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始

未始

未始,拼音wèi shǐ,指尚未發生的事物。《管子·幼官》:“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註:“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始
  • 外文名:have not
  • 拼音:wèi shǐ
  • 釋義:指尚未發生的事物
  • 出處:《管子·幼官》
  • 用法:用於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
釋義,出處,舉例,

釋義

未必;不一定。用於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語氣較肯定句委婉:你好好跟他說,他未始不聽|意興蕭條中,未始不是一件樂事

出處

  1. 指尚未發生的事物。
    《管子·幼官》:“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註:“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2. 未曾,從未。
    莊子·齊物論》:“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猶未曾。”
    劉楨《公讌》詩:“生平未始聞,歌之安能詳?”
    柳宗元石渠記》:“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於 胡武平 ,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侯方域《太平仁義之效論》:“道莫大於仁義,自 堯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來,未始更也。”。
    明·袁宏道《滿井遊記》:“未始無春。”
  3. 猶沒有;未必。用於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語氣較肯定句委婉。
    韓愈《與於襄陽書》:“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
    宋 秦觀 《聖人繼天測靈論》:“古之語道德者未始不以聖人,而論聖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贄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會深契, 山農 亦未始不樂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 中國 的一個中秋節也能在 莫斯科 過,意興蕭條中,未始不是一件樂事。”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提到:“北京大學發行雜誌多種,轉以提倡過激派偽說。平時教授學生也本此旨。此次罷學風潮,近因雖由政治問題以生,未始不由此種學說有以致之,……審察學生舉動幾類俄國過激之所為。”

舉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中就有“未始”一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