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黃豹蠹蛾

木麻黃豹蠹蛾

木麻黃豹蠹蛾,種拉丁名Zeuzera multistftigata Moore,鱗翅目木蠹蛾科豹蠹蛾屬的一種昆蟲。國內分布在福建、廣西,國外分布印度孟加拉國、緬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木麻黃豹蠹蛾
  • 拉丁學名:Zeuzera multistftigata Moore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木蠹蛾科
  • :豹蠹蛾屬
  • :木麻黃豹蠹蛾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狀況,防治方法,營林措施,化學防治,燈光誘殺,性素誘殺,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綜合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蟲體長 25—44 mm,翅展40—70 mm。體灰白色。觸角絲狀,淺褐色。前翅前緣從肩角到項角排列著10個藍斑點,中室內斑點較稀疏,有些個體中室有1塊較大的、由幾個斑點組成的藍黑斑;後翅灰白色,斑點稀少而色淺,有翅經9根。胸部背面有3對藍黑色橢圓形斑點,第一至第七腹節各有8個藍黑斑,第八節有3條縱黑帶。雄蛾體長 16-30 mm,翅展 30-45mm,觸角基半部雙林齒狀,端部絲狀,後規有翅級1根。 卵 橢圓形,長徑 0.8 mm,短徑 0.6 mm,粉紅色或黃白色,近孵化時黑褐色。
木麻黃豹蠹蛾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 30-80 mm,頭寬 4.5-7.0 mm,體淺黃色或黃褐色。頭部淺褐色,單眼區有褐色小斑;前胸背板發達,後緣有1個黑斑,生有4列鋸齒狀小刺和許多小顆粒。體節上各有黃褐色毛瘤,瘤上有灰白色剛毛。胸足黃褐色。腹足赤褐色,趾鉤多形環。 蛹 雌蛹體長 26-48 mm,雄蛹體長 17-32 mm,長筒形,赤褐色。頭頂具一齒突,雄觸角基半部明顯鼓起。腹部各節有2橫行小刺突,臀部顏色較深,上有許多顆粒狀小刺。

分布範圍

木麻黃豹蠹蛾,種拉丁名為Zeuzera multistftigata Moore,國內分布在福建、廣西,國外分布印度孟加拉國、緬甸。

繁殖狀況

此蟲在福建1年發生1代,以老齡幼蟲於12月初在樹幹基部的蛀道內越冬。翌年2月下旬又重新蛀食,5月上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用天。6月中、下旬為成蟲羽化盛期。卵期18天。6月上旬少量卵孵化,7月上、中旬為孵化盛期。 幼蟲19齡,歷期313一321天。初孵幼蟲群集在白色絲幕下取食卵殼,2天后各自分散爬行,吐絲隨風飄移,活動敏捷,約規分鐘即可蛀入木麻黃枝條嫩梢內。蟲道長8-20mm,被害部有白色粉末狀木屑和糞便。40天后以4齡幼蟲轉移到技幹上,一般從節疤處蛀入。
10齡前幼蟲有多次轉株轉位的習性,10齡後幼蟲很少轉移。蛀入時,幼蟲吐絲綴寄主表皮碎屑結成蟲包,先蓋住頭部,然後一邊鑽蛀,一邊擴大蟲包,直到全部蛀入。有99.5%的蛀人孔分布離地面 2 m以下的樹幹上,並以此孔為排糞孔。每株木麻黃幼樹大多只 1條幼蟲和 1個排糞孔,孔徑 2-7 mm。蟲道內大部分暢通,很少有糞便堵塞。蟲道長40-150cm,寬0.7-1.8cm。在夏季,幼蟲沿髓』已向根部蛀食,可深入地下10-20cm的主根中。老齡幼蟲在枯死的樹幹中也能取食生存,但提前化蛹。中、老齡幼蟲耐飢能力超過創天。
老熟幼蟲在化蛹前,咬透蟲道邊緣的木質部,在皮層上預築1個直徑約10mm近圓形的羽化孔蓋。孔蓋邊緣與樹皮略為分離;在孔蓋下方 s mm處幼蟲另咬一小通氣孔,在羽化孔與通氣孔之間以絲、屑將蟲道堵斷;在羽化孔上方 5 cm處幼蟲用絲和木屑封隔蟲道,築成蛹室,蝸室長 3-5.5 cm。羽化孔出現後 9天,幼蟲不再取食,體縮短,再經5天脫去最後一次皮並化蛹,蛹頭部朝下。 成蟲羽化時間為 14時至次日清晨,以 16-20時最多,占 95%。羽化前,蛹體藉助腹部的刺列向羽化孔口蠕動,頂破蛹室絲網及羽化孔蓋。剛羽化的成蟲沿樹幹向上緩慢爬行,約經4小時即可飛翔。
成蟲羽化盛期的溫度為 24-30℃,相對濕度為 70-87%。 10年生木麻黃林或鬱閉度 0.7以上或胸徑 6 cm以上木麻黃林分不發生木麻黃豹紀蛾。3-6年生幼林,鬱閉度小,胸徑 2 cm左右的林分受害重。有蟲林 2年內平均高生長比健康株減少 64.7%,冠幅減少用.7%,地徑減少 56.1%。根據聚集度指標法測定結果,木麻黃豹囊蛾幼蟲在林間屬隨機分布型,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單個個體。經防治後,幼蟲空間分布型發生變化,呈聚集分布。 天敵 黑螞蟻、棕色小螞蟻、廣腹螳螂、蜘蛛、寄生蠅、白僵菌、細菌、喜鵲。
羽化後數小時成蟲即可交尾產卵。交尾一般在21時後進行,持續3-5小時。無多次交尾習性。交尾後30分鐘可產卵,喜產卵在樹皮裂縫中,分3—5次產完。產卵歷期2—3天。每雌一生最多能產卵2108粒,最少361粒,平均700粒,並有遺腹卵80-130粒。雌、雄性比1.46:l。雌蟲壽命平均6天,雄蟲4天。成蟲白天靜伏,傍晚開始活動,以20時後最活躍。雄蛾有較強趨光性,撲燈盛期在21-23時。成蟲羽化高峰1年2次,主高峰在6月中、下旬,次高峰在5月下旬;雌蛾羽化高峰比雄蛾早3天。

防治方法

營林措施

(l)著重改變林木組成,如在楊樹防護林內逐漸淘汰受害最重的大官楊、大青楊等,更換為樹皮光滑、不易被水蠶蛾產卵的毛白楊、歐美楊等。在防護林帶內對蟲口密度過大,無保留價值的林帶及時進行改造,以減少蟲源。、(2)在經營片林時既要考慮樹種的混交,又要保持林分的鬱閉度。鬱閉度0.7以上的林分受害程度明顯小於鬱閉度小的林分。(3)修校問題,一是修技要避免在木蠶蛾產卵前的春季進行,H是傷口要做到平滑。例如,對沙柳木蠶蛾可用低平連法,即從主根基部靠近地面或低於地面平掉;對水麻黃豹蠶蛾可營造濕地松、檸檬按和木麻黃的混交林以抑制蟲害發生。

化學防治

(l)噴霧殺初孵幼蟲對尚未蛀入乾內的初孵幼蟲:如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可用 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對榆木蠶蛾可用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澳氰菊酯、20%殺滅菊酯3000-5000倍液;對東方木漿蛾用50%久效磷乳油 1000—1500倍液;對木麻黃豹蠶蛾用 2.5%澳氰菊酯 3000倍液, 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毒殺,效果均好。 (2)藥劑注射蟲孔、毒殺於內幼蟲在已蛀入乾內的中、老齡幼蟲以獸醫針簡灌藥注射蟲孔。如對榆木蠶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80%敵敵畏 100-500倍液, 50%馬拉硫磷乳油、20%殺滅菊酯乳油 100一300倍液;對東方木蠶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20%殺滅菊酯乳油100-500倍液;對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用40%樂果乳油40-60倍液,50%敵敵畏乳油20一用倍液, 80%敵百蟲可用濕性粉劑 20一用倍液;對小木蠶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35%甲基硫環磷、 80%敵敵畏乳油、 50%殺螟松乳油 1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 500倍液均可。 (3)樹幹基部鑽孔灌藥、內吸傳導、毒殺於內幼蟲常用藥劑為50%久效磷乳油,35%甲基硫環磷內吸劑原液。施藥時先用手搖鑽在樹幹基部(距地面 30 cm左右)相對交錯打孔l—3個(一般打 2個孔),孔徑 10-16 mm。兩孔要斜穿,但不相通。將藥注入孔內,外敷粘泥,使樹幹吸收,通過傳導毒殺於內木蠶蛾幼蟲(同時亦可毒殺於內天牛幼蟲及葉部害蟲)。施藥量按林水平均胸徑每 Icm用藥lml或 1.5 ml,效果均在 90%以上。施藥日期以4月中旬左右樹液流動時最適,秋季效果較差。該法對材質鬆軟之樹種比硬質材好,對防治楊樹中的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優於榆樹中的榆木蠶蛾。 (4)磷化鋁片劑堵塞蟲孔熏殺根、乾內幼蟲 56.5—58.5%磷化鋁片劑(每片 3.3 g)原系熏蒸糧食之用,經試驗將其研碎按不同劑量——l/20或 1/用片(即每蟲孔 0.119或 0.165g)——填入樹幹或根部木蠶蛾蟲孔內,外敷粘泥,熏殺根、乾內幼蟲(同時可殺天牛幼蟲),殺蟲率均能達到90%以上。此法適於防治榆木蠶蛾。而對危害楊樹幹部之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因樹木高大,施藥費工,且易產生漏株、漏藥,不如前者方便。 以上第三、四兩種方法系內部施藥,不污染環境,避免殺傷天敵。與其他同類藥物(如毒簽)比較,不需要預先加工製作,節省成本。 另外,用磷化鋅毒簽防治小木蠢蛾及木麻黃豹蠶蛾,殺蟲效果均在觀%以上,優點是施藥操作方便。

燈光誘殺

成蟲木蠶蛾成蟲均具有趨光性,強弱因蟲種而異。燈誘所用燈種以瀋陽產的 SP-B型捕蟲器(400 W)及 GS-2型和 GWD-2型燈光電力殺蟲器(250-400 W)最好。誘蟲燈的懸掛高度,以離地面3m左右為宜。開時間因蟲種活動尖峰時間不同而不同,如榆木蠶蛾以23一1時為誘蟲高峰,東方木晶蛾則為21刀0一1:30時左右成蟲活動最盛。燈誘不僅能誘到木蠶蛾雄蟲,且能誘到相當數量的懷卵雌蟲。燈誘對各種木蠶蛾雖均有效,但在防治運用時必須連年進行,方能對蟲口的減少起明顯作用。燈誘如和其他防治措施配合,效果更佳。

性素誘殺

成蟲套用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人工合成性誘劑B種化合物(順一5一十H碳烯酸乙酸酯)誘殺這種木蠶蛾,每一誘捕器劑量為 0.5 mg。誘捕器為紙板粘膠式,誘芯為濾紙芯或橡皮塞芯。誘捕器彼此間距離為 30-150 m。誘捕器懸掛於林帶上風頭一行林帶的兩株樹之間,誘捕時間為每晚18:30一21:30時。

生物防治

(1)白僵菌以 1—8億孢子/g白僵菌液噴殺榆木矗蛾幼蟲,死亡率達 17.85-100%。又可用白僵菌粘膏塗在排糞孔口;或用噴注器對注蟲孔口噴注5×10-10/ml白僵菌液,死亡率在 95%以上。 (2)線蟲以濃度 1000條/ml斯氏屬線蟲防治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幼蟲,死亡率達100%;用蕪著夜蛾線蟲品系水懸液,濃度 20000條/ml防治小木蠶蛾幼蟲,死亡率在 99%以上;以蕪警夜蛾線蟲北京品系防治木麻黃豹蠶蛾幼蟲,濃度1000條/ml水懸液注入蟲道內,死亡率達呼%;如用線蟲泡沫塑膠塞孔,死亡率達 93%。 (3)對榆木蠶蛾黑卵蜂、刺猜、螳螂、台撕、榆林沙蝴應加以保護利用。螳螂、台斯在野外均有捕食榆木蠶蛾的現象。室內觀察每頭螳螂每天可捕食榆木蠶蛾幼蟲0.25-3.5頭。每頭窈斯每天可捕食榆木蠶蛾幼蟲0.24-5.33頭。陝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對沙柳水晶蛾進行研究時,發現榆林沙餓是沙柳木蠢的重要天敵,曾設標準地試驗,每標準地內理蛹49-57頭,各放置沙晰 10頭,檢查結果, 39.62-57.4%的蛹均被食去。

人工防治

人工捕捉如運用得當,仍不失為很好的防治方法之一。在山東省平陰縣防護林帶內,於5月上一下旬芳香木蠶蛾的羽化高峰期,用2周的時間,發動小學生於每日傍晚芳香木蠶蛾羽化而未活動前,在地面人工捕捉成蟲達4224頭,這對減少防護林帶內新一代幼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對同樣於土壤內化蛹的榆木蠶蛾及在樹幹內化蛹的鑽具水晶蛾(危害部位在樹幹Zm以下,羽化時極易發現),亦可採用該法。

綜合防治

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採用以上各種防治方法在平陰縣孔村區100餘條林帶的防護林網內進行綜合防治。在20000餘畝防護林林網內,在蟲口密度較大的林帶,以化學防治為主,輔以燈誘;在蟲口密度中等的林帶,則以燈誘及人工合成性誘劑誘殺為主,輔以人工捕捉成蟲等措施;在蟲口密度最重或輕的林帶,以營林措施為主,包括改建及保護啄木鳥等,經過 2年連續防治的結果,使全試驗林帶由原有蟲口密度 8. 38頭/株降至 0. 26 頭/株,蟲口下降率為 96.9%,基本達到有由不成災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