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泉

朱公泉 位於文祖鎮朱公泉村西南崖下,泉的西邊有石刻二方,其一為“問童子處”。傳說孔子周遊列國時,在此休息遇一孩童,曾詢問前行的路徑。泉下建方塘一座,正常年全年有水,旱年甚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公泉
  • 位於:文祖鎮朱公泉村西南崖下
  • 特點:全年有水,旱年甚微
  • 建制:方塘一座
歷史來歷
元朝至正年間(約公元1360年左右),統治者內部明爭暗鬥,朝綱混亂。大小官吏貪污橫行,拚命榨取百姓血汗之財。全國各地農民忍受不了衣破人亡、饑寒交迫之苦,紛紛揭竿而起,聚義造反。統治者為血腥鎮壓義軍,命各地官吏強抓民役、構築工事,百姓生活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
章丘縣令為構築工事,派官兵來到文祖鎮木廠澗村(今屬旭升鄉)強迫農民採伐木料,使此村強壯勞力晝夜不停的幹活,過著奴隸般的生活。木廠澗村有蘧氏四兄弟,蘧老四在伐木時被砸傷了腿,官兵不但不給醫治,反而強制繼續伐木。四兄弟氣憤難平,夜間約好了眾苦役,殺死了守護的官兵,燒毀了木料。遽氏老大、老二投靠了義軍,老三、老四則帶領爹娘和孩子向文祖鎮東南方向的大山深處逃去。這時期,各地的官吏已是自身難保,章丘縣令向上報推說,燒木廠、殺官兵是義軍所為,此事不了了之。
蘧氏兩兄弟攜老帶少,逃到一群山環抱之處,見此地土地肥沃,風景不錯,便在此安住下來。以後逃難者增加,漸漸形成了一個小村落。人們居住在這裡,以打獵和收成莊稼,生活過得不錯,但吃水卻是個難題。夏日雨水漣漣季節,可用池蓄水供人畜用水,到乾旱季節,只好跨越六條山溝,去東張村取水。一日,蘧氏兩兄弟打獵歸來,卻不見了欄圈裡餵養的小豬。於是便分頭去找。來到山口處,只見小豬正在山腳下的亂層石板處到處亂拱。拱著,拱著,突然間石板下淌出水來。小豬又連拱幾下,一股清清的泉水從石板下噴出。蘧氏兩兄弟激動地呼喊起來:“有水啦!有水啦!”因為是小豬拱出來的泉水,此後,人們把這小村落叫作“豬拱泉”。
幾年以後,一個春天的下午,“豬拱泉”村的人們正準備下地播種,一個放牛的漢子趕著兩頭牛來到村頭討水喝。喝完水後,又問山外是否有官兵?還問這條路通向哪裡,那條道通往何處,問個沒完沒了。當他得知此村叫“豬拱泉”和村名的來歷後,連聲說此村名“不雅”。沉思了一會說:“此泉水供我解渴,有恩於我,我姓朱,日後村名就叫‘朱公泉’吧。”放牛的漢子走了,人們沒有信他的話,依然叫此村為“豬拱泉”。
又過了幾年以後。元朝滅亡,大明朝建立,起年號為“洪武”,又過了若干年以後,人們才知道,當年那位討水喝的放牛漢竟是明太祖朱元璋。那年他為消滅章丘的官兵,化裝成放牛漢前來打探進軍道路。於是,按朱元璋之說,村民們將村名“豬拱泉”改為“朱公泉”,此村名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