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屠格涅夫著短篇小說)

木木(屠格涅夫著短篇小說)

《木木》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創作於1852年,由於遭到官方的查禁,它在1885年才得以發表在《現代人》 雜誌上。

小說中的主人公格拉西姆是一名啞巴農奴,卻身材魁梧、溫厚敦良、天生神力。他被喜怒無常,性格乖張冷酷的地主婆從鄉下農村帶到莫斯科,在經歷了戀愛的失敗,以及被迫親手溺斃了自己心愛的寵物狗“木木”後,終於心灰意冷,毅然決然地獨身離開莫斯科返回家鄉。

《木木》取材於現實,格拉西姆的原型即是屠格涅夫幼年時家中一位名為安德烈的農奴,而地主婆的身上則有屠格涅夫母親的影子,屠格涅夫對真實的生活加以提煉,使之得到升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木木
  • 外文名稱:муму
  • 創作年代:1852年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俄】屠格涅夫
  • 字數:6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格拉西姆是個又聾又啞的農奴,只知整天干活,對主人十分敬畏,女主人對此甚為滿意。她將他帶到莫斯科,讓他在住宅內專管挑水劈柴,打掃園子,白天看門,晚上守夜。格拉西姆的活幾幹得乾淨利落,井井有條。
宅內傭人中有個洗衣女工塔季雅娜,性情溫順,終日埋頭幹活。格拉西姆常悄悄伴隨著她,這引起了傭人們的嘲笑。一次在吃飯時,工頭公然取笑塔季雅娜,格拉西姆雖聽不見,但他看出是在欺侮他的女友。他猛地將大手按在那人頭上,憤怒地盯住他。對方嚇得半死,半晌動彈不得。從此以後,誰也不敢再當面嘲弄塔季雅娜了。
家裡傭人中有個鞋匠是酒鬼。女主人說給他娶個老婆就有人管束他了,於是讓塔季雅娜嫁給他。鞋匠怕格拉西姆報復,不敢答應。管家便想出一個辦法,讓塔季雅娜裝成喝醉酒的樣子;因為格拉西姆最討厭醉鬼,這樣一來,他果然不再跟隨塔季雅娜了。不久,鞋匠就同她結了婚。但鞋匠舊習難改,終於被女主人逐出門去。塔季雅娜只得隨夫離去。格拉西姆默默地送了她一程。塔季雅娜忍不住滾滾淚下。
格拉西姆送別塔季雅娜,返回時揀到一條小狗,他帶回家來,細心照料。格拉西姆高興時就叫它“木木”。一天女主人發現了這條可愛的小狗,正想逗它,不料木木衝著她齜牙咧嘴,嚇了女主人一跳。她命管家把狗扔出去。不料夜間木木又回來了,格拉西姆忙把它藏起來。誰知木木的叫聲終於又驚擾了女主人,她怒斥管家做事不力。要管家逼格拉西姆交出木木。當格拉西姆明白是女主人要處死木木時,便表示由他自己來乾。他穿上節目的衣服,帶木木到店裡飽食一頓,然後又帶它上了小船,劃離城市。格拉西姆痛苦地把木木沉入河底。事畢,他急匆匆地回到自己的下房,背起背包,拄著一根棍子,憤怒地沿路回鄉去了。

創作背景

19世紀的俄國,處於社會、政治的敏感時期。19世紀之前的歷史中,俄國的封建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此時的俄國沙皇政府實行農奴制,廣大勞動人民處於階級矛盾的水深火熱之中。對於沙皇政府所實行的農權制,廣大農民十分不滿,起義不斷,特別是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讓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農奴制的弊端,從而加劇了社會矛盾。屠格涅夫是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深深地認識農奴制對廣大農民的迫害,因而他十分反對農奴制。在1847年之後的四五年里,屠格涅夫用自己的文學創作與農奴製做著頑強的鬥爭,其中《木木》就是其中的一部小說。
1852年果戈理逝世。同年4月16日,哀悼果戈理的悼文出現在《彼得堡新聞》編輯部,悼文的作者屠格涅夫因此被捕,並在獄中寫出了小說《木木》。

人物介紹

格拉西姆
格拉西姆雖然聽不到聲音,也說不出話來,但這並不代表著他沒有思想。他很喜歡鵝,因為他知道鵝是愛憎分明的家禽,同樣,他也是一個明事理與愛憎分明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尺度,從不會過分的去做任何事。對於那些他認為不好的事情,他從不會去做,比如打架、喝酒等等,每次他看到有人喝酒喝的大醉,走路搖搖晃晃時,他總是很生氣,因為別人的這種行為觸及了他的原則。格拉西姆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從不去做不好的事情,對於愛與憎都十分分明、沒有半點含糊。
木木
“木木”是格拉西姆收養的一條西班牙良種狗,性情溫良,聰慧絕頂。格拉西姆將“木木”視為自己的養女,“木木”對於身處異鄉的格拉西姆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活中的寄託,也是處在迷惘狀態的格拉西姆生活的目標。
老太太
老太太是專制的象徵,變態者的化身,性格孤僻怪異、吝音而冷酷,代表邪惡、黑暗的力量。她住在莫斯科一條偏僻的街道上一所灰色的房子裡,她生命中的白天原來也是毫無歡樂、陰雲蔽天的日子,現在早己過去了;而她的生命中的黃昏比黑暗還要黑一些。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在《木木》這部小說中,作者樹立了格拉西姆的人物形象,他是一個生活在農奴制度下的一個小人物。社會與階級的壓迫,讓格拉西姆的生活十分困苦,他不能像一個正常人那樣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生活在別人的掌控之下。格拉西姆的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紀俄國普通勞苦大眾的一個代表,他在沙皇封建思想與農奴制的統治之下,進行著悲劇人生的演繹。這是屠格涅夫對農奴制深刻的批判,他希望通過文學的力量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木木》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屠格涅夫將小說中男主人公格拉西姆寫成是聾啞人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當時的俄國處於農奴制晚期,農奴制度的種種弊端都暴露出來,民不聊生、危機四伏、哀鴻遍野。正是當時農奴制的真實景象農奴受壓迫的程度加劇許多農奴都不堪忍受,然而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以及種種的社會原因又無法表現和釋放出來。他們就像《木木》中的主人公格拉西姆一樣身強力壯、高大魁梧,蘊藏著強大的力量,卻又是個聾啞人敢怒不敢言。這正是一種象徵,以格拉西姆來象徵有著強大力量的人民他們被壓迫著、身受農奴制的壓迫卻沒有任何反抗也不敢爭取自己的解放與自由。然而在小說中格拉西姆最後離開了莊園,這也是無言的反抗,象徵著俄國農民對農奴制度無言的抗拒。格拉西姆這一人物形象就是俄國農奴的典型代表,他們溫順老實,沉默可靠,但是倘若遭遇到過分的壓迫他們同樣有著奮起抵抗的潛力。這也是屠格涅夫對反俄國農奴制這一思想在其作品中的體現,他看到了俄國新希望。

藝術特色

格拉西姆正直與善良的性格特徵,是通過幾件事情來表現的。比如在捉小偷的事情上,他將兩個腦袋在一塊狠狠地碰了幾下以後,周圍的人對他都刮目相看了,甚至開始尊敬他。經常會有他不認識的人像他揮手、打招呼,人們對於格拉西姆的熱情,表現了他善良性格得到了大家的認同。而在此之前,人們並沒有發現他性格中的優點,在這次捉小偷的事件過後,他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他性格中的正直與善良也被發掘了出來。
在小說對格拉西姆回家途中對自然景物的的生動描寫的那一部分,也很明顯的體現了作者本人對自然的嚮往與熱愛。在屠格涅夫筆下,有兩種人尤其親近大自然:一種是底層的勞動者,他們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長期與大自然耳鬢廝磨,是大自然最樸素的熱愛者;另一種則是情感豐富細膩的貴族知識分子,大自然中一切的變化都能引起他們情感上的騷動。很明顯作者在格拉西姆回家途中進行的自然描寫是屬於第一種情況。“仿佛他是個遊子,長久以來都在他鄉流浪,如今他的老母親在呼喚著他,等待他返鄉一樣,他的步子邁得那樣急促”“他的步伐有力極了,他如同一頭雄獅奮力前行,當這健壯的漢子被初升的旭日水氣繚繞的紅霞所籠罩時,他已漸行漸遠,與莫斯科有三十五被裡的距離了”。這裡作者對格拉西姆急切趕往家中的焦急和喜悅的複雜心情展現的很貼切。這是心靈向自然的回歸,也是作者靈魂向自然的靠近。這一部分的景物描寫是很美很動人的:“夏日的夜晚才剛降下帳幕,一片寂然卻又溫馨暖人。天空在夕陽西下的地方仍然顯現著白色,晚霞給它塗抹上一層淺紅;但青灰色的暮藹已然瀰漫了天空的另一邊。夜幕在一邊降臨。四下里有數不清的鶴鵲聯噪著,秧雞此起彼伏地對著啼叫……”林木在夜幕中輕聲私話著,他聞到了黑麥的香味,那是他業已熟悉的。被風從漆黑一片的田地中吹送過來的香味。撲面而來的風讓他覺得,它正親切地拍打他的臉頰,把玩他的頭髮與鬍子,這風來自家鄉;他看見了,這筆直地如同一支箭,白光耀眼的路是去往他的家鄉的;他看見了“無數顆星星在天幕中為他照亮前行的路”,這一段返鄉旅程上的心理展示和白然景色描繪是對這種自然本真力量的頌歌。雖然經歷了愛情的悲劇和失去心愛小狗的痛苦,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壓垮巨人英雄,是自然賦予了他堅強的身體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屠格涅夫揭示小說的思想內容的基本手法之一是他的語言的準確、簡潔,形象化和音樂性,並嚴格地以敘述對象為前提,根據內容的不同而不斷變換。描寫日常生活現象時,用的是樸實無華的普通語;表現格拉西姆的心情時,用的是抒情性的和感情激越的語言;刻劃看家狗和女主人的形象時,則使用諷刺性語言;描繪大自然的景色時,用的是節奏感強,音調優美,韻律和諧的語言。

作品影響

沒有人能比俄國人本身更能體會到農奴的痛苦,所以這部作品在19世紀的俄羅斯擁有巨大的影響。人們選擇讀它,正是因為其時的俄國各個階層已經意識到農奴制度的罪惡和落後,以及這個制度對人性的摧殘。選擇也就代表了讀者們的審美取向,在社會各個階層引起的反響意味著俄國上下對於服務於周圍的農奴抱著深深地同情,這篇短文引起了他們的共鳴,尤其是深切關注祖國人民命運的知識分子們。
《木木》在中國也廣受譯介。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記錄,這部小說自1952年至2010年,分別有《木木》巴金譯,平明社,1952;《木木》遼文改編石朴繪,遼寧美術出版社,1959;《木木》南江,馮加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木木客棧》林志傑縮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木木》劉玉寶譯,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共有五個箇中文譯本,包括縮編和連環畫形式的兒童讀物。此外還有《木木》巴金譯本的多次再版和其在大陸和台灣的文集和譯文選集的發行。

作品評價

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在藝術領域中,從來沒有比《木木》更大的對專橫暴虐的抗議。
俄國作家赫爾岑說:“他用了很高的藝術性把這種湯姆叔叔的生活表現出來了,它居然逃過了雙重的審查,而且它迫使我們望著那種侈重的、非人的、受苦的圖畫憤怒得切齒;是那些人在受苦:他們背負著世代相傳的重擔,前途沒有絲毫的希望,他們不僅有受侮辱的靈魂,並且還有殘廢的身體……”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屠格涅夫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