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典故名,成語,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古時習俗,七月七日曬衣,阮鹹家貧,無欺可曬之物,掛出犢鼻褲充數,自稱“未能免俗。”後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稱沒能擺脫社會慣例,仍按習俗行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能免俗
  • 出處:《世說新語·任誕》
  • 作者:劉義慶
  • 朝代:南朝
拼音,典源,釋義,示例,語法,原文,翻譯,

拼音

wèi néng miǎn sú

典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仲容(阮鹹)步兵(阮籍曾任步兵官職,故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釋義

古時習俗,七月七日曬衣,阮鹹家貧,無欺可曬之物,掛出犢鼻褲充數,自稱“未能免俗。”後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稱沒能擺脫社會慣例,仍按習俗行事。以“七夕犢、聊曬犢、南阮貧、阮家貧、阮郎貧、阮囊羞澀”指貧寒。

示例

【未能免俗】陸游《自詒》詩:“無可奈何猶食粟,未能免俗學澆蔬。”趙秉文《送宋習卿》詩之二:“未能免俗聊從宦,還望狐雲憶舊訪廬。”元好問《被檄夜赴鄧州幕府》詩:“未能免俗私自笑,豈不懷歸官有程。”
【俗未免】蒲松齡《沁園春·病中》詞:“俗未免,是迴腸如水,百折猶東。”
【七夕犢】蒲松齡《代孫子敬與王丕哉啟》:“數椽蝸舍,仍人傍西城;七夕特,聊分北阮。”
【聊曬犢】蒲松齡《為畢振叔與韓履生啟》:“若小兒貧如南阮,聊曬犢裩;瘦似清郎,頻移革帶。”
【南阮貧】張叔倫《旅次寄湖南張郎中》詩:“閉門茅低偶為鄰,北阮那堪南阮貧。”查慎行《秋懷》詩之五:“望衡對宇雅相親,南阮才高不諱貧。”
【阮家貧】王維《鄭果州相過》詩:“中廚辦粗飯,應恕阮家貧。”司空曙《閒園即事寄公》詩:“近水方同梅市隱,曝衣多笑阮家貧。”
【阮郎貧】李商隱《七夕偶題》詩:“明朝曬犢鼻,方信阮郎貧。”
【阮囊羞澀】《說岳全傳》第十五回:“小弟等欲待回家,怎奈阮囊羞澀。”

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原文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翻譯

阮仲容住在南邊,很多人住在北邊。住在北邊的人富有,住在南邊的人貧窮。七月七日那天,北邊的人盛行曬衣服,都是綾羅綢緞。仲容也用竿子曬大布褲子,有人覺得這很奇怪,他回答說:“我也不能免俗啊,不過是複製一下別人的做法而已。”
故事
魏晉時期,都城洛陽活躍著一個被譽為“竹林七賢”的文人小集團,由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組成。他們看不慣社會的黑暗,常常聚在竹林之下縱酒放歌,談玄論道。然而,即使是如此超脫之人,也常常擺脫不了風俗習慣的約束,於是,其中的阮鹹便發出了“未能免俗”的感慨。
阮鹹,字仲容,陳留尉氏(今屬開封)人,因為他是阮籍的侄子,所以世人稱他倆為“大小阮”。此人博覽群書,才華出眾,但性格狂放不羈,做事不拘禮法,來到京都後,僅僅做過散騎侍郎等小官。其間,山濤非常看重他的學識和人品,評價他“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可當舉薦他當吏部侍郎時,晉武帝竟堅決不答應。原來,晉武帝從別人口中知道阮鹹有兩大“毛病”:一、崇尚虛浮之談;二、為人放誕,嗜酒如命。
當時,許多阮姓人都生活在洛陽城東的一條大道邊,其中,阮鹹和阮籍住在道南,稱為“南阮”,都比較貧窮;其他的阮姓人住在道北,稱為“北阮”,都十分富足。那時候,洛陽有一種從漢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到了七月初七,各家各戶都要把衣物拿出來,掛在院裡院外曬一曬。漸漸地,這就成了各家各戶夸富比貧的機會。有一年,又到了這個節日,“北阮”的人都早早地爭相晾曬,所曬之衣物都是綾羅綢緞,可“南阮”的人由於衣物寒酸,遲遲不敢往外曬。後來沒辦法了,阮鹹只好翻出自己的一件粗布短褲,用竹竿挑著掛了起來。人們見了,問他怎么把這樣寒酸的衣物掛出來,他回答:“不能免於世俗,暫且這樣曬曬,表示個意思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阮鹹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尤其擅奏琵琶。他所用的琵琶與後來從龜茲傳來的曲頸琵琶不同,為直頸琵琶,創作的琴曲《三峽流泉》也曾極為流行。受他影響,唐代以後人們遂將這種樂器改稱“阮鹹”,簡稱“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