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是元朝張伯淳創作的一首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蘭花慢 贈彈琵琶者
  • 創作年代:元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伯淳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木蘭花慢·贈彈琵琶者
(元)張伯淳
愛當壚年少,將雅調,寄幽情。盡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鳳孤鳴。都來四條弦里,有無窮、舊譜與新聲。寫出天然律呂①,掃空眼底蓁②箏。
落紅,天氣暖猶輕。洗耳為渠聽。想關塞風寒,潯陽月色,似醉還醒。軒窗靜來偏好,到曲終、懷抱轉分明。相見今朝何處,語溪③乍雨初晴。

作品注釋

①律呂,此指樂律或音律。
②蓁,一種弦樂器,如箏。
③語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鄉

作品鑑賞

此詞上片從樂曲方面來描寫(樂曲的演奏者、樂曲旋律的複雜變化、樂曲聲律的高雅等),側重正面描寫、直接描寫。下片從聽者方面來描寫(氣氛感受、典故聯想、景色渲染等),側重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作者對“關塞風寒,潯陽月色”這兩種曲調,兩個意象特別敏感。即使在“天氣暖猶輕”的“落紅”暮春季節,孤冷心緒被琵琶女的“舊譜與新聲”挑撥得愈發淒楚。(“潯陽月色”語出白居易《琵琶行》)
張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結不易輕去。早年即由科舉仕進的閱歷,使他在南宋敗亡後深深懷抱一種被棄無靠的漂泊感。聽到曲終,“懷抱轉分明”,這是一種知音感,一種借酒澆愁之後的欣慰滿足感,儘管其愁仍未消卻。昭君出塞是“去國”,潯陽江頭商人婦是“棄婦”,張伯淳從中覓得了通同的感受,於是“紅顏”薄命與“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淪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讚之為“天然律呂”,因彈奏出了真情,遠非嘈雜的虛假熱鬧的“秦箏”之聲可以比擬。而且認為不論“百喙春和”地煩人還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鳳孤鳴”就足夠了。讀此詞,不能輕忽“幽情”的“寄”字,“似醉還醒”的“想”字。曲調傳情,是詞心所在。

作者簡介

張伯淳(1242—1302),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浙江桐鄉)人。一生交遊甚廣,從政亦有自己的見地,頗得賞識。《元史》有傳。事跡收錄於《元史本傳》中《養蒙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