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華(學者)

朱偉華(學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偉華,男, 1934年7月生於浙江寧波。中國著名斯拉夫學者。1954年上海敬業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俄語系,1961年作為我國第一個波希米亞學的研究生畢業於布拉格查理大學,此後一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東歐語系任教。1984年一1994年曾任北京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研究所斯拉夫語言研究室主任十年,被聘為全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偉華
  • 出生日期:1934年7月
  • 籍貫:浙江寧波
  • 作品:《新捷克語詞典》等
  • 國籍:中國
學術著作,同名人物,軟體工程師—朱偉華,基本情況,個人簡介,執行主編—朱偉華,基本情況,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天主教教會修女—朱偉華,基本情況,遺體告別,

學術著作

曾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卷)、《民族卷)和(外國歷史卷)撰寫有關捷克和斯洛伐克語言、民族和歷史的詞條(1985—1991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是《捷克語語法》(1989年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查理大學》(199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斯洛伐克語讀本》(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即出)的主要編寫者;
是《捷克語詞典》(1959年商務印書館)、《國外語言學流派概述》(1990年北京語言教學出版社)、《新捷克語詞典》(1997年商務印書館)的編者;
曾與周美如和V1adimir Ferko合作編譯了《龍皇帝的故事》(中國古代神話選)(斯洛伐克語和捷克語,1993年布拉迪斯拉發Orbis Pictus出版社)。
1993年,曾作為中國著名斯拉夫學者應邀出席了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舉行的第11屆國際斯拉夫學大會(來自中國的唯一正式代表);
小傳曾刊於1987年美國傳記研究所編寫的《世界名人錄》和即將出版的該名人錄修訂本。

同名人物

貴州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朱偉華 ,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導師, 曾任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現為貴州師範大學文學·教育傳播中心主任,貴州省管專家,貴州師範大學二級教授。
教育背景
1983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本科畢業,學士學位。
199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碩士學位,導師錢理群教授。
200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戲劇戲曲學專業博士畢業,博士學位,導師董健教授。
工作經歷
1971年—1973年:鐵道部建廠局二處二隊 工人
1974年—1976年:貴陽市雲岩二中等 教師
1977年—1979年:貴州省人民醫院 護士
1979年—1983年: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學生
1983年—1989年:貴州省圖書館 幹部
1989年—199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 碩士研究生
1992年—1999年:貴州省圖書館 幹部  貴州師範大學中文系 兼職教師
1999年—200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 博士研究生
1999年——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 教師
開設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現代文學作品選、現代作家作品研究、中西戲劇形態比較、現代文學史料學研究。
研究領域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西戲劇形態學、地域民俗文化學
論著目錄
1、 主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 · 戲劇卷》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 《丁西林早期戲劇研究》 《文學評論》1993,2期
朱偉華(學者)
3、 《孔雀東南飛:從古代到現代 從詩到劇》 《文學評論》2000,6期
4、 《〈月夜〉與〈三弦〉》 《文學評論》2001(青年學者號)
5、 《論悲劇的產生及〈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義 《文學評論叢刊》5卷1期2002,5
6、 《與生命同構的戲劇藝術》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2,1期
7、 《試析淪陷區改編劇的盛行》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1期
8、 《唯美主義劇作〈黑衣人〉解讀》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2,1期
9、 《中國話劇史著編撰之回顧與前瞻》 《社會科學輯刊》2001,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3期全文轉載
10、《抗戰時期淪陷區話劇初探》 《貴州社會科學》1995年8期
《人大複印資料》1995年9期全文轉載
11、《特殊時期的特殊文化景觀》 《貴陽師專學報》1997年1期
《人大複印資料》1997年3期全文轉載
12、《周萍——來自作家心靈最深處的人物》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4期
13、《上海劇壇的繁榮景象》 《南方文壇》1999年5期.
14、《傳統戲曲的現代化途徑》 《文藝爭鳴》2001,3期
15、《歐洲兩種戲劇文本形態之比較》 《戲劇藝術》2004,2期
16、《解構時代我們如何建構戲劇》 《戲劇文學》2004,1期
17、《從阿Q周圍的人物談起—〈阿Q正傳結構文體新探〉》《貴州社會科學》2004,4期
18、《中國新詩創始期的舊中之新與新中之舊》 《貴州社會科學》2002,1期
19、《以“樂景寫哀”的鄉土小說》 《貴州師大學報》2001年4期
20、《進入魯迅精神後園的路標》 《貴州師大學報》2004,6期
21、《歐洲兩種戲劇特徵普遍性及認識論根源》《弦歌一堂論戲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詩意閃爍的影視畫面》 《名作欣賞》2005年4期
23、《再談“兩株棗樹”》 《名作欣賞》2005年4期
24、《地域文化與地域文學之斷想》 《山花》1998年2期
25、《一本戲劇通識著作能告訴我們什麼》 《戲劇藝術》2005年1期
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02BZW010) 《東西文化背景下的貴州屯堡文化及地戲形態研究》
2、主持貴州省省長基金項目《黔中屯堡社區民間文學活動與傳統文化教育》
3、貴州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教改形勢下高等師範教育服務於基礎教育的對策與構想》
4、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委託項目《安順屯堡古代鄉村水利工程歷史沿革諮詢》
獲獎情況
學術成果獎:
1997貴州省第三次哲社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998全國學會論文獎一等獎
2001南京大學光華獎一等獎
2004年貴州省文藝獎(理論)一等獎
2005年貴州省第六次哲社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4年獲全國優秀教師、貴州師範大學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2005年獲貴州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6年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榮譽獎
學術交流
近年學術交流:
2004年4月在廈門大學參加“戲劇戲曲學學科建設研討會”;
2004年9月在山東聊城大學參加“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青年學者研討會”;
2004年11月在貴州民族學院參加“貴州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學術年會”;
2005年7月在南京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參加“中國戲劇:從傳統到現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8月在貴州安順參加“貴州屯堡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年10月在貴州師範大學主辦參加“抗戰時期西南後方文學活動與思想文化建設”全國學
術研討會
個人經歷
她和中國很多經歷過文革的人一樣,曾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卻從未放棄。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三年,她25歲,那一直充滿著憧憬和嚮往的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為她的人生宿點建造了第一個驛站。真可謂10年磨一劍,隨後的生涯,她從北大到南大,35歲讀碩,45歲讀博……
她就是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朱偉華教授。
北京—貴州,苦難歲月怎能抵住那熊熊燃燒的求知慾?
1954年,朱偉華出生在首都北京。
1957年,3歲的她被父親領著、母親背著,第一次踏上了遠行之路,輾轉奔波,來到貴州。度過了幾載並不快樂的孩提時代後開始上學。朱偉華常說,那時,自己對讀書特感興趣。
上五年級時,朱偉華和當時千千萬萬的同齡人一樣,遭遇了十年動亂,那些端坐教室學習文化知識的記憶,一度只能塵封起來。當時的她甚至連最基本的閱讀能力都還待加強。因此,她常常偷著閱讀書籍。“不管酷熱的夏日,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夜,我熱得發慌或者凍得直打哆嗦,都堅持過來了。”
那時候,還有很多人把書藏起來讀,但查抄的危險常常令人心驚膽戰。書籍閱讀完後,燒毀,幾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然而,這唯一的出路,卻成就了朱偉華對所學知識的刻骨銘心。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期,經過短暫的半工半讀的國中生活後,1971年,她成為一名鐵路工人。直到今天,她還忘不了那些伴隨著雨雪風霜鋪設枕木的日子,一次次將手磨破,鮮血湧出,疼痛鑽心。朱偉華回憶說:這甚至比後來在工廠打十八磅大鐵錘還要苦。
“直到當上學校教員和醫院護士。”苦難並沒有使朱偉華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反而激發了她對知識殿堂和大學校園生活的嚮往。在那些個不是很安寧的日子裡,她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她說:儘管那時能找到的書籍很少,但還是窮盡一切辦法看更多的書。她堅信,機遇總有青睞自己的一天。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1979年,時年25歲的朱偉華一舉考取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本科專業。在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里,開始自己醞釀已久的解“渴”工程。
北大—南大,幾度面對人生抉擇卻義無返顧回報桑梓!
包括朱偉華自己,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她的求學生涯竟這么巧合,1989年,也就是考取北大後整整10年時,大學畢業後已在貴州省圖書館工作了6年的她再次考取北大中文系碩士,而此後10年,通過潛心鑽研,1999年,她成了南京大學中文系的博士生。
“我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國家允許年齡的最後一年考取,這預示我乾什麼都較別人晚了一步,所以我十分珍惜機會,抓緊時間乾自己應乾和想幹的事”。
1989—1992,在北大。朱偉華師從我國現代文學泰斗錢理群先生,成為錢先生的第一批女弟子(兩名)之一。3年的勤學苦練,讓她擁有了優異的成績。畢業的時候,就業空間之大卻給她帶來了煩惱。面對首都很多高校的盛情邀請,她輾轉反側。這時,來自貴州高原腹地的聲聲呼喚在她的耳畔久久縈迴,那些與自己一樣對知識同樣充滿渴求的孩子們的身影浮現出來,一個個端坐在此前自己供職的貴州省圖書館的長方形條几上認真閱讀的勁頭讓她鐵定了心。她在心裡告訴自己:回去!回貴州去。
放棄了留在北京的絕佳機會,她回到了貴州,回到了那個最平凡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收拾著那些不知被多少人翻閱過多少遍的或薄或厚、或寬或窄的精神糧食。
45歲考取南京大學博士後,朱偉華同樣非常幸運,在全國戲劇學權威董健先生的影響和指引下,她對戲劇藝術的研究造詣已非同凡響。朱偉華回憶:臨近畢業的那段時間,南大一直挽留我,我當時也明白那是我的最後一次機會了,但生就的貴州情結讓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我當時就想,貴州雖不生我,卻養育了我。而在南京,我是異鄉人。”事實上,朱偉華早已把貴州看作自己的第一故鄉,她要回到貴州,以自己所學為振興貴州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教學—治學,一心向學結出累累碩果,背後是辛勤耕耘。
自北大碩士畢業後,朱偉華一邊在圖書館工作,一邊在師大做兼職教師。直到1999年才最終得以轉入師大,一心從事教學和研究。
作為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朱偉華始終堅持站在教學一線。她認為只有在教學一線,才能產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但是,長年累月的辛勤教研,讓她積勞成疾。
2001年,身患重病的朱偉華在做了手術和全身化療後,又迅速投入工作,主動承擔研究生、本科生及成教生各層次4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在碩士生教學中,朱偉華以科研帶教學,讓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外請著名學者開講座,將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課堂,增強學生實際能力訓練。在她主管研究生工作期間,文學院研究生每人平均發表論文1至2篇。2002年文學院碩士畢業生全部考取博士生,2003年也有過半學生考上,為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名校輸送了多名合格博士生。而朱偉華教授則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被福建師範大學聘為兼職博士生導師。
在一心向學,辛勤教學的同時,朱偉華的科研成績依然碩果纍纍。她在《文學評論》、《中國話劇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在權威和重要核心期刊發表20多篇,不少成果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並收入教育部指定的高校重點教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曾獲全國學會論文一等獎、南京大學光華一等獎等。僅2005年,朱偉華就捧得兩個省部級科研一等獎。同年,被授予貴州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北大教我大膽假設,南大教我小心求證”這是朱偉華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她教學和治學的原則。這兩種優良的傳統和互補的學風,不僅使她待人坦誠謙和,對她良好教學風格和獨到科研視角的形成也大有裨益。而在學生心目中,她既是學識淵博、嚴謹治學的學者,又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師長。
朱偉華坦言:北大的創新和人文精神,讓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南大的嚴謹和求實作風,又使我推崇個人道德的完善。換句話說,我的人生,“南”“原”“北”“則”。

軟體工程師—朱偉華

基本情況

朱偉華,男, 1982年7月生於湖南洪江。優秀的軟體工程師。

個人簡介

2001年到上海求學,現從事於軟體開發行業,個人喜歡足球,尤其對國際米蘭情有獨鐘。

執行主編—朱偉華

基本情況

朱偉華 男,漢,1977年生。現任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汽車傳媒事業三部部長、《汽車與駕駛維修》雜誌主編。

教育背景

2000-2003年,華南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碩士
1996-2000年,華南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工程機械方向)及工商管理雙專業學士

工作經歷

2003-2010年,歷任《汽車與駕駛維修》雜誌編輯、主編助理。副主編、執行主編、事業部副部長、主編、事業部部長。
業餘時間撰寫過數十萬字的部落格及微博,並作為騰訊汽車、搜狐汽車評論員對中國汽車行業尤其是汽車服務業相關情況發表評論。

天主教教會修女—朱偉華

基本情況

朱偉華修女於1912年2月12日出生於南京市,她和家人在逃難時期,坐船到了武漢,當時因被人懷疑有傳染病,有人提議要把朱修女扔到長江里,但是教會接納了修女。在教會的諄諄教誨下,在她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為天主獻身的種子,蒙天主的召喚,朱修女加入了瑪利亞方濟各外方傳教修女會。

遺體告別

2010年3月14日早上7點半,朱偉華修女的遺體被送回到教堂。上午彌撒後,趙寧科神父、王偉神父、張稱揚神父、劉永昌神父為老修女擺了安所,全體神長教友為朱修女祈禱送別。
朱偉華修女的葬禮將於2010年3月17日早上8點半在長沙市天主堂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