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害利

本草害利

本草害利》,古代中國藥學著作。凌奐編撰,作者得其師吳古年《本草分隊》,遂以此為基礎,集諸家本草藥論,補入藥物有害於疾病之內容,更名《本草害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草害利
  • 作者之師:吳古年
  • 本書基礎:《本草分隊》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藥物安全問題,圖書內容,書籍特點,序,啟示,

藥物安全問題

藥物安全性問題是全球性的熱點問題。1978年美國FDA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藥品安全性評價的研究法規——《藥品非臨床安全研究工作質量管理規範》(簡稱GLP)。後來這一管理規範逐漸成為世界藥品安全性評價的通行標準,已有約70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本國的相關管理規範。中國從1989年建立了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開始對藥物的不良反應進行監測與評價。中藥學作為世界藥學體系中重要的一員,具有獨特的理論與實踐操作體系,正在引起世界範圍內廣泛的關注和研究的興趣。開展中藥的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基於大量歷史文獻的回顧。

圖書內容

清代凌奐《本草害利》(中醫古籍出版社,1982)一書對中藥安全性問題有諸多建樹,帶給我們的信息資料也十分豐富,非常值得一讀。
清代後期醫家凌奐所著《本草害利》一書,集歷代本草及名醫經驗,結合自己豐富臨床經驗,選用常用藥物,刪繁就簡,先陳其害,後敘其利,並詳述其出產、形狀、炮製方法,書中提出“藥害”理論,強調根據病證辨證用藥,趨利避害,對於合理用藥,減少“藥害”,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書籍特點

該書的作者凌奐,字曉五,江蘇吳興人。清鹹豐年間業醫。他幼年時體弱多病,思閱方書,恰巧同郡烏鎮的名醫逸林僧留下很多醫書,使他對軒岐、仲景乃至清代諸家的醫學學術思想均有涉獵,並能心領神會。放棄科舉考試後,他跟隨吳郡吳古年老夫子研修醫典、同時臨證。吳先生獨出心裁,把所施藥物編程為“本草分隊”,是取用藥如用兵之意。凌奐對此闡釋說:“蓋臟腑,即地理也;處方如布陣也,用藥如用兵也”。其學術理論喻趣橫生,深入淺出。
全書羅列常用中藥,合計300餘種,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俱全;總以五臟六腑分隊,大致以補瀉溫涼為序;如其中心部藥隊就包括了補心猛將、補心次將、瀉心猛將和瀉心次將四大類,其他的臟腑還增添了有關溫涼的猛將和次將;六腑的藥隊是指胃部、膀胱部、大腸部、小腸部、膽部和三焦部之藥隊。對每味藥的記載,是先陳其害,後言氣味所利,同時並詳述它的出產、形狀、採摘和炮製方法等(合稱之為“修治”之法);這樣安排獨樹一幟而不同於其他各類本草,是凌氏對安全使用中藥的突出貢獻。這樣的成書體例無疑是富有創見和時代前瞻性的。
他在《本草害利·序言》中指出:“凡藥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衝鋒於前,不顧其後也。餘業是道,二十餘年,遇證則慎思明辨,然後下筆,補偏救弊,貽誤者少。審識藥品出產形狀,親嘗氣味,使藥肆中不敢偽充而誤人耳”。

古人有三不朽,曰立德,其次立功,又次立言。余何人也,豈敢妄發言哉!敢於功德自誇耶?
從幼年來,體弱多病,思閱方書,因從書賈購得吾郡良醫烏鎮逸林僧所遺醫書甚伙。自軒歧仲聖逮今諸家注論,靡不收采,略得心領神會。遂棄諸子業,從我郡吳古年夫子游,將歷代名醫著述書籍,探本窮源,隨時就正,讀破萬卷,講論偏見錯謬之處,或自昏黃達旦。先生年屆古稀,日逐臨症,得有餘暇,猶不辭倦,且諄諄訓曰:醫關性命,不可苟且,一病有一經所發,若察脈辨證,尤宜加謹,恐失之毫釐,謬於千里也。先生袖出一帙曰:本草分隊。取其用藥如用兵之意,蓋臟腑,即地理也,處方如布陣也,用藥如用兵將也。病本在於何經,即以君藥主將標於何經。為臣使之藥,即所以添兵弁。識得地理,布成陣勢,一鼓而戰,即能殄滅賊氛,即所謂病退也。然後調攝得宜,起居如常,即兵家善後事宜,民得安居樂業也。苟調度不精,一或失機,一敗塗地,即用藥不審,草菅人命也。
奈近時醫者,一到病家,不先看脈審證,遂聽病家自述病情,隨即寫藥數味,曰:某湯主治。粗知大略,用某藥能除某病,如此治病,則仁人必深慮而痛恨之。雖業醫臨症,有望聞問切四診之說,然望是觀其氣色,如經云:青欲如蒼碧之澤,不欲如藍也。聞是聽其聲音清濁高低,即宮商角征羽五者,屬五臟也。問是問其老少男女,平素勞逸喜惡,起患何時,始得何病,曾服何藥,問病源也。切是最要之事,診得浮沉遲數滑澀大小長短諸脈,見於左右寸關尺部,辨明虛實表里寒熱。何證發於何經,套用寒熱溫涼之藥,定方進藥,君臣佐使,配合得宜,如湯沃雪,諸恙若失,方能起死回生,豈有害哉!
凡藥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衝鋒於前,罔顧其後也。餘業是道,二十餘年,遇證則慎思明辨,然後下筆,補偏救弊,貽誤者少。審識藥品出產形狀,親嘗氣味,使藥肆中不敢偽充而誤人耳。
先生之分隊一書,尚未刊行於世。遂集各家本草,補入藥之害於病者,逐一加注,更曰《本草害利》,欲求時下同道,知藥利必有害,斷不可粗知大略,辨證不明,信手下筆,枉折人命。用是不揣固陋,集古今名醫之說,刪繁就簡,撰述成書,以付剞劂,公諸同好,並就正于海內明眼,亦慎疾之一端云爾。

啟示

《本草害利》在中藥的合理使用上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他對每味中藥的闡釋,不同於歷代各家本草,是先言其“害”,並逐一加注。如茯苓之害在於“功專行水而伐腎。病人腎虛,小便自利或不禁,虛寒滑精及陰虧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茯苓,在<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無毒,久服可輕身;上品中藥都有如此之害,更勿論其他。由此可見古人用心之審慎,聯想起今日臨床上利尿藥使用過度導致的臟器衰竭的實例很多。又如柏子仁之害在於“仁體多油辛潤,且滑腸、泄瀉者勿服。”另外對膈間多痰,及陽道數舉,腎家有熱,暑濕作瀉,都不宜用。一則易瀉元氣,二則與藥性不符。在現今來講,中藥有其各自的適用範圍與適應人群。非適應人群就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就象黃連素雖然能消炎殺菌止瀉,可元氣虧虛的腹瀉就不能選用。再如,石菖蒲條載有“犯鐵器,令人吐逆”之說,值得關注,並且它“惡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惟秦艽為使”。該書極大地擴展了中藥相惡、相畏等七情的配伍,及時防止偏差流弊,旨在正確使用藥物。所載內容豐富,應予深入研究。
此外,《本草害利》中列敘的品種均為常用之中藥,亦為中醫藥修習入門的實用參考書,用於臨證必能遊刃有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