,看來我真是個不懂技法之人,我崇拜古人有點過了,我只是憑著自我的執著在結交朋友,思想狹隘,目中無人。但朱墨春是一個開始,我已經在反思曾刻薄尖酸的對待一些傳統畫家的態度問題了,我不能夠一棍子把繼承傳統固執的認為是剽竊傳統,應該是因人而異的。
就昨天,我還不能夠完全放下成見正確的看待他,總認為他是學著古人的技法而進入了現在所謂的思想境界,裝模作樣,人云亦云,非本性的流露,世俗的腔調,而輕視他的作品。因為我總是那么猖狂的不在乎他人的東西,錯失了一些學習的機緣。然而就今天我們真心溝通了,知道了他的一些特殊經歷,人生困境,情感掙扎之後,我肅然了,我起敬了。確實我們同病相連了,看來我是那么的容易被收買,是我的慈悲,還是他的為人,還是我們的緣分呢?我如此的感性面對藝術,福哉?還是禍哉?
對於朱墨春來說,我從他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他的大度,謙虛,還有那點狂傲不羈,是他修煉至今的寫照,藝術除了激情,還是修行,他的畫一點沒有做假,是配得上他的修養的,那么我也只能無語了。
或許今天我寫了他,以至我再也不能夠賴皮對他的一份尊敬了,即使以後反悔了,反目了,那么至少說,今天我是為他的真實而震撼了一次,久久不能退潮。
4、文心歲月長,朱墨作春山——記畫家朱墨春
麻俐
先生的人是妙味橫生入世的人,先生的畫是逸筆寥寥出世的畫。
一入畫室心便靜了。竹簾兒隔了外間的深濃夏意,遠了人世沸揚喧響。四壁皆是畫,簡的繁的筆,燥的溫的墨,淡的濃的色。藤製的椅兒,木製的桶兒,兌金銀花煮的茶,一聲淒訴的琵琶語,一室的文氣清涼。此間的景況倒似單為先生設的,旁人皆成了點綴。
自小喜畫,初時渴似地臨摹連環畫,班主任愛其靈慧,送他《人物線描》與字帖,倒不一味催促學業。20歲左右始正式學畫,平日不怠的描繪打下紮實基礎,剔透的心眼兒又是一點即通,窺得堂奧後進境如飛,試手之作,已蘊風儀。文心歲月,匆匆經年,練得筆意與心意融通,收斂潑剌,揮灑自如,頻頻各地辦展,屢屢榮獲獎項。
老師郁文華先生以牡丹聞世,他卻笑言畫不來那一派富貴的繁華氣象,蕭瑟冷清的景致卻是喜的,譬如梅。見先生梅圖,寒雪冷香,明月花魂,鸝鳥兒翽翽撲動翅膀,提按描那枝,頓挫點那節,點擢染那蕊,構圖簡極,似不著顏色,疏淡的一分遠意,畫外人瞧著,卻是連攀折之心都有了。
先生有妙語,守住筆墨,且不無欲罷不能地惆悵道,惟有默默消耗掉畢生了。先生亦謙和,如是評價自身:永不夠格的畫家,永不覺得滿,永不覺得好,永是在攀爬的途中。先見了畫,再聽言這四個“永”,堪堪動容。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靈魂如不羈風,腳步跟著時時遠去千里。雲海之南,香格里拉,九寨溝,西安古城,綺景麗色,幽思情懷,於腦中一一輾轉清濾,再經由妙的手繪出磅礴丈八或精緻尺牘。
是有這樣一種簡靜的罷。是日影移過樹枝,是玉漏遲遲的緩,是雨後廊檐滴水,是夏夜梢頭輕露,是一寸一寸輕慢的光陰,是一枝枯荷,一朵花意,一點墨色,是階下寸草與亭台湖石,是生生燕語與朱墨春山,是先生畫裡的人世間。
我讀先生的畫,不涉藝理與法度,倒像聽一縷琴音,深微而音渺,心跌進去了出不來,總覺有弦外之意。先生說,畫是換種形式的述說,竟只得信了。
5、朱墨春先生畫賞——王沖
初見先生之作,驚呼於筆墨之純熟。
拿到一張畫先看筆墨,實際是一個壞習慣。所謂賞畫,當用適意的態度。看看能接受多少畫面給你帶來的意境,從而去品味它。至於畫家如何傳情達意的便是鑒的問題了。若能懂得,自然更好。不過上眼便以方家的眼光審視,這賞畫的樂趣是少了大半的。我們還是細細品一下這幅畫作吧。
先生寄來的是兩條魚,兩條正在追逐的魚。
一條雍容華貴的鱖魚,它似乎是剛剛鬆懈下來,又或許並未真正的繃緊神經。在遊戲之中,無意看見墨春先生筆下的題詩,竟被吸引,放下方才還劍拔弩張的鰭,猙獰的面目變得溫順柔軟了許多,張著大嘴,吟誦起來: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天生的長下巴,露出一幅驚愕的表情,仿佛是在琢磨詩句中這“肥”字的意味。正在此時,那條機警的小魚,瘦弱得像條線,那點腦容量自然容不下這般詩意和哲思,只顧驚恐地逃脫……
再看這幅畫的筆墨。
唐.張彥遠說:“骨氣,形似,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又說,“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墨春先生的筆墨俱佳。所繪鱖魚,遒勁的淡墨線條,構勒出的魚肚,質感極強,魚背上的斑紋,由墨點出,從深至淺,細細看來竟無一筆多餘,這功夫十分了得,可謂洗鍊之極。八大筆意,味道十足。然而畫面傳達的卻是鮮活的生活氣息。打開墨春先生的畫冊,棲息的雙鳥,奔跑的公雞……雖然設色造型用筆能看到虛谷的“清而不枯,密而不亂”八大的“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但它們的表情與虛谷筆下的怪異,八大筆下的冷漠不同。有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緊張不安。因何如此呢?
墨春先生在畫集自序里談到:世俗象個大泥潭,進去了很難爬出來。這一點一池清荷做得何等絕妙,出淤泥而不染。與其說想超凡脫俗還不如先同流合污,也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藝術和藝術過程。
原來,朱先生所畫與他對生活的理解是同步的。真實。大美莫不如此。這豈是故做“凋零”,做他人意比得的?朱先生為人真誠,爽朗,有大家氣象。與先生交往如品名茗,是件極愉快的事,
先生未過知天命之歲,假以時日,清荷出溏,必不負大風堂之再傳。
他的思想火花:
藝術應該是隨意的
但不是隨便的
在不斷創造不斷破壞的過程中
與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時升華
—— 朱墨春
熬著自己的孤寂,
掏著自已的心跡,
只為一時愉悅,
為自已、更為它人。
—— 朱墨春
人活著只有錯過,沒有如果。
—— 朱墨春
最能激起我繪畫情緒者,乃悠閒之餘、空寂之餘、顛醉之餘。往往佳作皆出於三餘之後。
—— 朱墨春
人只是匆匆過客,畫才是真正的主人,你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付出你的心血和勞動,他才會予以回報,可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朱墨春
關於筆墨中的線便是中國畫的一根基因鏈,上面排列著無數對基因。只要一用這根線,中國畫所有的遺傳信息就會復現並被複製,中國畫千變萬化的歷史與形態就是從這根線上演化出來的,所以,線是眾木之本,萬象之根。筆墨是中國畫的最根本的形式基因,其它一切因素都會因時因地發生變化,包括文化精神,筆墨千古不易的。
—— 朱墨春
不攀名家 知道感恩
他的畫集自序
陀陀居畫記[自序]
朱墨春
注定了要在這世俗中去做一個畫家,又必定要去以世俗的態度入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